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大師也「抄襲」!

大師也「抄襲」!




「模仿是人類一切學習的開始,然後才是創新,最後是你自己做主。

好的藝術家模仿皮毛,偉大的藝術家竊取靈魂。




 

 ——畢加索




美學大師朱光潛在其


《給青年的十二封信,八》中寫道:


「許多第一流作者起初都經過模仿的階段,


莎士比亞起初模仿英國舊戲劇作者;


布朗寧起初模仿雪萊;


陀思妥也夫斯基模仿雨果……」




因此,


你大可以從各種地方剽竊創意,


剽竊那些能夠直接觸動你靈魂的東西,


以此來點燃你的想像力。



在藝術圈,也不乏「剽竊」之作。藝術家也是人,他們也「追星」,還喜歡模仿自己偶像的作品。這些模仿是一種借鑒,也是一種致敬。面對大師們的作品,有人感受到了內心世界的平靜,而有的人感受到的卻是創作的動力。



馬奈 VS 畢加索





愛德華·馬奈《草地上的午餐》,1862-1863年




《草地上的午餐》是法國寫實派與印象派畫家愛德華·馬奈創作於1863年的一幅布面油畫,原名為《浴》,現收藏於巴黎奧賽美術館。




馬奈將赤身的女子和兩個衣冠楚楚的男子安排在一起,並置於巴黎最普通、最常見的場景——草地午餐之中。這一反常態的表達方式是對當時古典繪畫常見的教化和情感主題的譏諷與挑戰。





巴勃羅·畢加索《草地上的午餐》,1960年




畢加索曾說過,塞尚是唯一給他靈感的畫家。




其實遠不止這樣,畢加索晚年到美術館看到了愛德華·馬奈的這幅《草地上的午餐》,驚嘆之餘。

更是用了兩年時間一次又一次地模仿這幅畫,包括油畫、版畫、素描等上百張之多。當時,現代藝術已經走到了盡頭,新興的後現代藝術已經出現。






巴勃羅·畢加索《草地上的午餐》,1961年



用BBC的話來說,畢加索的模仿是一次對這場運動的回顧巡禮,是對這場運動源頭的致敬。



喬爾喬內 VS 提香





喬爾喬內《沉睡的維納斯》,1510年




提香早年與喬爾喬內一起於喬凡尼·貝利尼門下學畫,後來又被一同逐出師門。提香是喬爾喬內的小迷弟,早期受到

風格的影響,創作了很多著名的作品。

然而,喬爾喬內33歲就死於鼠疫,而以對師兄模仿起家的提香則活到86歲,成為了威尼斯畫派的領袖。




提香《烏爾比諾的維納斯》,1538年




提香60歲時,模仿師兄畫了一幅《烏爾比諾的維納斯》。畫中人的動態、神情以及環境都完成了由神到人的變化。




喬爾喬內筆下的維納斯在沉睡,而提香的女神則已醒來,從大自然來到現實的豪華卧室。整個畫面給人的第一感覺是一位貴夫人出浴後躺在華貴的卧榻上,期待著情人的到來。人物的動態、神情和環境已無一點神性,完全是世俗女子的寫照,更具感官的魅力。體現了文藝復興開放人性的本質精神,用具體真實的藝術形象反對封建的禁欲主義。



提香 VS 馬奈 





提香《烏爾比諾的維納斯》,1538年




前有提香模仿喬爾喬內,後又馬奈模仿提香。看來,「維納斯側卧」這個體位真是吃香,引得這麼多大家爭相創作,樂此不疲。





馬奈《奧林比亞》,1863年




《奧林比亞》是法國畫家愛德華·馬奈創作於1863年的一副油畫,現藏於奧賽博物館。該畫受喬爾喬內《沉睡的維納斯》、提香的《烏爾比諾的維納斯》及戈雅的《裸體的馬哈》的影響。




畫面中黑奴膚色與玫瑰色外衣相互對比,床榻上的白色、乳白色等襯托出奧林比亞蒼白的裸體。畫家只用幾條輪廓線來強調奧林比亞的體態,她既不豐滿,也不嬌艷,顴骨高高的,從而具有某種諷刺意味。因為古希臘聖殿奧林比亞是諸神居住的聖地,也是美神所在地,把這個稱號賦予一個下等女人,無疑是對當時學院派藝術的有力嘲諷。



愛德華·蒙克 VS 安迪·沃霍爾





愛德華·蒙克《吶喊》,1893年




或許挪威畫家愛德華·蒙克創作的《吶喊》,是美術史上僅次於《蒙娜麗莎》的第二名畫。2012年,於1895年創作的板上粉彩版《吶喊》在紐約蘇富比拍賣會拍出近1.2億美元的天價,買家是美國金融家利昂·布萊克。




