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設計 > 民藝論之「用與美」

民藝論之「用與美」

點擊上方

「藝術與設計」

可以訂閱哦!





> 日本民藝展覽現場




實用性才是工藝的本質。缺少這個性質的東西不能稱之為工藝。所以實用性稀薄的東西,也就失去了工藝性。如果失去了工藝性,就無法期待它擁有正確的工藝之美。


 


實用的意思是在現實生活里起作用。這裡的「生活」指的是以衣食住為中心,「用」的意思當然就是指在這些方面的用。用是面向衣食住的用,勞動的時候、休息的時候、吃飯的場合,對我們的生活起了幫助的東西就是工藝。藉助這些幫助,生活得以順利進行。用的性質就是不論到哪裡都離不開實用。


 

回頭看造形的世界,就能明白「用」有多麼的重要。大到建築、衣服、家用器具,小到隨身攜帶的各種物品,一切都是以用途為目的生產出來的。以前,繪畫和雕刻也共同帶有「用」的性質。





> 茶筅是古時烹茶時的一種調茶工具,是由一精細切割而成的竹塊製作而成。



 


用是一種必要,是一種不得不滿足的需求。因此出現了「需用」和「必須」兩個單詞。為了滿足這個需求,各種各樣的東西被製造出來。生活越複雜,所需要的東西就越多。物品就是為了用途而生的存在。沒有「用途」,即沒有「使用方法」或「使用場合」的物品是不存在的。至此,物品是擁有形狀的具體的東西這一含義也就不言而喻了。


 


本來「用」這個詞語是從「持有」來的,是手拿著有形狀的物品的意思。因此「用」就是「作用」,被綴成各種各樣的詞語,如作用、效用、妙用等。某個物品有實用價值,意味著它具有某種功能。把有功能的造型品定義成工藝品是不錯的。簡單來說,也可以把它稱作「有功能的物品」、「起作用的物品」。簡而言之,人們為了使其在生活中起作用而製作的物品,就叫做工藝品。


 



> 日式草編盛器




所有的物品都不得不製作得充分地合乎作用。就拿椅子來舉個例子。椅子是為了讓人坐下而存在的,因此需要充分滿足坐的合適性。一塊石頭、一樽樹樁也能用來坐,但是卻不能稱之為工藝品,因為它們缺少滿足坐這一行為所要求的各種性質。所以人們想辦法製作了椅子。首先就是要坐得容易。椅子的寬度、長度、高度、椅背的長度,以及是否該有扶手,應該彎曲到什麼程度,還得能夠承受人們身高的變化。其次椅子的構造也很重要。馬上就會壞是沒用的,這就需要一個明確的組合,此處還需加入很多力學的考量。因為椅子是要經常移動的物體,還必須考慮到它的重量。同時椅子還分為辦公用椅、書齋用椅、休息用椅、食堂用椅、室內用椅、室外用椅等等,每種椅子的用途是不一樣的。此外材料該用什麼樣的才合適,這會左右椅子的形狀。木製的情況、布制的情況、皮製的情況、金屬制的情況、竹製的情況、藤編的情況、較稀少的有石造的情況、陶瓷製的情況等各種情況都會存在。但無論是哪種情況,都必須是為了人們的需求而抓住時機和場合,製造出符合用途的椅子。使用不便又容易壞的椅子是無法發揮它的作用的。工藝品應該具備能充分滿足用途的使命。


 


同樣的還有裝水的瓮、盛料理的器皿、身上穿的衣物、存放物品的箱子,這些都意味著什麼呢?這裡面三種事物相互交叉:使用的人、被使用的物體、以及連接前兩者的作用(即機能)。這三者齊備時生活才能順利進行。


 


