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世界級灌溉工程背後的「諸葛緣」

世界級灌溉工程背後的「諸葛緣」

原標題:世界級灌溉工程背後的「諸葛緣」


  見習記者和浩浩


北京時間8月14日8時45分,在加拿大薩斯卡通召開的國際灌排委員會第69屆國際執行理事會上,「華夏第一渠」長渠(白起渠)被確認成功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一起進入(第五批)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的我國水利工程還有都江堰、靈渠、姜席堰

記者在梳理相關材料時發現,這四處世界灌溉工程遺產的所在地,都與諸葛亮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長渠所在地:諸葛亮躬耕讀書處


長渠(白起渠)所在地襄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諸葛亮曾在襄陽市西郊的古隆中躬耕、交友、讀書十年。也正是在這裡,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隆中對策,奠定了「三分天下」的格局,正式開啟了「三國時代」。那麼,諸葛亮是怎樣來到襄陽的呢?


根據史書記載,諸葛亮3歲時母親去世,8歲時父親去世了,他和弟弟、妹妹跟著叔父諸葛玄生活。公元194年,諸葛亮13歲時,諸葛玄帶著他來到襄陽,投靠荊州刺史劉表。

諸葛玄為什麼要到襄陽投靠劉表?我市著名文史專家方莉介紹,主要原因在於當時北方戰亂,而襄陽在劉表治理下,經濟繁榮、社會穩定、人民生活安定富庶,北方大族紛紛南遷襄陽。「也就是在這一時期,人口南遷帶來了大量的勞動力和先進的生產技術,尤其是先進的灌溉技術,修繕了長渠等水利工程,襄陽迅速成為區域中心城市。」


劉表非常重視教育,主持編撰經學教材《五經章句後定》,並開設了許多官學,使襄陽成為漢末全國人才匯聚之地和文化教育學術中心。跟隨叔父投靠劉表之後,諸葛亮便到了當時荊州最大的一所官學「學業堂」學習儒家經典。公元197年,諸葛玄去世,失去叔父的照料後,諸葛亮帶著弟弟到襄陽城西二十里的隆中結廬而居。一邊躬耕自食,一邊拜龐德公為師,同時向司馬徽請教求學。


襄陽市楚史學會副會長、襄陽市長渠申遺辦公室顧問組長庹先沮介紹,司馬徽的隱居地水鏡庄,就位於長渠(白起渠)所引的蠻河邊,長渠(白起渠)的主水源地三道河水庫也因此得一別名——水鏡湖。


除了古隆中和水鏡庄,襄陽與諸葛亮相關的文化遺迹和紀念性建築還有很多。方莉介紹,襄陽城東南的鹿門山,是諸葛亮老師龐德公的隱居地,襄城區龐公路,是龐德公、龐統家族的聚居地,龐公路上建有紀念龐統的祠堂——龐靖侯祠;高新區團山鎮的鏖戰崗到團山一帶,是關羽水淹七軍之古戰場;此外,襄水流入漢江的鳳林關,是孫堅中伏殞命之處;襄城區真武山北側,有傳說中當年劉備馬躍檀溪處。


都江堰所在地:諸葛亮建功立業處

都江堰是中國古代無壩引水的代表性工程,引長江支流岷江之水灌溉成都平原。方莉介紹,在「隆中對策」中,諸葛亮以戰略家的眼光發現了都江堰所在的益州的重要戰略意義:自從都江堰修成以後,益州社會經濟得到持續發展,成為了「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土」;蜀地是盆地,周圍都是崇山峻岭,交通閉塞,易守難攻。


歷史上,在劉備的誠懇邀請下,諸葛亮離開了他躬耕求學的第二故鄉襄陽。根據《三國志》記載,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諸葛亮與劉備會師於成都城下,劉璋被迫出城投降。成都攻下後,諸葛亮受任為軍師將軍,署左將軍府事。公元221年,劉備在諸葛亮等的輔佐下於成都稱帝,建立了蜀漢政權,諸葛亮任丞相。稱帝當年,劉備因替關羽復仇而憤然出兵東進。公元222年秋,劉備兵敗夷陵(今湖北宜昌),不得不退回益州永安(今重慶奉節),很快病重不起,託孤於諸葛亮。


為了實現「興復漢室,還於舊都」的初心,諸葛亮上書《出師表》,一生中五次北伐、六出祁山,雖然最終壯志未酬令人慨嘆,但「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精神,始終都在激勵有志者奮進。也正如諸葛亮的「頭號粉絲」——唐代詩人杜甫所言,「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諸葛亮不僅是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也是位實幹家。庹先沮介紹,諸葛亮在擔任蜀國軍政高職期間,深知農業生產對國家和人民的重要作用,因而把興水利、勸農桑放在很重要的地位。


酈道元所著的《水經注》中記載,諸葛亮率兵北征的時候還派士兵守護都江堰水利工程,專門設置了管理都江堰的官員,定期疏淘維修,把都江堰看成發展蜀國農業的根本,是「國之所資」。他還大力提倡「務農殖穀,閉關息民」,主張「唯勸農業,無奪其時」。正是諸葛亮實施的這些措施,對成都平原的社會經濟構成重大推進,從此境內蔚成「道不拾遺,夜不閉戶」的昇平景象。

靈渠與姜席堰所在地:諸葛亮後裔聚居處


姜席堰所在的浙江省龍游縣境內聚居著大量的諸葛亮後裔,在龍游與建德、蘭溪兩市(縣)相鄰的50公里範圍內的11個村鎮中,有諸葛亮的後裔上萬人。


據記載,五代十國時,中原戰亂頻繁,吳越一帶則相對安定。朱溫在河南開封稱帝建後梁,諸葛亮的後代諸葛爽被封為河陽節度使。為求一個平安的環境,諸葛爽的孫子諸葛浰(諸葛亮第十五世孫)離開河陽,來到浙江。從此,諸葛亮後裔中的一支便在浙江紮下根來。


位於姜席堰東北30多公里處、與龍游縣相鄰的蘭溪市境內的諸葛八卦村,則是迄今為止發現的諸葛亮後裔最大的聚居村。之所以稱作諸葛八卦村,是由於村子的建築格局按「八卦圖」樣式布列。作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諸葛八卦村至今仍保留著大量的明清民居。

據蘭溪市的文史專家徐國平介紹,諸葛八卦村所在地原名「太平鄉仙洞里」,諸葛八卦村創始人、諸葛亮第二十七世孫諸葛大獅在此建村後,將其命名為「高隆」,即先祖諸葛亮「高卧隆中」之意。明代以後,因為諸葛亮後裔不斷壯大,才改稱諸葛八卦村。


除了姜席堰所在的浙江省,靈渠所在的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也聚居著大量的諸葛亮後裔。桂林附近聚集有諸葛亮後裔1萬餘人,分布在陽朔、臨桂、荔浦、富川(廣西賀州市境內)4縣(區)的160餘個村內。


諸葛亮後裔是如何到桂林的呢?據當地的《諸葛氏宗譜》記載,宋末,諸葛隆中公自襄陽遷居桂林南路梨獲大村(今臨桂縣會仙鎮梨獲大村),「我祖系諸葛豐第廿七世孫,原居襄陽城西廿里,地名隆中。宋末遷居於廣西桂林黎獲大村,乃因出地立名,遂號隆中。隆中公後,子孫繁盛,有陸續移居各地者。(今廣西諸葛後裔)皆隆中公之苗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襄陽晚報 的精彩文章:

厲害了我的「汪星人」!你讓這對襄陽夫妻團聚了!

TAG:襄陽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