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濕氣在,百病害:除濕的6個「祛濕穴」簡單易學!

濕氣在,百病害:除濕的6個「祛濕穴」簡單易學!



俗話說:濕氣在,百病害,濕氣除,百病無。

莫名犯困、感覺嘴裡黏膩、身體沉重……這些癥狀可能是濕氣悄悄鑽進你體內所致。




濕氣重的人,很容易被各種疾病困擾。下面教你通過按揉6大穴位排出體內濕氣。





5個特徵看體內濕氣

>

>

>

>


1.看體型


中醫認為,胖人多痰濕。因此,體型偏胖、動作遲緩的人多有內濕。



>

>

>

>


2.看舌頭


體濕的人觀察舌頭時會發現,舌苔白膩或黃厚膩。



>

>

>

>


3.看大便


正常的大便是金黃色、圓柱體、很通暢的,便後用一兩張手紙就能擦乾淨。一旦發現大便稀薄、黏膩、不成形,就可能是有內濕。



>

>

>

>


4.看起床狀態


有些人早上起床後,會覺得很困、頭沉,像有什麼東西裹著,讓人打不起精神,而且痰多,即說明體內濕氣較重。



>

>

>

>


5.看平時狀態


戶外濕氣一大,就覺得胸悶氣短、身體沉、懶得動、不清醒,吃飯時沒胃口。




中醫講「濕重如裹」,一種被包裹著、動不了的感覺,就是身體對濕氣的感受,好像穿著一件用水洗過但沒幹的襯衫那麼彆扭。


這些壞習慣會導致濕氣加重






0

1


口味重


腸胃功能好壞關係到營養及水分代謝,最好的方式就是適量、均衡飲食。

油膩、過咸、太甜等肥甘厚味食物不易消化,容易造成腸胃悶脹、發炎。甜食油炸品會讓身體產生過氧化物,加重炎症反應。



0

2


睡不夠


從中醫角度來說,

睡不夠就是脾虛的癥狀,睡好覺也能讓我們的身體更輕盈。

建議每天晚上11點前就睡覺,每天增加一些運動會讓你的睡眠質量更高。



0

3


愛吃涼


中醫認為,

生冷食物、冰激凌或涼性蔬果,會讓腸胃消化吸收功能停滯,給外邪創造入侵機會。

因此不易過量食用,烹調時最好加入蔥、姜來減弱蔬菜的寒涼性質。



0

4


喝大酒


這是加重「濕毒」的關鍵因素,從中醫上來講,

酒助濕邪

,因此酒精盡量要少碰,更不能借酒澆愁。



0

5


老坐著


久坐會使人的腦供血不足,導致腦供氧和營養物質減少,加重乏力、失眠、記憶力下降等,還會引發全身肌肉酸痛、脖子僵硬和頭疼、頭暈。



0

6


運動少


運動少的人常會出現身體沉重、四肢無力等濕氣大的表現。

越是不愛運動,體內淤積的濕氣就越多,久而久之,身體還可能出現疾病。適當運動,如跑步、健走、游泳等,可促進身體器官協調運作,加速「排濕」。


6個穴位讓你無濕一身輕


都說「千寒易除,一濕難去」,除濕氣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堅持揉按身上這6個「排濕穴」,才能逐步把體內濕氣排出去。




豐隆穴








豐隆穴是足陽明胃經的穴位,位於外膝眼和外踝尖連線的中點。


它對脾胃兩大臟腑都有很好的調理作用,是除濕祛痰主要的穴位,並有調和胃氣、補益氣血、醒腦安神等功效。




陰陵泉








陰陵泉是足太陰脾經的穴位,取穴時順著小腿內側往膝關節方向摸,膝窩下凹陷處即是。




這個穴位能健脾益氣,促進脾運化水濕,經常按揉陰陵泉可健脾化濕,解決體內有「濕」或者水腫的問題。




中脘穴








位於腹部中線上、肚臍上4寸,即胸骨下端與肚臍連線中點,是胃的經氣彙集之處。




任何原因引起的脾胃虛弱、運化失調,都可以用中脘穴進行調理。




足三里








足三里位於小腿前外側,髕骨下緣往下4橫指、脛骨外側1橫指。




足三里是一個強壯身心的大穴,有疏風化濕、調節機體免疫力、調理脾胃的作用。




復溜穴








位於小腿內踝和跟腱之間向上3指寬的地方。




「復溜」一詞中,「復」是反覆,「溜」是悄悄地散失,指腎經的水濕之氣在此蒸發上行。按揉復溜穴能刺激它使水分代謝正常。




曲池穴








曲池穴位於肘關節,彎曲胳膊肘時,肘橫紋末端的凹陷處即是。




曲池穴是大腸經的濕濁之氣聚集的地方,此穴為手陽明大腸經合穴,可以清利濕熱,調理大腸氣血,對「濕熱」引起的蕁麻疹、急性胃腸炎效果很好。


按摩手法:點揉穴位


拇指或食指的指腹按壓在穴位上,先垂直向下按壓,邊按邊揉,以產生酸、脹感為宜,每次按揉持續10秒後,漸漸放鬆,每個穴位上重複這個操作6~9次,每天可按摩2~3次。


濕氣重吃什麼祛濕

清熱祛濕粥


原料: 

赤小豆30克,白扁豆、薏米仁、木棉花、芡實各20克,燈芯花、川萆薢各10克,赤茯苓15克。




製作:

將川萆薢、赤茯苓、木棉花、燈芯花洗凈水煎至2碗,去渣取汁,加入赤小豆、白扁豆、薏苡仁、芡實同煮成粥。




用法:

溫熱服食。




療效:

清熱祛濕。適用於因暑熱而引起的小便不利,胃滯不適,腹脹脘悶等症。




注意事項:

大便乾結者不宜用。



綠豆百合薏米仁粥


原料:

綠豆30克,鮮百合30克,薏米仁50克,粳米100克,冰糖80克。




製法:


1、將薏米仁、綠豆、粳米漂洗,浸泡20分鐘;百合洗凈切小。


2、在開水鍋中放入綠豆和薏米仁,燒開數分鐘後改用小火煮至開花;加入粳米和百合,煮成粥後放人冰糖即成。




精彩回顧




  1. 想要秋冬無病,謹記「3不吃」,「4不做」,「5相伴」就夠啦!



  2. 肩頸不通,百病纏身!



  3. 睡前這樣趴10分鐘,等於跑步1小時!每天一次,多活20年



  4. 每天揉兩次,堅持一個月,寒氣祛了,贅肉沒了,再也沒便秘過!



  5. 秋季叩擊、艾灸八髎,通治婦科病男科病!(視頻教學)



版權聲明:

文章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責編

 



 


投稿信箱:tg@weizy.cn(歡迎您原創投稿)

責任編輯:

忍冬(微信:w13714009507)






邪氣所湊,其氣必虛



刮痧拔罐艾灸圖解


▲長按二維碼「識別」關注



薦語:

傳承數千年的中醫養生文化,普及刮痧、拔罐、艾灸、經絡保養等中醫傳統保健方式,讓您擁有美麗健康的身體。






學習中醫

,傳承經典,選好書請

點擊

閱讀原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經絡穴點陣圖解 的精彩文章:

一個小動作,打通6條經絡,讓腿和身體更強健!
夏季治此病,比冬天靈10倍,尤其是這個方法

TAG:經絡穴點陣圖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