安迪·沃霍爾《吶喊》,1984年




蒙克的《吶喊》影響了許多後世的藝術家們。1984年,安迪·沃霍爾利用絲網印刷技術模仿創作的《吶喊》,也在2014年被拍到了550萬美元的高價。




曾有人說:「《吶喊》的偉大之處不在於其對後世作品的影響,而在其超越藝術和歷史的界限,成為了流行文化的試金石。」




達·芬奇 

VS

 費爾南多





列奧納多·達·芬奇《蒙娜麗莎》,1503-1517年




《蒙娜麗莎》是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畫家列奧納多·達·芬奇創作的油畫,現收藏於法國盧浮宮博物館。




《蒙娜麗莎》代表了文藝復興時期的美學方向,該作品折射出來的女性的深邃與高尚的思想品質,反映了文藝復興時期人們對於女性美的審美理念和審美追求。




費爾南多·波特羅《12歲的蒙娜麗莎》




費爾南多·波特羅,這位拉丁美洲最著名的當代藝術家,作品對象多為胖子,展現獨特的個性和魅力。

他熱衷於「臨摹」古典大師之作,還表示,「對於一個藝術家來說,如果沒有看過大師的作品,他很難去表現自己的藝術。」 





費爾南多·波特羅




《12歲的蒙娜麗莎》描繪了畫家想像中兒時的蒙娜麗莎,構圖與達芬奇基本相同,只是用他特有的博特羅語言置換了畫面中的諸多意象,充氣般的臉龐讓觀眾看後有禁不住想要捏一把的衝動。




費爾南多·波特羅在繼承與揚棄、借鑒與創新中,巧妙融進自己的思想,用特有的語言符號重現大師巨作。


委拉斯開茲 VS 培根





委拉斯開茲《教皇英諾森十世》,1650年




「尖叫的教皇」是培根反覆創作的題材,整個系列有40多幅畫傳世。他的靈感來源於17世紀西班牙著名畫家委拉斯開茲的《教皇英諾森十世》肖像。





弗朗西斯·培根《尖叫的教皇》,1953年




弗朗西斯·培根的作品給人以極強的視覺衝擊力,但作品中的人物形象變形扭曲,常常給人造成不快的感覺。這一幅作品當年在蘇富比拍賣會上,拍出了3000萬美元的天價。




培根在與西爾維斯特的談話中說道:「教皇的繪畫和宗教無關,這一系列作品來自對委拉斯開茲的《教皇英諾森十世》圖片的執著迷戀」。





弗朗西斯·培根《尖叫的教皇》,1950年




培根沒看過委拉斯開茲原作,但他表示:「我認為那是有史以來最好的畫像之一,它為我開啟了各種感情和想像的領域。」



米萊斯 VS 拉斯·馮·提爾 





米萊斯《奧菲麗婭》,1851-1852年




《奧菲麗婭》是19世紀英國著名畫家約翰·埃弗里特·米萊斯的成名作。

據說,為了畫出奧菲麗婭在水中的效果,米萊斯特地做了一大玻璃池,讓模特兒躺在水中,他則在一旁細細臨摹。畫家以極為工細精湛的寫實技巧和神奇的畫境創造,震驚了當時的英國畫壇和觀眾。 





局部




米萊斯的名字是與拉斐爾前派兄弟會(PRB)緊密相關的,並且還是這一畫派的三位創始人之一。當時這個畫派可是給波瀾不驚的英國畫壇帶來了一股不小的震蕩。正如其名稱所反映的,PRB的成員們認為英國繪畫處於一種垂死的狀態,對此感到十分絕望,並希望能重新獲得早期義大利藝術中的那種真摯和簡樸。





電影《憂鬱症》




導演拉斯·馮·提爾2011年拍攝的《憂鬱症》曾提名第64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獎。女主角開場就躺在水裡的場景模仿《奧菲麗婭》瞬間吸引人的眼球,並且隱喻了女主的命運走向。



