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父母好不好 孩子說了算

父母好不好 孩子說了算

家長們都說自己為孩子好,但孩子也這樣想嗎?《全國家庭教育狀況調查報告(2018)》對四、八年級學生的調查發現,部分家長離孩子眼中的「好父母」還有一段距離:言傳身教不完全一致,過度關注孩子的學習,忽視孩子內心真正的訴求。

這種現象到八年級則更加明顯,這是因為進入青春期,孩子經歷著巨大的身心變化,內心對父母的「期許」也發生著變化。有些家長並沒有捕捉到這些變化、真正讀懂孩子內心的需求。這一錯位是導致青春期親子衝突增加、親子親密性下降的一個重要原因。

孩子最想擁有一個「溫暖的家」

詢問學生什麼是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四、八年級學生選擇「有溫暖的家」的人數比例(39.3%、49.4%)遠高於「有錢」(1.2%、1.3%)、「有社會地位」(0.6%、0.9%)、「有權力」(0.6%、0.6%)。可見,孩子都將家庭作為他們最重要的選擇,反映了他們對家庭的重視和對溫暖家庭的渴望。

從學生選擇「有溫暖的家」的人數比例上看,八年級的人數比例明顯高於四年級。這說明,八年級學生更加看重家庭,也更加清楚地認識到擁有一個溫暖的家的重要性。青春期的孩子對家長的依賴明顯減少、渴望獨立,與家長的溝通和相處時間減少,但家庭在他們的心目中仍然佔據重要的地位。

調查結果表明,與金錢、權力、社會地位等相比,孩子們更看重家庭帶來的幸福感和滿足感。溫暖的家代表了和諧親密的家庭關係、充足有力的家庭支持、接納互信的家庭氛圍,它是幸福的重要組成部分。溫暖和諧的家庭對孩子身心成長都有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父母溫暖的教養方式能減少孩子的孤獨感、焦慮等消極情緒,父母溫暖的情感能促進孩子合作、感恩、負責任等積極社會品質的發展。

父母是孩子的人生榜樣

榜樣對孩子的行為有重要影響。在對孩子最崇敬的榜樣調查中發現:「父母」居四、八年級學生最崇敬榜樣的第一位。

四年級學生最崇敬的榜樣排名前三位的依次為「父母」(25.8%)、「老師」(22.5%)和「科學家」(14.2%),八年級學生最崇敬的榜樣排名前三位的依次為「父母」(29.1%)、「影視歌星或體育明星」(14.6%)和「歷史名人或文化名人」(12.1%)。也就是說,無論是四年級還是八年級,學生都視父母為自己最崇敬的榜樣,說明他們對父母持認可的積極態度,能夠發現父母身上的優秀品質。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與孩子接觸時間最長。以父母為榜樣,榜樣是直觀的、真實的、具體的、可親近的,能使孩子在情感上和心理上更容易接納、更能引起共鳴。父母應該利用「榜樣的力量」,從自身做起、從細節做起,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傳遞正確的價值觀、積極的「能量」,為孩子創造良好的成長環境。

家長關注的不等於孩子想要的

家長更關注孩子哪些方面?孩子希望家長更關注哪些方面?家長對孩子不同方面的關注程度體現了家長的家庭教育理念、對孩子的培養目標和教育重點,反映了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孩子希望家長關注的方面體現了孩子在成長中的需要、對家長的期待。若家長關注孩子的方面和孩子希望家長關注的方面一致,家長和孩子達成共識,家長能更好地理解孩子、及時給予孩子需要的幫助和指導。若兩者出現錯位,容易拉開親子間的距離,甚至成為親子衝突的導火索。

調查結果顯示:

首先,四、八年級學生認為家長對自己最關注的方面前三位是學習情況(79.8%、79.9%)、身體健康(66.6%、66.5%)、人身安全(62.2%、52.2%),其人數比例均顯著高於對道德品質(25.3%、30.7%)、日常行為習慣(15.2%、18.7%)、興趣愛好或特長(10.8%、7.1%)、心理狀況(6.5%、11.1%)的關注。這表明家庭教育存在一定程度的重智輕德、重身體健康輕心理健康傾向。眾多研究都表明,學生在不同領域中的發展是相互關聯、相互影響的,家長不能厚此薄彼,關注孩子的品德培養、心理健康與學習同等重要,甚至更重要。

