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這是明朝狀元的試卷,雖然過了四百多年,但字跡工整跟印刷的一樣

這是明朝狀元的試卷,雖然過了四百多年,但字跡工整跟印刷的一樣

中國古代選拔官員的方法是科舉制度,科舉制度的誕生,使得天下文人有了用武之地,在中國科舉史上,曾經湧現了數以百萬計的舉人和進士,而作為科舉之巔的狀元郎,可謂是屈指可數,從唐朝622年開始,到光緒1904年最後一個狀元為止,共出現過500多名狀元,這些狀元的卷子,無一不是精品中的精品。

今天我們要說的這個狀元試卷就是明朝萬曆二十六年(1598年)的狀元趙秉忠流傳下來的殿試卷,這個試卷是目前大陸唯一的一份狀元真跡(台北博物館還有好幾份清朝的狀元真跡),雖然過去了四百多年,但這份試卷字跡工整,看起來簡直跟印刷的一樣。

趙秉忠,明朝萬曆元年生,是山東青州市人,在二十五歲的時候,高中狀元,寫下了這份試卷,後來這份試卷一直在趙家流傳,直到1983年的時候,趙秉忠的第13代子孫趙煥斌將這份試卷捐獻給了國家博物館。

這份試卷有19折,總共長268厘米,每一折都高47.6厘米,寬14.1厘米,封面和封底全部唄裝裱,試卷上有當時的皇帝親筆批示,這份試卷共有2460個字,這份試卷除了考題,還有趙秉忠三代的履歷,可謂是非常詳盡。

這份試卷的題目是:問帝王之政和帝王之心,現代人肯定是不懂,但古人大都追求的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對於帝王之術還是略有研究的,治國之策文人大都瞭然於胸,對於如何興邦治國、如何改善民生、如何改善吏治都有對策。在趙秉忠的試卷中,他一一列舉除了從官吏的選拔、任用、考核和到治理天下的良策,這些思路哪怕拿刀現在,也是有著相當的用武之地,看看人家二十五歲,再看看自己二十五歲,真是沒對比就沒傷害。

1983年春天,青州市鄭母村趙煥彬向當地博物館獻出了自家珍藏四百多年的狀元卷孤本,經過專家鑒定,此乃國家一級文物。

縱觀此試卷,文采斐然,沒有一字塗抹,全文行雲流水一氣呵成,要不是知道當時印刷術沒有現在發達,小編嚴重懷疑這是印刷出來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化與歷史 的精彩文章:

宋美齡40歲身患癌症,為何還能活到106歲?只因為她有一習慣
漢武帝臨死前殺死此人,大臣都認為他老糊塗了,但歷史證明他沒錯

TAG:文化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