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話語的魔力:說話還真不是一件簡單的小事

話語的魔力:說話還真不是一件簡單的小事

話語的力量

話語的魔力:說話還真不是一件簡單的小事

美國一家醫院裡,一位病人被診斷為癌症,他的主治醫師自以為幽默地說:「你體內有定時炸彈。」沒想到,這句話卻像一顆子彈打中了病人,並且時刻迴響在他耳邊。結果,病人的身體越來越差,六個月後去世。屍檢和解剖後,醫生意外發現他根本不到死的時候,因為癌變的腫瘤仍然很小,尚未擴散。

這種情況發生不止一次,科學家發現,很多病人不是死於癌症本身,而是死於我將因癌症而死的想法。假如那位主治醫師說話婉轉些,不提定時炸彈,多談治療方法,給病人更多希望,他能活得更久。

這就是話語的力量!一個人可以沒有金錢,沒有勢力,但他卻能擁有話語,而且話語是一個人所能使用的,最強大力量。

話語到底是什麼?它是一種有意義的聲音。我們說話時,氣流摩擦聲帶並振動,發出大約200赫茲的振動波,這就是聲音。它進入外耳道後大約140毫秒,大腦的聽覺中樞開始處理,並分析每一個字詞的意義。

話語聲音對大腦的刺激反應很迅速,很強大,有時能讓大腦自動屏蔽其他事情。它有很大的魔力,能使兇惡匪徒畏罪自殺,也能使臨陣軍兵戰不畏死。它能重構我們的思維、心理,能顯現我們隱藏的內心情感,甚至能使陌生人完全被接納。

話語為什麼有這樣的力量?怎樣才能有效地發揮這種力量?研究發現,話語至少有4種力量,能被我們有效利用。

話語的魔力:說話還真不是一件簡單的小事

第一種:使嫌疑犯招供

我們被提問時,常以「是」或「不是」回答,來實現自我保護。這是一種本能,在審訊嫌疑犯時,表現特別明顯。

美國一家看守所,關押了一名嫌疑犯,名叫庫帕。他被指控謀殺,接受審訊。但他拒不認罪,心裡默想:「警察根本沒抓住我任何把柄,我必須小心應付,千萬別犯傻……」希爾探長坐在他對面,沉思著怎樣使庫帕招供。通過察言觀色,探長發現庫帕隱瞞了一些事情。在採取一定審訊技巧後,沒有刑訊逼供,庫帕不知不覺坦白了。

這種技巧就是削弱自我保護意識。當一個人醉酒或睏乏時,就昏昏欲睡,意識薄弱,不經意間吐露實情。警察常用的一種方法有以下三個步驟:

第一步:合理化,即貌似有理的開脫,希爾探長首先為庫帕的罪行開脫道:「在極端情境下,你所做的是正常行為。」

第二步:責任轉移,探長繼續道:「你被激怒了,而且除了你的做法外,沒有其他更好的解決辦法。」

第三步:大事化小,給嫌疑犯心理安慰:「你還不是很糟,這種事全世界每天發生上千次。」

一步步地,把兇殺的罪責轉換為見證事故的話題,削弱嫌犯的自我保護意識。

還有一種方法就是用言詞不斷給嫌犯施壓,當他情緒緊張,神經緊繃時,也會不經意間吐露實情,即使最頑固的嫌犯也會招供。

一開始,嫌犯被強烈要求,複述還原犯罪現場,一旦偏題,立即打斷。審訊員不斷施壓,不斷拉近兩人的距離,哪怕有偏題的一丁點苗頭,立即打斷。強大壓力下,嫌犯漸漸不支,心理防線一觸即潰。這時,審訊員再提出嫌犯的犯罪動機,要麼是道德上可接受的,要麼是可理解的。無論哪種,嫌犯都無法拒絕,只能供認不諱。