其次,四、八年級學生最希望家長關注的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四年級學生最希望家長關注自己的前三位為學習情況(49.3%)、身體健康(45.1%)、人身安全(40.4%),而八年級學生最希望家長關注自己的前三位為興趣愛好或特長(60.3%)、心理狀況(39.9%)、身體健康(38.4%),其中選擇「興趣愛好或特長」的比例明顯高於其他選項。這表明與四年級相比,八年級學生更希望家長關注自己除學習以外的成長情況,包括興趣愛好或特長、心理狀況。

將學生認為家長最關注的和學生希望家長關注的進行對比後發現,在四年級學生眼中,家長最關注的和自身希望家長關注的均是學習情況、身體健康、人身安全。但需要注意的是,四年級學生認為家長關注的內容分布比較集中,選學習情況、身體健康、人身安全的人數比例遠高於其他選項,差距在30%以上;而四年級學生希望家長關注的內容分布比較「分散」,不集中,也有不少學生希望家長關注自己的興趣愛好或特長、心理狀況、同伴交往。這就表明與四年級學生感受到的家長關注相比,他們更希望家長關注自己的興趣愛好或特長、同伴交往。

在八年級學生眼中,家長最關注的方面與學生希望家長關注的方面存在錯位,渴望家長對興趣愛好或特長的關注也愈加強烈。雖然青春期的孩子獨立自主的意識越來越強,渴望擺脫父母的控制,但他們仍然渴望父母關注他們的心理狀況,並不是希望家長什麼都不管。這提示,以合適的方式關心孩子的內心需求是八年級家長重要的功課。

父母言傳與身教間存在距離

對家長在孩子面前的不良行為表現進行調查發現,超過兩成的四、八年級學生報告家長經常在孩子面前做出不良行為。有23.7%的四年級學生和28.6%的八年級學生報告家長經常在自己面前表現出一種或多種不良行為。這些不良行為主要在誠信、講禮儀和遵守公共規則方面。四、八年級學生報告家長曾經「答應過孩子的事情做不到」(42.2%、63.7%)的比例最高。這個結果表明,家長在誠信方面的表現較差。

結果還發現,八年級孩子對家長行為的評價更低。與四年級相比,八年級學生報告曾經看到家長「亂扔垃圾」「大聲喧嘩」「隨地吐痰」「說髒話、粗話」和「答應我的事情從不做到」的人數比例分別高11.0、18.0、13.9、15.8、21.5個百分點。

進入青春期,孩子常以批判的眼光看待周圍的事物,好爭辯,不會盲從他人的要求。若家長在孩子面前經常表現出不良行為,孩子會認為父母言行不一,容易產生抵觸情緒,家庭教育的效果會大打折扣。調查也發現,報告家長不良行為很少的八年級學生中,選擇父母作為人生崇敬榜樣的比例最高,為32.8%;報告家長不良行為很多的八年級學生中,選擇影視、文學作品、遊戲等中的虛構人物為榜樣的學生比例最高,為22.9%,而選擇父母作為人生最崇敬的榜樣學生比例較低,僅為6.3%。這說明,家長在孩子面前的表現會影響孩子對父母的看法和態度,這對八年級孩子的影響更大。

在小學階段,孩子具有崇拜權威、服從權威的心理特點,對父母更容易持積極的看法。進入初中階段,由於抽象思維的發展,孩子以理想主義看待周圍的事物,對父母變得挑剔,甚至放大在父母身上看到的不足,從而影響對父母的看法。當孩子進入初中階段,家長更需要注重以身作則,給孩子樹立良好的榜樣。

(作者單位: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基礎教育質量監測協同創新中心、北京師範大學兒童家庭教育研究中心)

《中國教育報》2018年09月27日第9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你是如何看待學習這件事兒的?新時代大學生應樹立什麼樣的學習觀
求真學問練真本領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