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越大越黏人,融入新環境慢,你給予寶寶足夠安全感了

越大越黏人,融入新環境慢,你給予寶寶足夠安全感了

前段時間分享了一篇關於孩子社交的文章,戳->寶寶不愛和其他孩子玩,嬰幼兒早期社交能力你真的懂嗎?很多媽媽留言都說,自己孩子好像越大越愛哭,出門越來越黏人,融入新環境很慢等等。排除孩子的生理病理原因,很多這樣的情況其實是說明了孩子的安全感不足。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心得。


到底什麼是安全感?

儘管我們經常把「安全感」掛在嘴邊,但你有沒有想過「安全感」到底是什麼呢?對於寶寶來說,「安全感」是一種信任感,是寶寶對他人和自己的信任。具體說來有以下三方面意思:

  1. 他人:

    在我的世界裡,只要我需要就會有一些人會來保護我。
  2. 自己:

    我可以掌控我自己(包括身體、頭腦和精神),我有能力自己照顧自己。
  3. 環境:

    這個世界是安全的,我可以自信而且沒有後顧之憂地進行探索。


這三個層次是遞進的關係,第一條是之後兩條的基礎,而第一條最開始的起點就是寶寶周圍最親密的人,也就是父母。

越大越黏人,融入新環境慢,你給予寶寶足夠安全感了


當孩子還沒有形成對父母的信任,無法確定「父母是否會永遠在那,是否會一直保護我」,那他自然就無法自信地、放心地去探索這個全新的世界。而這時,如果父母還一味地推孩子,美其名曰「鍛煉獨立」, 那孩子就會越來越不敢「獨立」。因此,打造獨立自信孩子的順序是,先給予孩子充足的安全感,然後父母再懂得放手。千萬不要在孩子安全感還沒建立之前就放手,那不是「鍛煉」,那是「傷害」。

孩子小表達有限,當他們沒有從父母那裡得到足夠安全感時,他們自然就會用最直接最本能的方式來表達,那就是「黏人,哭,到了新環境不想離開媽媽「。(此處請回想我們自己戀愛時,是不是越沒有安全感就越愛和男朋友鬧,說白了就是要證明「他是愛我的」)。安全感就像一張銀行存摺,不能等到孩子黏人了、鬧了,我們才去存款,那時就已經」透支「了,要在平時點滴做起。

很多媽媽看到這可能會說,沒有啊,我一直陪著孩子的啊。有的全職媽媽估計都要「喊冤」了,我都全職了,還要怎麼陪啊?是啊,媽媽一直陪著孩子的,按理說孩子應該會安心,為什麼卻沒安心呢?這其實是建立安全感的最大關鍵點,陪的時候要陪到孩子的心。

越大越黏人,融入新環境慢,你給予寶寶足夠安全感了



高質量陪伴不缺席

這句話估計大家都聽膩了,但我還是要說。很多時候我們只是人在那,卻沒有真正在陪伴。我記得有一次老公和我一起陪著小D去親子閱讀課,那天老公正好有一些緊急工作要處理,就時不時看一下手機看看公司郵件。那天,老師非常嚴肅地和我們指出了,她說的那段話我至今還記得,「我不希望陪伴只是屋子裡光有個溫暖的身體,頭腦和心卻是冰冷的(意味著是分心的)」。

這句話影響我至今,在如今忙碌和被高科技充斥的社會,我們太容易被分心了,也許你是在陪伴孩子,但可能你心裡在想著明早開會和老闆要討論的話題、今天晚飯做什麼、在關心是否可以拍到足夠可愛的寶寶照片發朋友圈,或者甚至直接就是埋頭看手機刷朋友圈。孩子的心特別純凈,因此也特別敏感,他們是最能感知我們是不是真心的。 那些「假裝在陪伴」其實比缺席更嚴重,因為我們的行為在告訴孩子,即使我們在一起,你太無關緊要了,以至於我可以分心去考慮其他事情。

我們家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只要是和小D在一起,我們就不看手機,不開電視,連照片基本都不怎麼拍,只是關注她關心的事情,一心一意地互動。如果真有特別緊急的事情要處理或者有電話要接,我們都會和小D道歉,盡量簡潔處理完了後再陪她。

越大越黏人,融入新環境慢,你給予寶寶足夠安全感了



積極回應孩子的需求

孩子從出生起就在嘗試和我們溝通,一開始是她們的哭聲、表情、動作,然後才是語言。合格父母第一課就是可以讀懂孩子的這些不同形式的溝通信息,對於一些新手媽媽,我一直強調,前三個月最關鍵就是聽懂哭聲看懂他們的肢體動作,「餓了」的哭和「困了」的哭肯定是不一樣的;身體打挺和小手握拳要表達的意思也是不一樣的。

