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件盜墓案讓30餘件戰國時期精美青銅器重見天日

一件盜墓案讓30餘件戰國時期精美青銅器重見天日

2010年底,河南省淅川縣發生重大盜墓案。公安機關及時破獲此案,收繳部分被盜文物,後將這批器物移交淅川博物館。這批器物被盜於淅川縣倉房鎮沿江村陳家溝口北玉山嶺的一座楚墓,共30餘件。現將部分重要器物介紹如下:

圖1 銅鑊鼎

銅鑊(huò)鼎,通高43.6、 口徑45.7 厘米。三蹄足,腹部有兩個對稱的小環鈕,頸腹間飾一周凸弦紋帶。足上部有突起的扉棱,兩邊為浮雕龍組成的獸面(圖1)。

圖2 銅環鈕鼎

圖3 銅環鈕鼎

銅環鈕鼎2件。通高30 、口徑24.5 厘米(圖 2);通高 30.3、口徑24.5 厘米(圖3)。大小形制基本相同,有蓋,蓋圓弧形、附耳外侈、鼓腹、圜底、三蹄足較高、蓋面有兩道凸弦紋,外弦紋上置3個環鈕,蓋中心有鼻鈕銜環,腹部飾一道凸弦紋,足根部飾獸面紋。

圖4 銅獸鈕鼎

銅獸鈕鼎,通高36.8、口徑 29.3 厘米。有蓋,蓋圓弧形、附耳外侈、鼓腹、小平底、三蹄足較高、蓋面有兩道凸弦紋。外弦上置3個昂首卧獸狀鈕,蓋中心有鼻鈕銜環,腹部飾一道凸弦紋,足根部飾獸面紋(圖4)。

圖5 銅壺

銅壺,高27.6、口徑9.5厘米。有蓋,蓋頂隆起,蓋上有3個鳥喙狀鈕,蓋面飾捲雲紋,肩部有兩個對稱的鋪獸銜環,頸部及腹部均飾三道凹弦紋(圖5)。

圖6 銅壺2件

銅壺2件,高33.2、口徑10厘米。形制、大小相同。有蓋,蓋頂隆起,蓋上有4個對稱的鳥喙狀鈕。肩部有兩個對稱的鋪獸銜環;平底、高圈足、通體素麵(圖6)。

圖7 銅盉

銅盉,通高31.5、口徑11.5厘米。圓弧蓋、鼓腹、圜底、三蹄足,蓋頂部有環鈕,並有鏈條與提梁相連。提梁為棱形圓折,流作獸首形,腹中部飾一道凸弦紋,蹄足瘦長作六棱形,上部飾獸面紋(圖7)。

圖8 銅鑒

銅鑒,通高22.5、口徑40、底徑27.5厘米。頸腹之間有兩個對稱的獸面形耳,耳內套一圓環,下腹部內收,平底。頸部飾蟠螭紋,上腹部飾有一周凸弦紋,凸弦紋上飾三角雲紋,下飾一周凸弦紋及一周帶狀蟠螭紋(圖8)。

圖9 銅盒

銅盒,高22、口徑29厘米。子母口承蓋,圓弧形蓋,蓋上有3個龍形環鈕,口沿兩側各置一圓環形鈕,器身素麵無紋(圖9)。

銅箕,長22、口寬24.4厘米。箕形、口敞平、平底,兩邊略外侈、尾部較深,弧形壁,口壁外側有一環形鈕,箕內部稍殘, 素麵(圖10)。

圖10 銅箕

由於這批器物是追繳文物,器物組合關係不明,亦未見銘文資料,只能從這批器物的形制和紋飾兩方面來考證器物的時代。通過對該墓收繳器物和上述墓葬出土器物綜合比較後發現,這批器物的時代應在戰國中期晚段。這批器物的時代應為戰國中期晚段。此墓隨葬器物比較豐富,從隨葬的大型鑊鼎和子母口鼎等器物推測,墓主人應當是相當於下大夫級或上士級的楚國貴族階層。

這批器物中的銅盒、銅箕為淅川東周楚墓新發現青銅器類型,為楚國青銅器研究提供了新資料。

原文作者:唐新 張慶華

原文來源:《收藏家》2018年8月刊《楚地遺珍——淅川新發現青銅器選粹》

(因篇幅限制,原文有刪減)

《收藏家》官方授權,歡迎分享!如需轉載,請私信聯繫!

歡 迎 關 注

文藏藝術

文藏書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藏 的精彩文章:

無數鈴聲遙過磧:響徹歷史的鈴鐺……
首博展「大遼五京」 三百年風雲片羽存焉

TAG:文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