> 粉引陶罐





但是這裡需要注意,由於實用指的是實際的用處,我們容易把它僅僅想成物質上的作用。尤其是對肉體的活動有幫助的物品,因為它們有助於人們的衣、食、住,所以容易把「用」只理解成物質方面的意思。的確,工藝相對於美術來說被輕視的很大原因就是工藝在物質方面有著深刻的聯繫。相對的,美術被當做純精神的東西,因此有著很高的評價。就這樣,實用被定為了更低一級的東西。這也是唯物論比唯心論更被認為是下凡的哲學的原因。但是把實用解釋成物質上的作用還是更為妥當吧。這並不是過於片面的看法。說到唯物,不把其和觀念結合起來的話是沒法談論的。純粹的唯物很可能是生活的一面。唯物論雖然是一種哲學,而哲學是一種精神的思想,但唯物論本身絕對不是唯物的東西。


 


把實用理解為物質上的意思,是因為太狹隘地過度解釋人們的生活。我們的生活不僅僅是肉體的生活,切割出精神的肉體是不存在的。生活是身體和心靈兼有的生活,也是物質的東西和心理的東西相結合的生活。他們只不過是把原來一體的東西按照物質和精神分開而已。


 


在生活上起作用的物品,是身體需求和心靈需求相互交織在一起的。物質的用和心理的用總是互相結合起作用的。所以「機能」展示的不僅僅是物質的性質,也承載著心理的機能。好用和不好用,有一半包含著心靈的語言。不但如此,還不能把物品只說成是物質性的。物品不僅限於是人們製造的,也是人們心靈的反映。人們不自覺的就將智慧、感覺、感情、性格、道德等編織其間,而物品也會承受人們的心靈情感。沒有性格的物品是不會被創造的。所以使用者、被使用的物品,以及連接前兩者的作用(即機能),都分別在物質和精神兩方面起作用。這對理解工藝之美是極其重要的事項。


 



> 1956年,柳宗理設計的坐具 




舉一個確切的例子吧。不言而喻,食物是我們生存不可欠缺的東西。但它僅僅是我們肉體所必須的東西嗎?食慾難道不是我們心理起得作用嗎?肉體的需求難道不是根據心理的作用或增強或減退嗎?難道沒有心理要素的交織就可以了解到物質上的要求嗎?食慾可以說是身體的需求和心理的需求兼有的結果。


 


如果食物只是純粹的肉體需求的話,那就只要滿足有營養這一點就足夠了。器皿如何盛放、顏色如何、以及香味或少或無都沒有關係吧。但是人們會要求味道、喜愛香味、選擇顏色、甚至用舌頭嘗過後再做決定。這些都伴隨著心理的快感。沒有這些的話,食慾就會減少。營養價值並不僅限於物理化學的性質,如果食物用骯髒的器皿盛放,看起來是有毒的顏色,缺乏香味,就無法誘發食慾。食慾的減退會導致消化機能衰退。不言而喻,營養價值也將下降。


 

因此人們用心做料理,這已經成為很大的藝能的一部分。像中華料理就值得驚嘆。人們喜歡美食,但是不僅僅停留在料理上。除了用器皿漂亮地裝盤,還會選擇器皿的形狀種類。在準備料理的同時使用各種各樣的器皿,選擇各種形狀,還不忘裝飾餐桌,將色香味俱全的最好的食物端上桌。食慾被這之前所有的準備勾起,消化變得活躍,營養也被增加。唾液和胃液的分泌會被料理的內容和形態左右是事實。如果缺乏味道,營養成分就不能完全起作用。所以說營養吸收不僅僅是肉體的作用,加入了心理作用後營養價值才能越發提高。如果食慾只是肉體的性質在起作用,料理就不會有這麼深厚的歷史。這樣的話,人類就會以不知道如此幸福的一面而辭世。


 



> 1956年,柳宗理設計的坐具





口渴的時候,人們會喝水。用兩手掬著可以喝,用一片大的葉子也可以喝,但人們在外面還是想用飲水器具喝水,因為這樣可以讓飲水的心情更舒服。尤其是在夏天,人們會尋求一個玻璃器具,就是因為想用最涼爽和舒適的心情去品嘗水的味道吧。用玻璃器皿可以更好地展示水的姿態,讓人們在喜愛水的心情中飲水,這份愉悅的心情甚至能讓水的味道增加。但在冬天則陶器更合適,尤其是適合溫熱的茶。因為這樣可以使茶更能稱之為茶。如果缺少陶器的話,茶就不能充分地品出茶味了。


