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養生 > 節節鬆開和對拉拔長是練太極拳的關鍵

節節鬆開和對拉拔長是練太極拳的關鍵

練太極拳鬆開以後,就是從站無極樁起式開始,就強調:兩腳併攏,腳跟相貼,足尖微開,雙膝微屈,稍微內合似爬樹,提頂吊襠,含胸拔背,裹襠護臀,松肩沉肘,手臂松垂,立身中正,全身放鬆。松腳踝,再松到腳下湧泉,腳趾放鬆。這裡講的各項要求都是意識上的問題,太過執著反而容易出現肌肉上的僵硬。

太極拳講全身放鬆,又要松而不懈,擁勁不能丟,關鍵是「凡此皆是意」,要求以神氣為統帥。任何外形的姿態都要注意「無過不及,毫無拘滯之力」。

鬆開,就是說全身各個關節都要鬆開,是指整體放鬆。頭頂、脊背、肩胸、腰胯、手肘、膝腳各個關節都要松透,恢復其自然狀態。太極拳講究的鬆開,是指任何關節都有一個對拉拔長的問題。那麼應該如何去做呢?懸頂時要頭容正直,體會頭頂百會穴有微微上頂之意,但同時保持整個身體放鬆,不要丟掉自然下沉狀態,要集中精神在脊柱上,脊柱關節的小韌帶都要鬆開,如此提頂才不會僵滯。

松肩時要放鬆肩井穴,松到肘部時要松曲池穴,松到手部時要放鬆勞宮穴。肩關節松不開,其它地方也很難鬆開,所以有「肩寒全身僵,肩緊全身滯」的說法。肘關節的放鬆,也有一個對拉拔長的問題。肘往下松墜的同時,上面也要有上拔之意,感覺兩肩有一種內在的松沉勁。其關鍵是「肘不離肋」和「肘不貼肋」。這裡「肘不離肋」的意思是指練拳時兩肘有護肋之意,這裡「肘不貼肋」的意思是指兩肘要保持松活圓活,兩腋下如各含夾一個饅頭的說法。同時要意貫肘尖,這樣就可體會「鬆開我勁勿使屈」的韌勁。

松腕時要直腕、手掌放平伸直即可,同時掌心含虛,五指略舒,保持關節靈活。那麼手指關節鬆開如何對拉拔長呢?主要是一個手指的關節鬆開了,另一個手指的關節要有回拉之意,一個關節要往前伸,就要體會鄰近的關節有往回收的意。已故太極名家郝少如先師對指腕鬆開的體會,曾有「掌宜微伸,手指微曲」及「手要空」的提法,這就是說手含 心空,勞宮穴有含球的感覺,這些體悟和方法是修鍊內家拳功法中級階七層功法的練法。

含胸拔背的放鬆,可以分開來說:

含胸,是指胸部要有向內虛含之意,放鬆自然,這樣就可防止胸部外挺,呼吸不暢之弊,即膻中穴要有松空感。初級階段無須求太多,關鍵要有一個「意」字,絕不僅僅是只肌肉的動作。其實,做到上有百會上提之意,下有吊襠和尾閭中正之意,再配合松肩墜肘,含胸的感覺也就產生了。

拔背,能含胸自然就能夠拔背,所謂拔背,就是上拔之意,是指背部自然正直而產生挺拔感。背部肌肉有舒展微微隆起之意,這樣就會自然做到節節鬆開、沉落,拳勢有氣魄。拳論中有「牽動往來貼背」、「氣斂人背」的內勁奧妙。太極拳練到中級階段時,背部圓融渾厚,甚至產生融化感,就像一個巨大的勁源基地,內勁如流水一樣在背部往來,意念一動,就將內勁送往不同方向。那時就會體悟到「力由背發」的感覺。

腰胯的放鬆,是要立腰松胯,同時要注意腰的直與沉,也即是腰部的對拉拔長之意。腰胯在練太極拳中地位非常重要,古典拳論中有「以腰為軸」、「命意源頭在腰隙」的說法。太極拳練到一個階段有一個階段的體悟,功夫一層層增進。到中、高級階段的重點體悟是「中空之勢」,那就需要「三分練拳七分研」方能體悟。

腳下松,主要是腳趾鬆開後,腳掌有微微上提之意,即「腳心吻地」自然放鬆,湧泉穴有親吻大地之感,渾身有膨脹之感。全身各關節的鬆開,不等於是節節貫穿。節節貫穿的功夫已達到內勁練習階段,到那個時候要能夠一氣貫通。節節鬆開只是基礎,松不開內氣就無法通過。有許多教太極拳的老師,拳論背得很熟,但他自己做不出來,如何能夠教人呢?鬆開,再往深層次講,則又有骨頭、骨節、筋膜、韌帶的放鬆,那是更高的境界了。

加入太極養生堂微信公眾平台(Taichitang)微信群一起和我們交流分享!獲取海量太極拳教程、視頻資料(最新增加40張DVD資料,關注回復「下載」即可),一起學習交流探討太極拳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九五太極養生 的精彩文章:

真正的楊家太極拳原來這麼多內容!絕不僅僅是一套架子!
夏至節令要養生,鎖陽驅寒選艾灸!夏天正是扶正祛邪的好時機!

TAG:九五太極養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