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西北劃設大片禁飛區:這次發射了什麼武器?隱藏利劍終於出鞘

西北劃設大片禁飛區:這次發射了什麼武器?隱藏利劍終於出鞘

9月21日,據央視報道,我有關科研單位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使用大型高空浮空飛行器,開始搭載三種先進氣動布局的寬域飛行器縮比「自由飛」模型進行了飛行試驗,這是我首次進行如此大規模的大型高超音速飛行器縮比模型自由飛試驗,也是我方第一次進行臨空投放寬域高超音速飛行器實驗。據悉,被稱為D18-1S、D18-2S、D18-3S三型飛行器在上萬米高空和西北某試驗飛行區進行了釋放分離,並記錄下落、加速、跨越聲障氣動彈起、開傘、落地回收等飛行過程,獲得了大量飛行數據,這也標誌著我國在第二代高超音速飛行器和相關武器研製上火的重大突破,寬域空天高超音速飛行器作為天地往返運輸工具,可實現大規模軍事資源的按需、即時發射,大幅度提升進出空間、控制空間能力,作為武器投送平台,可實現2小時全球到達,具備全方位打擊能力,形成不亞於核並能進一步加強核的戰略威懾裝備。

作為機動對抗平台,能夠充分利用速度、高度優勢,有效破擊以某國快速全球打擊裝備為代表的新型空天威脅,大幅提升戰略制衡能力,這一壓力確實被傳遞出去。近日,《國家利益》網站發布文章稱,由於擔心他國高超音速導彈能夠撕開美反導防禦系統這張「盾牌」,該國導彈防禦局希望研發一款新的超音速攔截導彈,該導彈的速度必須超過5馬赫。導彈防禦局正在往這個方向發展,已經提出了一個方案,研發一種控制系統,可以使攔截導彈以超音速速度完成大過載機動。該部門希望武器開發商能夠提交有關「最大限度提高機動性、儘可能減少動能損耗,同時允許在高超音速環境下進行可控飛行」的建議,此外還希望開發商估算在攔截彈飛行距離達到50公里時超過5馬赫的可能速度。

導彈防禦局解釋稱,這些解決方案可以用於長度不超過1米的小型攔截導彈,也可用於長度超過5米的大型攔截導彈。這可能聽起來相當簡單,但實際上並非如此,因為還要考慮導彈以5馬赫以上速度在大氣層中飛行時能否擊中目標(事實上,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之前曾研發出一款超音速導彈,在燒毀前其速度達到了20馬赫),以這樣的速度擊中目標並不容易。有趣的是,導彈防禦局早些時候指出,「我們正在積極投資十字形系統技術」,即能夠進行機動的導彈。但與此同時,該部門並不希望這些系統參與對抗敵方超音速導彈的防禦項目。超音速導彈對美反導彈防禦來說是一個不愉快的變化,在冷戰期間和冷戰之後,導彈防禦的重點一直是洲際彈道導彈和中程彈道導彈。

洲際彈道導彈升空到外太空,然後向地球釋放彈頭,這些彈頭以23馬赫的速度再突破大氣層向目標飛去。因此,太空成為攔截洲際彈道導彈的最佳地點。但高超音速導彈一直在大氣層內飛行,而且能夠靈活規避攔截。為此,導彈防禦局要求在2019財年撥款1.204億美元來研發防禦高超音速武器的導彈防禦系統。卡內基核項目負責人詹姆斯·阿克頓表示,導彈防禦局公開承認,目前的攔截導彈不是用來摧毀可以完成機動的超音速導彈的,因此希望優化自己的武器。阿克頓認為,一些現有的攔截彈的速度能夠快過音速,但為了能夠摧毀可以規避的目標,必須提高這些導彈的機動能力。

目前有一個問題是,研發超音速攔截導彈是否會違反軍控協定。但阿克頓認為,如果是研發非戰略導彈,那麼還是可以接受的。他說道,「標準系統已經足夠有效,可以應對中程和短程彈道導彈,其速度比聲音快。所以,我認為,針對高超音速導彈的防禦系統定位不會是一個不穩定因素」,如果這些新的攔截彈用來對付洲際彈道導彈,那情況就會有所不同。與此同時,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專註於研發Glide Breaker系統。據該機構稱,該系統將提高防禦超音速和高超音速威脅的能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情視野 的精彩文章:

誰都跑不掉!世界最強反潛武器公開:可鑽進1千米深海打潛艇
這國號稱世界5大軍事強國:卻送給美方百億美元大單 只求一件事

TAG:軍情視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