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梨山楊氏移民尋宗故事

梨山楊氏移民尋宗故事

原標題:梨山楊氏移民尋宗故事


梨山楊氏移民尋宗故事


楊益

微信版第369期


百年分離,幾代夙願,尋根求源,認祖歸宗,傳承祖脈,告示後人,是清末、民國初期大移民至廣德的廣德人(也可稱客家人)務必知曉的軼事,各姓各家都有艱辛,都有故事。


楊氏江南支系,原系湖北省德安府應山縣楊家匯人氏。我先祖於光緒初年,先由長兄帶弟,再由弟帶其他兄弟及家眷下江南。《楊氏譜系備考》記載,湖北世居先祖楊志隆公四個兒子,即希雲、希□、希聖、希賢,分別先後到廣德,定居下陽上沖、塘頭兩村。經十幾年辛勤勞作,創家立業,各置田地數頃。後人相繼成家,人丁興旺,以農耕為主,以豆腐坊、染織業、米行為輔,每家自耕自收,穀物多則超過兩萬斤,少則達數千斤,在當時可算得上豐衣足食殷實人家,後世皆以耕讀為本,以誠作基,以和傳家,繁衍生息。到現在已相傳八世,人口多達三百餘口。


民國十九年上沖大房遭火災,所有三進房屋財產,包括帳冊、契約皆焚毀殆盡。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因屬歷史原因,兩村主房被抄家,先祖從老家下江南時手抄的譜牒及江南支系發展記載共兩本,與家藏物件、書籍、契約、證件、祖上功名頂戴等全部被搜查去付之一炬。


一百多年過去了,幾代先祖與老家都失去了聯繫,老家宗族也不知江南支系下落。為了完成祖輩的思故心愿,十多年前我就籌備草擬楊氏江南家族譜系備考資料。但因年代久遠,著手艱難,有些資料要與老家考證對接,那就更難了。廣德部分整理一半又擱置了。如何取得老家先祖資料,一直是我的一個心愿。


2013年12月,堂弟楊林跟我說他出差到河南光山,我就委託他有時間去一趟湖北老家,探探虛實;並將手抄的先祖傳下的十六字家譜派字,即「志希鴻運、用保家邦、登高由自、必見其昌」等資料,發到網路上。12月4日網上回應,對方可能在外地打工,或許是個年輕人,他指十六字派中有兩個字有誤,其實那兩個字正是我們要考證的。


12月9日,楊林驅車到河南辦完事,又到廣水市一帶按老地名詢問,在袁家灣打聽到距袁家灣約二十多里有個叫應家店大村莊,那裡是楊家大戶。12月10日下午,楊林在湖北老家來電,已找到應家店,楊姓有二三百戶,還有鴻字輩、運字輩的族人長輩,問其楊家之事,他們非常高興,並介紹一個叫楊運建的老人,找到楊運建老人時,他非常激動,當時他已中風在恢復中,語句表達尚不太清楚,說是現十六字派後還有十六字,待查清後傳到廣德。12月15日晚,楊林報告老家發來後續十六字派,為「文華禮樂,承啟紹章,功名偉大,忠厚傳達」。


廣水市李店鎮


2014年1月1日,老家楊運建來電,邀我們最好去趟湖北老家。


1月24日,我發一封信給楊運建老人,把我們江南現在的基本情況作了簡略介紹。


3月25日,我同楊林、楊衛兩兄弟,另外還請了一位駕駛員開著楊林的小車幾經輾轉,當晚就趕到了湖北廣水市李店鎮找到楊運建。他是一位七十多歲老人,曾在中學教書,其子女都在外地工作,他還有哥姐幾家人都在武漢,他家因成分歷史原因,在當地的近門族親都遷移到了外地。


在交談中,運建老人一直很激動,他說年輕時看過家譜,記載有一支宗系族人下江南,不知何處,只聽說在「桃州」,後來一直沒有聯繫,因軍閥混戰、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加上一系列政治運動,也就音信皆無。我們這次去老家找了祖墳、祠堂,也只有記憶中的地址,遺迹皆無。

第二天在與老家眾多親人會面時,我只能說,我們代表江南楊家先祖,回故里作一次非正式探望列祖列宗。因時間緊,開銷大,只拍了一些相關資料,我們於第二天下午便返程了。



梨山石頭屋


在回來的車上,我也是思緒萬千,想起了祖輩講過下江南的一些事,二千多里路程,多數拖家帶口,沿途乞討,打零工,歷時半年甚至一兩年才到廣德,有在路上餓死病死的,真是百般艱辛。

比如,在這次挖掘整理大移民歷史的採訪中,就有一則這樣的真實故事,令人聞之傷痛。


梨山葉雲中(化名)年逾八十高齡,每當談起長輩下江南總是老淚縱橫,語言哽咽。他說他的曾祖父是河南光山縣人,原是一李家大戶長工,還有點遠親關係,當李家主人得知江南廣德有很多廢田荒山,又有官府優惠政策告示,即由武漢乘船到蕪湖至廣德,佔了多處山田,急告家裡,叫長工葉某到廣德南鄉梨山范家沖,為李家種田開荒。


兩年後,李家為了安撫葉某安心幹活,叫他寄信給老家妻子帶兩個兒子到江南來。葉妻便照著信上地址帶小孩隨大隊南下人流沿路乞討,一個六歲,一個剛滿兩歲,她是拖著一個,抱著一個,還沒走到一半路程,已是累得精疲力盡,實在沒辦法了,只好把一個兩歲的小兒子放在路旁,她牽著六歲大兒子,一步三回頭,悲痛萬分地繼續往前走著。走了十多里後,有同道人問,你那小的孩子呢,她含淚說,我一個人帶著兩個小孩實在沒辦法了,又飢又寒,總歸是個死,若有幸遇到好心人拾去還能撿條命。同道人說你太糊塗了,想得太簡單了,一路上這些人都在奔命,哪管別人死活? 她又痛心地返回十幾里去找,那二歲小孩仍在路旁有氣無力地趴在一塊石頭上,淚乾口渴,已是奄奄一息了。見狀她是大哭一場,還是牽著抱著兩個小孩,隨南下人流艱難地行走著。


可能是窮人命大,經半年多行走,終於來到廣德梨山范家沖,見到家人時,所有的包裹行李皆沒有了,只有兩個不懂事的孩子和一身破衣爛衫的婦人,還有她們那骨瘦如柴的身子和痴呆的眼神。那婦人就是這葉雲中老先生的祖母,那兩歲小孩就是他父親。



(作者系廣德縣水利局退休幹部,宣城市歷史文化研究會會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宣城歷史文化研究 的精彩文章:

抗日戰爭宣城淪陷之前後
宣紙傳統製漿中的「劃棍子」

TAG:宣城歷史文化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