 


食物的例子從工藝的角度清楚地說明了用的意義,提供了很好的啟示。生活里只取「用途」物質上的意義是錯誤的。如果那樣做的話,工藝品不能擁有其美麗的性質了。另外,別忘了在用途里摻入深刻的心理作用。


 


我還從其他角度研究用的性質。使用物品有接觸它的意味。品嘗、放置、支撐、握、拿等,通過觸覺接觸的動作有很多,這些場合里觸覺在這五個性質中起主要作用。堅硬或柔軟、重或輕、溫暖或寒冷、光滑或粗糙、圓形或方形,都需要觸摸以後根據物品的性質得出相對應的結論。材料的選擇也會被這些物品的要求所左右。箱子用桐木來做是因為它要求重量輕。但桌子就不用桐木了,過輕的話容易移動,過柔的話容易受傷。夏天的衣物適合用麻製作,因為追求涼爽。但冬天的衣物就得避開這點。不同的物品要求的舒服的觸感要適應時間的變化來準備。沒有這份舒適感的話,其作用就會減半。


 



> 日式茶具組合





尤其是為了手的接觸而增加的事物。如水瓶的把手、陶壺的把手、抽屜的拉手等,要例舉的話有很多。這些東西要麼容易握住,要麼容易支撐,要麼容易拉開,都具有合適的大小、厚度及寬度。這些物品都要求在觸覺上使用方便、舒適。要是需搬運的盆太重,坐墊太硬,書寫的紙太粗糙,就和觸覺的要求是相反的,違背了使用的要求。


 


但我們並不只是通過接觸來靠近物品,同時也一邊用眼睛看一邊使用。因此要是看見骯髒醜陋的物品,其效用會被抹殺,機能將會減弱。和視覺有關的有三個因素:形狀、顏色和圖案。光澤包含在顏色當中。形狀指的是大小、厚薄、高低的差異;顏色指的是色調的差別,包括濃淡、明暗的區別;圖案是指粗細、多寡的差別。這些因素在什麼場合才會變得美麗呢?只從看的立場上製作出來就會變得美麗嗎?絕不是這樣的。在使用的機能中不進行調和的話是不可能變美的。形狀主要是從經得住使用的構造出發,顏色主要從素材的性質出發,圖案則經常從工序出發。看椅子的形狀之美是什麼呢?那就是符合它的用途的構造。看漆器的顏色之美是什麼呢?那就是塗料充足,根據漆的性質判斷。地毯的圖案之美從哪裡看呢?那就是從編織的手法看是否像自然產生的結果。


 


以這些物品的用途為目的,具有原材料或工作上的必要性,才能體現出它們的美感。缺乏必要性的情況下,或者必要性稀薄的情況,只是為了美而去創造美的話,工藝之美將會靠近危險的境地。


 



> 日式茶具組合





我從有深厚興趣的刺繡的歷史中得到了啟示。人們並不只是為了裝飾而刺繡。本來絎縫面料就是從縫紉產生的。衣服上看得見的刺繡的地方有很多,但襟、肩、背、袖口、裾這些地方是最容易破損的,總是需要縫補。縫補既然確實是必要的,就會要求進行縫綴,逐漸便演化出了絎縫服裝,最終形成了圖案絎縫,兼具了裝飾的作用。這就是所謂的「美麗縫補」。這種必要性給了刺繡存在的理由。但同樣的,如果忘了刺繡的深層作用,只是為了刺繡而刺繡的話,那就變成了過剩的存在。錯綜複雜的物品反而缺乏美感,這並不是當然的命數。只從視覺上製作的話,並不能使其成為正確的工藝品,那是因為忽視了它的作用。「可以看見的東西」成為「有用物品」有機的一部分才能使物品被視為美麗的產物。脫離了有用性的話,物品就會陷入醜陋的姿態當中。


 


