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孫殿英盜陵時帶走無數珍品,卻無意毀了件重寶,溥儀得知破口大罵

孫殿英盜陵時帶走無數珍品,卻無意毀了件重寶,溥儀得知破口大罵

民國十七年(公元1928年)春,時任第六軍團第十二軍軍長的孫殿英率部前往河北一帶剿匪,路過清東陵的時候,發現那裡遍地都是瓊樓玉宇,修得富麗堂皇,便生出了別樣的心思。正巧,奉軍的一支殘部正駐紮在旁邊的馬蘭峪,聽說他們也打算髮掘清東陵,孫殿英便連夜帶隊予以剿滅。隨後,孫殿英命令部隊就近住下,開始謀劃對前清皇陵的發掘。

東陵大盜孫殿英劇照

說起來,孫殿英小時候就是個混跡社會的流氓,尤其善於打點關係。憑藉著在當地逐步建立起的人脈,孫殿英甚至做了一些見不得檯面的生意。機緣巧合之下,他參軍入伍並做了軍官,數次改換門庭後最終加入國軍。像孫殿英這種的雜牌部隊,所獲得的軍餉給養十分有限,因此時常需要眾人自謀生路。一向有流匪習性的孫殿英,在看到清東陵的豪華之後,更是難以抵擋這種誘惑,於是天天派人在附近搜尋知曉皇陵入口的百姓。沒過多久,裕陵和定東陵先後被他找到入口,其部隊對兩座皇陵進行了毀滅性發掘,備受時人指責。

乾隆皇帝裕陵

放眼整個清朝,最富庶的時代非乾隆朝莫屬。而乾隆皇帝本人又是一個頗為自戀、講究排場的皇帝,所以在墓中陪葬有大量珍貴寶物。不過要比起奢華,他的墓葬卻比慈禧太后的定東陵略遜一籌——慈禧太后在世之時就以窮奢極欲著稱,對於自己死後的生活,她也早就做好了安排。

據清人筆記記載,慈禧太后定東陵有三絕,分別為金絕、石絕和木絕。在她的大墓中,僅僅是墓室的大殿,消耗的金箔就達到了四千六百兩之多。在她的墓室內外,到處都能看到金雕蟠龍,而負責支撐墓葬的六十四根柱子上,更是全部盤繞了鎏金的神龍,甚至墓壁上的文字也都用黃金漆了一遍,可謂奢侈到了極點。

慈禧太后舊照

除了隨處可見的黃金外,在慈禧太后的墓中,最為引人注目的就是上等漢白玉了——所有支撐部位都選用最上等的漢白玉精製,不光是柱子和穹頂,就連四周牆壁和地磚也統統用漢白玉砌成。除了以上二絕,其實還有一個非常珍貴的東西,那就是慈禧太后的棺木。其棺槨採用金絲楠木製成,這種木材結構緻密、不易開裂,放置在陽光下會有金光閃現,並帶有淡淡幽香,歷來都是皇室御用珍品,也是帝王們製作棺木的絕佳之選。

金絲楠木紋路

由於砍伐過度,金絲楠木在清朝中期時已經比較稀少,乾隆皇帝為修自己陵墓只得從明十三陵之中「拆借」一部分木料,到慈禧太后在位時,金絲楠木就更加罕見了。可惜孫殿英和他的手下只知道黃金白銀是好東西,拚命搶奪這些珍寶,卻不知道這棺木的價值。由於急著爭搶棺中財物,一些士兵竟然直接用?頭砸下去,把這價值連城的棺木給刨得稀爛。就這樣,棺槨裡面的寶貝是找到了,可是他們直到離開時也絲毫沒有意識到,同樣異常珍貴的棺槨卻已經毀在了他們手中,湮滅在滾滾歷史長河之中。

定東陵地宮中的棺木

遠在天津的廢帝溥儀得知後,氣得破口大罵,隨後又指派親信前往定東陵收拾殘局,找了個木匠將棺木稍微加固了下,刷上紅漆又拖入墓中安葬。可嘆慈禧太后華貴一生,還帶走了大量陪葬品,卻不料到頭來不僅被賊人搶掠一空,就連棲身的棺木也遭到嚴重毀壞。每念及此,實在令人唏噓感慨。

參考文獻:

《東陵大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觀歷史 的精彩文章:

此國本是非洲糧倉,推翻白人統治重新建國,如今人人吃不飽飯
他是殘疾神父,卻從日軍手中救下30萬中國百姓,如今幾乎沒人記得

TAG:趣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