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高房價是偽命題」,傳遞了怎樣的信息?

「高房價是偽命題」,傳遞了怎樣的信息?

「高房價是偽命題」,傳遞了怎樣的信息?

江上小堂

最近的經濟形勢變化很快,政府和經濟學者都在積極尋求應對辦法。也有惟恐天下不亂的,如前些天,所謂「資深金融人士」吳小平扯著嗓子喊出「私營經濟退場論」,引起一陣恐慌。好在官媒和不少經濟學者及時給予嚴厲駁斥,這才平息了事態。

今天又看到一篇重磅文章,發表於鳳凰網上,文章題為《李鐵:高房價是偽命題 不可能降房價迎合低收入人群》。原來,9月18日至20日第12屆夏季達沃斯論壇在天津舉行,主題為「在第四次工業革命中打造創新型社會」。在此次論壇上,鳳凰網記者專訪了「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理事長李鐵,文章根據對他的專訪整理而成。

文章稱,「房價高是一個偽問題,真正的問題是需求的問題」;「我們在30-40年間實現了5億人口納入城市化進程,未來還有2個多億人口。這個速度和規模都是空前的」;然而,53.7%的常住人口城鎮化率不僅遠低於發達國家80%的平均水平,也低於人均收入與我國相近的發展中國家60%的平均水平」。

「當務之急,就是要推進城市化。對此,李鐵給出了一個完整的邏輯:只有當大量的農村人口進入城市,農村人均佔有才能增加。農村人均佔有資源增加,就能夠實行土地的適度規模經營,只有農業實現了土地適度規模經營,才能帶動城市要素進入農村進行資本投入,才能從根本上改變農村,這才是世界上通用的規律,前提是打破城鄉流通環節,推進戶籍管理制度及土地管理制度的改革」。

很明顯,這篇文章是主張放開城市房價和農村土地交易。兩者是相呼應的,用城市的資金去取得農村土地使用權進行規模經營,這可能得利用銀行槓桿。而農民拿到錢進城買房。但是,李鐵理事長不主張土地私有化,認為土地使用權的市場化就足以實現土地資源的優化配置。相反認為,「正是由於中國過去的土地公有化制度,使得中國在重大工程和城市發展進程中相較於發達國家擁有較低的拿地成本,從而促進了中國的經濟發展,這在中國40年的發展過程中是很重要的制度優勢」。

這有多大可能呢?大量農民進城,有足夠的工作崗位呢?出讓土地使用權的資金能夠在三四線城市購買到一套住房呢?這些都是疑問。

但在當前嚴峻的經濟形勢下,也可能顧不到這麼多了。農村土地確實沒有得到充分利用,未能實現資源優化配置,通過使用權的市場化可以使得經濟產出有進一步提高的空間。在沒得其它經濟增長點的情況,把農村土地這塊壓箱底的資源拿出來,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但農村這塊土地具有壓艙石的作用,不到萬不得已的情況下,政府是不會輕易拿出來。

「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是發改委下的機構,屬於官方智庫。李鐵理事長的這些主張成為政府的政策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大的。

2018年9月19日

不一樣的角度!關注現實,追究歷史,探尋未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江上小堂 的精彩文章:

為何明朝文官愛與皇帝抬杠?元朝放任讀書人所致
中秋節看了賈樟柯的《江湖兒女》:江湖即是「失家園」

TAG:江上小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