在我的感覺里,可以感受到觸覺和視覺是如何在用途中起作用的。但這裡面也經常有其他的感覺加入,聽覺也絕對沒有怠惰。令人心情舒適的聲音說明物品在很好的使用。衣櫃發出的柔和聲音是悅耳的音調,吱吱呀呀響的話說明難以使用,誰也不會感到愉悅。陶器忌諱放在金屬的盆子里,聲音聽起來很危險,放在木製盆子里就覺得很安心。絹布互相摩擦時的清脆音色,日式拉門發出的流暢的聲音,會給予我們人所不知的舒適。愛好茶道的人們在煮水的鍋里把水煮沸時,可以聽到松濤的聲響。


 


嗅覺有時也會起作用。正藍的香氣很有名,楠木的芳香世界聞名,手工紡織呢也能靠香味分辨真偽,衣櫃抽屜含有麝香味則是主婦的愛好所致。

味覺直接和作用有關係的情況比較少。但煙管的吸口多是銀制的是為了不破壞煙的味道。

回顧一下,作用不論在什麼情況下都是心理和物質互相聯結的,當二者完美協調時,作用的性質就會毫無保留的發揮出來。


 


讓我們舉一個衣服的實例吧。衣服是為了保溫而必須穿著的物品。但如果僅從保溫來看,就不需要其他的花紋了,顏色全黑便足夠了。冷溫不僅僅是物理現象,也交叉著某種心理作用吧。溫暖性會因為溫暖心情的誘導變得更加溫暖。涼爽的心情也會希望看見涼爽的事物。穿著舒適的心情會因為衣服的性能而增加。這時衣服的質地、顏色和花紋該被稱為什麼樣的存在呢。若衣服只是為了起遮蔽作用的話,美麗之類的就無關緊要吧。但美麗可以勾起人們想穿的慾望,所以美麗是衣服本該具有的因素。而美麗並不是只能通過眼睛看感受到,手感、香氣、甚至是聲音都加入其中的話,美麗將會增加。衣服是可以迎合所有感覺的物品,不論哪個國家都會追求衣服之美。衣服正因為它的美麗,才成為了它本該成為的樣子。醜陋的衣服不能充分發揮它作為衣服的機能。人們尤其喜歡編織美麗的女裝,因為女人穿上後更能展現女性之美。


 


這樣我們就更能清楚地了解形狀、顏色和花紋存在的理由了。它們都是用的一部分,以用為基礎才得以存在。要是離開了用或背離了該有的用途,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所以美麗只有在工藝上從用衍生出來,才有了正確的性質。


 



> 日用陶器





生活會招致各種各樣的事物,相對應的我們需要選擇合適的材料,準備適當的形狀。遮蔽的話需要柔軟的物品,放置的話需要有深度的物品,承載的話需要平整的物品,懸掛的話需要彎曲的物品,為了滿足需求人們想方設法。為了使物品充分發揮其機能,需要用到三種性質。一是物品製造出來後能夠承受人們的使用。被使用的東西,要是經常壞、裂開、褪色、脫落等是不行的。結實是首要要求,這是為了增強其機能、充分發揮其作用。但只是結實是不夠的,第二就是得好用。容易使用是必須的,物品即使再結實,要是過重或過硬,難以負擔的話是不行的。使用情況不好的話物品就會成為不方便的東西。所以在好用這個性質里加入一個東西會更好,即引起使用慾望的性質。三是令使用變得愉悅的性質。顏色、圖案和形狀對應著這個要求。朝夕相處的令心情愉悅的物品,變得可以引發你的滿足和熱愛,才能開始充分發揮它的作用。上述三種性質,第一種是物理性的,第二種是物理性和心理性緊密相連的,第三種是心理性最濃厚的,這三種性質很好的協調後就能完美地發揮物品的性質,可以說物品才徹底地成為了物品。所以物品真正的美是從用途出發的,只有滿足了用途,美才能成為妥當的事物。


 


