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錯!尊重才是父母愛孩子的最佳方式
01 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思想
9月初,河南鄭州街頭髮生了一件讓人特別揪心的事兒。
一位女子情緒激動地拽著一個男孩,一把鼻涕一把淚地說:「都是借錢給你上補習班,沒有學問怎麼行,我不是想讓你學得更好嗎?」
原來該女子跟男孩是一對母子。為了給孩子提高成績,媽媽不惜借錢給兒子上補習班,但是五年級的兒子卻不願意,還鬧著離家出走。
面對媽媽的追問,孩子說:「我不要回家,我哪兒都不去,你鬆開,鬆開我想去哪兒去哪兒。」
看著媽媽哭成這樣,男孩心裡肯定也不好受。
拍客問:「看媽媽哭了,你心不心疼?」
他對著鏡頭哽咽地喊道:「不心疼她才怪。」
這個孩子也不是頑皮不懂事的主。
後來,男孩掙脫了媽媽的手,一個勁地在街邊行走,媽媽不放心,一直跟在後面不停勸導。
媽媽不捨得吃不捨得穿,還借錢給孩子上補習班,只是為了孩子以後更有出息,可是孩子卻不領情,媽媽是多麼失望呀。
可憐天下父母心!
但是,孩子執意不肯上補習班,父母是不是應該先跟孩子溝通一下,了解孩子為什麼不願意上?
是孩子真的不想學習,還是另有隱情,比如心疼父母賺錢太辛苦了?
在做任何決定之前,我們可以先聽聽孩子的想法。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思想,不要把孩子當成是一個可以任人擺布的小人兒,這是極其不尊重孩子的行為。
《嬰語的秘密》一書的作者特雷西·霍格說:尊重孩子,即便他只是一個襁褓中的嬰兒。
而一切教育的前提是尊重孩子。
02 尊重孩子的想法和感受
隨著身體、心理的逐步發育,孩子會慢慢明白自己是一個獨立的個體,有自己的身體、思想和感受。當然,他做事情的時候,也會開始按照自己的方式來。
前段時間看了央視的一部紀錄片《鏡子》,片子里的幾位父母都很愛自己的孩子,為了孩子在人生路上少走彎路不吃虧,可以說是使出了渾身解數,提前為孩子們安排了美好的幸福之路。
但是孩子們卻不領情,不僅出現嚴重的叛逆行為,甚至還跟父母大動干戈,令憂心的父母們十分不解。
「我們做這些都是為了你好,你為什麼不接受?」
「就是因為愛你才限制你,才要管你。」
父母都是愛孩子的,但是我覺得紀錄片里的父母愛的方式錯了。
為孩子做了那麼多,父母們有沒有想過:你替孩子安排的這一切,都是孩子想要的嗎?
父母有去了解過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嗎?對於父母的安排,孩子的感受是什麼呢?
每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作為父母,我們要學會傾聽,好好傾聽孩子內心的聲音,傾聽孩子有什麼不一樣的想法。
女兒妞妞三歲的時候開始自己刷牙,但是每天她都先喝完一瓶牛奶才拿著牙刷去刷牙。
我很奇怪,有一天就蹲下來問她:「寶貝,你為什麼要先喝牛奶了才刷牙呢?」
然後她奶聲奶氣地說:「我小肚子餓餓的,已經等不及啦。」
原來是這樣啊!
每個孩子都會有一些奇奇怪怪的想法,學會傾聽孩子的想法和內心的感受,是尊重孩子的第一步。
03 尊重孩子的興趣
尊重孩子的興趣,是孩子快速成長的最好土壤。
前些日子,曾經的世界乒乓球冠軍劉國梁借著女兒大火了一把。
7月22日,世紀之星青少年高爾夫錦標賽中,劉國梁的女兒劉宇婕贏得女子組8歲及8歲以下組別的冠軍,這也是她的第一個高爾夫球世界冠軍。
在頒獎台上,劉宇婕全程用英語感謝了自己的爸媽:「我要謝謝我的爸爸,他是我人生的榜樣。1996年,他就在美國贏得了奧運會冠軍。我有一個夢想就是要超越他,我現在7歲了,我做到了!」
而在去年的這個時候,劉宇婕在世界錦標賽中,獲得7歲以下女子組亞軍,為國家爭了光,簡直不要太厲害。
除了父母的培養和劉宇婕自己的刻苦練習,還有一項特別重要,那就是興趣。劉宇婕從小就喜歡體育,特別是高爾夫球。
每次訓練,不用父母催促,她就早早地到場地練習了。正是對高爾夫球的極大興趣,讓她主動探索,不怕艱苦地訓練,才取得今天驕人的成績。
有網友就說:世界冠軍的女兒,有先天的條件和天賦,不稀奇。
但劉國梁自己也說了,他有兩個女兒,但是兩個女兒的興趣愛好完全不一樣。
大女兒劉宇婕喜歡體育,小女兒則喜歡唱歌跳舞。
如果劉國梁不尊重孩子的興趣,讓大女兒學習唱歌跳舞,或者讓小女兒學習高爾夫球,我想,結局一定不會是今天這麼令人欣慰的。
對於孩子的興趣,父母應該尊重和引導,孩子才能飛到一片屬於自己並適合自己的天空。
04尊重孩子的選擇,讓孩子自己做決定
孩子沒有主見、沒有責任感?
那父母就要多反省自己了:自己是不是從來不給孩子做選擇和決定的機會?
為孩子選擇興趣班,為孩子選擇專業,為孩子選擇工作,甚至畢業了結婚生子都要為孩子做決定。
可是,父母不可能為孩子做一輩子的選擇。到時候父母不在了,誰來幫他做選擇?
從來沒有機會做決定的孩子,要麼遇到事情不敢說、不敢做,唯唯諾諾,碰到父母不在身邊
又需要自己做決定的時候就會驚慌失措、無所適從;要麼異常叛逆,與父母爭吵不斷。
一個家庭就像一個小社會,父母應該從小給孩子嘗試著自己做選擇、自己解決問題,不要剝奪了孩子成長的權利。
紀錄片《零零後》里有個叫錫坤的男孩子,他有一個太過「稱職」的母親,她事無巨細地照顧著兒子,連兒子去參加夏令營穿什麼衣服都替兒子選好了。
參加著讓自己不感興趣的興趣班,做著自己不擅長的社交,最後在母親強行報的夏令營里終於崩潰捂面大哭。
看著一個孩子被壓製成這樣,真的很心疼!
父母可以在保證孩子健康和安全的前提下,多引導孩子自己做選擇,比如出門穿什麼顏色的衣服,點什麼菜和飲料,去哪個地方遊玩等等。
把選擇的權利交還給孩子,鼓勵孩子勇於嘗試和敢於犯錯。
犯錯不可怕,可怕的是孩子不敢邁出那一步。
教育家蒙台梭利曾說:「我看到了,我忘記了;我聽到了,我記住了;我做過了, 我理解了。」
孩子只有自己做決定,自己選擇,自己經歷了,人生才是屬於他的。
尊重是父母對孩子表達愛最基本的方式。
尊重孩子的意願,尊重孩子的感受和選擇,這樣才能使孩子成為一個擁有獨立思想的人,才能讓孩子找到屬於自己的生活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