維米爾 VS 湯姆·亨特 





約翰內斯·維米爾《床邊讀信的女子》,1659年




荷蘭黃金時期最偉大的畫家之一約翰內斯·維米爾,以對光影的考究把握和嚴謹的構圖而著稱。





湯姆·亨特《念驅逐信的女子》,1997年




英國攝影師湯姆·亨特幼年生活在貧民區的經歷相似,他不斷用藝術手段塑造下層民眾和邊緣人群,給他們以尊嚴,並通過作品提升他們的地位,試圖用這種方式為他們抗爭。





維米爾作品《Girl interrupted at hermusic》






湯姆·亨特攝影作品《the glass of wine email》




湯姆·亨特認為:維米爾的偉大之處正是因為他並不想去呈現國王、王后、將軍等形象,而是給予荷蘭普通人以尊嚴。



德拉克羅瓦 VS 岳敏君  




歐仁·德拉克羅瓦《自由引導人民》,1830年




歐仁·德拉克羅瓦的代表作《自由引導人民》於1874年收藏於法國盧浮宮,畫面展示了1830年7月29日巴黎起義的街壘戰場面。畫面採用穩定的三角形架構,自由女神身體的姿勢與希臘繪畫及雕塑的姿勢大同小異,稱為希臘動勢。




這裡的自由女神不是像斷臂的維納斯那般半裸,也不是全裸,而是穿了一件類似古希臘斜肩長袍,露出兩邊肩膀,直到乳房。敞開的衣服也能給人一種掙脫束縛,奔向自由的象徵意義。正義的革命終會成功,自由會遲到,但永遠不會缺席。畫家的誠心可鑒。





岳敏君《自由引導人民》,1995年




岳敏君版的《自由引導人民》弱化了原作的神聖感與悲劇氣氛,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調侃、戲謔和把玩的心態。




1995年以前的中國,整個社會從改革開放中剛剛起步,就迅速進入了消費時代。岳敏君的作品看似有些單調、膚淺和無聊,但卻深刻地關聯著當時的社會背景,為獨立自我的重構留有了餘地。



列奧納多·達·芬奇 VS 曾梵志 





列奧納多·達·芬奇《最後的晚餐》,1494-1498年




達·芬奇的畫作不必多說,現收藏於義大利米蘭聖瑪利亞感恩教堂的世界名畫《最後的晚餐》已經是提前預約也看不上一眼了。





曾梵志《最後的晚餐》,2001年




2013年10月5日,中國當代畫作《最後的晚餐》在香港蘇富比拍賣中以1.6億港元落槌,加上傭金,以1.8億港元的價格售出,刷新了亞洲當代藝術品交易價格紀錄。




在藝術家曾梵志的這幅《最後的晚餐》里,紅領巾、三道杠象徵著轉型前的中國。叛徒猶大那個位置上,被曾梵志安排了一個不戴紅領巾,而是打著金黃色領帶的人物,代表西方資本主義。




愛德華·霍珀 VS 奎葛瑞·庫德森







愛德華·霍珀,美國20世紀最受歡迎的通俗畫家。霍珀的油畫中,不僅畫面蘊含著豐富的精神層次,其光線成為表達內心情緒的重要手段。他作品表達的人的寂寥和疏離,以及內心精神的荒涼與寂寞,成為不少攝影師和導演在拍攝作品中的敘事借鑒。




愛德華·霍珀的經典作品:






Nighthawks





Hotel By A Railroad





Room in New York





A Woman in the Sun




攝影師奎葛瑞·庫德森的作品場景大都設置在美國小鎮的日常生活,但這日常景象下面,卻深藏著不安、疏離與故事。他的作品借鑒了愛德華·霍珀,在他看來,霍珀的作品對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霍珀的作品是對美、戲劇性、悲傷、無根性以及慾望的最佳詮釋。




奎葛瑞·庫德森的致敬作品:














模仿學習是好事,但不能泥古不化,


仿也要仿出水平,仿出風度才行。


張大千仿石濤,也是師古不泥古,


外師造化,中得心源。


模仿到最後,


或許「超越」才是每一個創作者

所畢生追求的。


藝術也是一樣,


不能千篇一律,要百花齊放,


歷史的車輪才能永恆向前。








目前100000+人已

關注加入坦腹齋




往期導讀


吳.齊.黃.潘國畫四大家作品賞析



圓明園四十景,宮廷畫師歷經11年繪製而成!!



徐悲鴻先生精品畫作,留給後人欣賞



學書者必備|篆體對照2500字典 高清版



何紹基臨漢隸,為當代書家提供絕好範本





坦腹齋主人 張大拙微信

  

zdazhuo


版權聲明:坦腹齋致力於中國藝文的推介傳播。部分文章推送時未能與原作者取得聯繫。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原作者與我們聯繫,我們將在第一時間妥善處理。謝謝!聯絡郵箱:1013102739@qq.co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坦腹齋 的精彩文章:

畫出來的美人,就像可以觸摸到
朱新建 l 解讀齊白石對認識中國畫,乃至認識我們這個民族都有意義

TAG:坦腹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