話語的魔力:說話還真不是一件簡單的小事

第二種:使潛意識顯現

人的心態、思維,能用不同話語表達,而這些不同話語所暗含的語境,反過來又重構我們的心態與思維。

當年9·11事件發生,新聞報道的措辭很有意思。剛開始報道是「大災難」,後來變成「受害」,又變成「傷亡」。一般情況下,受害的語境對應犯罪,而傷亡則對應戰爭。

措辭的改變,導致語境的改變。就這樣,事件發生之後數小時,一次襲擊就變成了宣戰。9天後,再也不提「搜捕元兇」,而只說「反恐戰爭」,布希總統甚至提到了「十字軍東征」——這是1000年前歐洲羅馬帝國反對伊斯蘭教穆斯林,發動一場持續200年的軍事征戰。

語境是隱藏於心理深處的觀念,也就是潛意識。它歸納零散的信息,形成「觀念主幹」,與之無關的,被自動剔除。潛意識不易察覺,但通過語境信息對大腦的刺激反應,可以顯現出來。這種信息刺激越強烈,顯現就越明顯。

「冷」這個信息進入大腦,人會感覺到冷。而「一杯冷咖啡」的信息進入大腦,人不僅感覺到冷,還想起陳腐冰冷的咖啡形象,產生厭惡情緒。因為「一杯冷咖啡」比「冷」的信息強烈,而且還引起大腦皮層嗅覺中樞的反應。

話語的魔力:說話還真不是一件簡單的小事

第三種:利用下意識

做個小測試,來看看話語如何使我們的下意識顯現。你想像一個情境,並說出這句話:「好朋友有困難,我肯定鼎力相助。」說話的同時,必須做出搖頭動作。

你能做得到嗎?花多長時間能做到?實際上,大部分人不能立即做到,必須花時間練習,只有極少數人能很快做到。因為說自己願意時,他會下意識地點頭,而不是搖頭。

請快速回答這三個問題:

1.冬天時,天上會下什麼?

2.新娘的婚紗顏色是什麼?

3.奶牛喝什麼?

90%的人會下意識地回答:雪、白色和牛奶。但真正的答案是:雪、白色和水。

因為前兩個問題有一個共同點,它使我們聯想到白色。下意識地,大腦把白色與「奶牛」聯繫起來,就想到了一種白色物質——牛奶。

這兩個測試表明,下意識通過大腦對我們身體進行操控,在不知不覺間牽著我們的鼻子走。因此,藉助話語信息的刺激反應,可以利用人們的下意識來操控對方。這種下意識的操控效應,在廣告行業經常使用。「純手工打造」的宣傳語,總能讓人迅速選擇購買。

有兩種轎車,一種是寶馬轎車,一種是巴伐利亞機械製造廠的轎車,你會選哪一種?絕大部分人毫不猶豫選擇第一種,因為「寶馬」使人想起美妙的意境,而「巴伐利亞機械製造廠」則沒有感覺。實際上,這兩種轎車完全相同。寶馬是BMW的譯名,而BMW是巴伐利亞機械製造廠(Bayerische Motoren Werke)的縮寫。因此,「寶馬」這個譯名其實就是利用了人們的一種下意識心理。

話語的魔力:說話還真不是一件簡單的小事

第四種:使劫匪屈服

美國FBI一項有意義的工作是人質談判,就是與劫匪談判、周旋,儘可能保證人質安全,儘可能拖延,直到劫匪被抓捕。

與劫匪談判,必須掌握他們的說話習慣與遣詞用句。首先,談判員安撫劫匪,使劫匪情緒穩定,慢慢轉到為他設定的角色立場;然後,使他意識到警匪不再對立,而是站在同一條戰線上,共同解決問題。

好談判通常是這樣的:

「某某,我希望你(正式、表尊敬的用語)知道,人質(具體指向)如果被槍(不明確劫匪的罪責)射中,哪怕射中腳(非致命傷),也會引起恐慌(非故意的),並由此引發任何可能的後果。

「但事實表明,到目前為止,你平穩地控制著場面局勢,這意味著沒有人受傷(警匪不再對立,而是站在同一條戰線上)。這是最棒的!每一個人都知道這(對劫匪刑拘的含糊表述)。我們一起想想看,能不能用一種和平的方式,使我們所有人(不僅是人質)都安全離開這裡?」

談判中最重要的是信守承諾!否則,一旦劫匪發現警方撒謊,局面立馬失控。



本文源自大科技*百科新說2016年第5期文章

作者寫於2016-05-20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0-20歲,疫苗應該怎麼打?
數字時代,人類遇上進化難題?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