到此,務必需要注意的事物產生了。按目前的敘述,只有在肉體的用和心理的用調和的情況下,用才能完全地變成用。一旦破壞了二者之間的平衡,用就已經無法完全發揮出來了。無法完全起作用的物品不是正確的物品,也不可能是美麗的物品。物品變得醜陋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心理的作用過輕了。比如形狀雜亂、顏色污濁、沒有花紋,這個物品就陷入了平凡的境地,是被粗劣地製造出來的。那麼該物品的機能就會減弱,正如前文所說的其物理作用將變得低下。只是功利性的物品,反而會以缺乏功利性而告終。


 


第二個原因是物理的作用反而屈居第二,一味地追求心理作用的情況,那麼就有悖工藝本來的意義,有否定實用性的意思。這樣的物品有一個通病,即裝飾太過,到了無法使用的地步。這種弊端在人們為了觀賞而製作物品的時候出現的最多。即使物品看起來再好,但使用體驗很差的話,它就會面臨矛盾,不能被稱為健全的工藝。不健全的話,怎麼可能是美麗的工藝呢。


 


假如形狀超過了所需的程度變得複雜,花紋裝飾過度變得繁瑣的話,作用立刻就會被破壞。要是心理的要求和物理的要求相互掣肘,或者反過來物理的要求無視心理的要求,就已經不可能是正確的物品了。物理和心理的平衡被破壞的話,就會脫離實用的領域,物品的機能將會被破壞。


 


所以形狀、花紋和色彩只被允許在可以充分發揮物品作用的範圍內。破壞了物品作用的時候要果斷捨棄。舉一個盛放食物的器皿的例子。當用很多花紋、很多顏色去描繪這樣的器皿的時候,最好對其進行控制。因為經常被盛放的食物本來就帶有很好的花紋和顏色,要是描繪的花紋過剩,就會抹殺掉方方正正的料理自身的特色。這個器皿就不能稱為適合使用的器皿了。


 







也就是說「工藝美術」經常陷入的誤區是無視了用途,製造出無法使用的物品。但在工藝的領域,純粹追求美而製造出來的作品相較於符合用途製造出來的作品,反而沒有美感。工藝美術經常偏離作用,創作令內心快樂的物品,將用途排在第二位,以鑒賞為目的,這種做法被認為可以讓作品一直保持美感。但是,用指的是綜合的起作用,只把看的一面抽象化而創造出來的物品難道不是自相矛盾的嗎?如前所述,「用」必須是物理的用和心理的用兼備,具有綜合性的事物。只把心理部分分離出來後發現的方法,是對用的破壞,這樣的破壞不能讓用品美麗。工藝美術表露出的缺點來自於它輕視了用。為了看的工藝不是一流的,從用開始的工藝才是正規。有用的物品裡面才包含了看起來很美的要素。離開了有用而創造出的美麗的物品,並不能成為真正美麗的物品。


 


所以說美存在於作用當中,作用的機能和美是一體的。為什麼樸素而單純的物品是美麗的?因為它是符合作用的姿態。為什麼纖弱的性質不能產生真正的美?因為它不能承受勞動的壓力。為什麼說健康的美是美的歸處?因為這意味著它是最好的能手。病態的事物不能完全地起作用。構造之美在於強壯的體格之美。勞動者不能又懶惰又耽於感傷,不能又虛偽又華麗,這些都和勞動是相悖的。失去了用的性質,工藝之美就無法保障。


 


也許把「用」這個詞語置換成「生活」會更好。生活是物質和精神的生活。所有的工藝都是生活的工藝。故而生活的寬度、廣度和深度就是在有用的物品裡面尋求合適的寬度、廣度和深度。生活和工藝是不能分開的,二者合為一體才是完整的生活。因此,沒有健全的工藝就沒有健全的生活,抑或不要求健全的工藝就沒有健全的生活。文化必須在完整的生活中才有基礎。所以作為生活的具體表現的工藝,才是衡量一個國家文化程度的最簡明的天平。




artdesign_org_cn


藝術與設計


長按二維碼可以掃描關注我們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術與設計 的精彩文章:

紐約TDC:一場流動的文字盛宴
坦蕩蕩的美,就是人性:施德明和沃爾什的「設計魔法」

TAG:藝術與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