經常會有媽媽在後台留言問我,到底是哭了就抱還是不哭才抱啊?對我來說,這根本不是「抱不抱」的問題,而是孩子在和我們溝通的信息你接受到了嗎?你有準確回應嗎?一個從小生長在被忽略的家庭,和一個從小生長在家長永遠無法正確回應他們需求的家庭的孩子,都會一樣缺乏安全感。你給的不是她想要的,對於寶寶來說也是一種「忽視」。哭只是現象,哭背後要表達的信息才是關鍵。

越大越黏人,融入新環境慢,你給予寶寶足夠安全感了


很多家長也許會擔心「積極回應」會不會縱容了孩子?這裡有個概念需要區分,「積極回應」不等於「立即滿足」,不等於「毫無原則」。所謂「積極回應」,就是當孩子有需求時,父母總能第一時間用語言或者動作回應,讓他知道「我已經聽到你的需求」了。

比如,當孩子提出要你讀繪本,但這時你正在炒菜,這時你可以第一時間做出回應,「我知道你想讀繪本,但需要等媽媽做完菜。」 然後當炒完菜馬上就給孩子讀繪本。你仍然在「積極回應」,但你並沒有因此而打亂自己的計劃。

再比如,當孩子吃晚飯時想要吃糖果,這時我們可以說,「糖果的確很好吃呢,但現在是吃飯時間,吃飯時間不吃糖果。」這也是明確傳遞給孩子一個信息,我聽到你的需求了,但這個需求不合理,我也告訴你為什麼不可以。

「積極回應」還有一個關鍵點就是,回應事實本身,而不是評價孩子。很多媽媽遇到上面情況,總習慣說,「怎麼這麼不乖,怎麼不好好吃飯」, 這樣的說法就是貼標籤了,這也會妨礙安全感的建立。我們需要時刻讓孩子明白她的想法是重要的,她的意見是被聆聽的,但有時有些規則她還是需要遵守的。

越大越黏人,融入新環境慢,你給予寶寶足夠安全感了



緊密無間肢體接觸

國外很多NICU對於住院的早產寶寶都會有「袋鼠療法」,就是讓寶寶趴在父母的胸口,直接肌膚接觸,這是非常有效地提高早產寶寶存活率而且可以加強安全感的方法。對於新生兒,我們現在也都知道要去做撫觸,這些其實都是安全感建立的手段。

但往往,隨著寶寶慢慢長大,很多父母,特別是父親就不會再有意識進行這些肢體接觸了。有的家庭,特別是對於男寶家庭,還會覺得這麼大了還這麼膩膩歪歪很不好。相反,孩子越大,越需要有這樣的肢體接觸來保持和父母的親密感,讓他們感受到源源不斷的愛意,愛是安全感的核心。很多時候,再多的話都比不上一個擁抱一個親吻更直接,更能讓孩子知道,儘管隨著她慢慢長大,很多事情需要她自己獨立完成,但父母永遠在這支持你。

我們家有個傳統叫「抱抱充電時間」,從小D很小開始一直到現在,每天會有幾個固定時間我們什麼都不做,就是抱抱。小D學會說的第一個片語就是「抱抱」,現在每次到了新環境覺得害怕了,她就會主動和我說,「抱抱」。而這時我也會給她一個大大的擁抱,就好像把我的力量傳遞給她,之後她真的就會更有信心地去探索這個新環境。

越大越黏人,融入新環境慢,你給予寶寶足夠安全感了


這三點說起來也許大家都不意外,但如何高質量地做到,並且可以持之以恆地去做,這就不是那麼容易了。但如果我們換個角度來看待這個問題,我們現那麼簡單的舉動竟然可以如此影響孩子的安全感,影響她今後獨立人格的形成,那我們下次帶娃時想要看手機、孩子向我們提問時我們卻忽視時,是不是需要停下來重新考慮一下呢?

推薦閱讀

窮富差距體現在孩子語言發展,美國發起了一項啟蒙計劃

家長會不會提問,竟然是培養孩子獨立思考能力的關鍵

Time-out|還在用這個方法管教熊孩子,你已經out啦!

溫柔四招,給哭鬧的熊孩子立規矩

Terrible Two,孩子的第一次獨立宣言,你懂嗎?

越大越黏人,融入新環境慢,你給予寶寶足夠安全感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J小D 的精彩文章:

上新預告 | 大J電台下周上新,搶先看
美法日墨印,五國媽媽管教孩子誤區,也許也有你我的影子

TAG:大J小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