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中國斷然拒絕蘇聯力薦的這一戰機!全因蘇軍一構想惹出來的禍

中國斷然拒絕蘇聯力薦的這一戰機!全因蘇軍一構想惹出來的禍

米格-29系列戰鬥機,是蘇聯冷戰時期研製的一種非常成功的機型。

但米格-29的缺點也非常明顯,導致中國空軍選擇了蘇-27、拒絕了蘇聯人推薦的米格-29。而這些缺點,恰恰源自於蘇聯空軍對其的精心定位!

米格-29突出了蘇聯空軍將戰鬥機分為前線作戰與國土防空兩個類別分別對待的思想。米格-29是前線作戰的突出代表性機型,而蘇-27則是國土防空的代表。

米格-29發展始自1970年代。在氣動外形設計上,米格-29與蘇-27共享當時蘇聯科技發展的最新成果,但米格設計局從蘇聯空軍對前線作戰戰鬥機的傳統理念出發,與新一代戰鬥機氣動技術進行結合,使用較小的機體設計,節省成本,保證靈活性,便於大量生產,滿足大規模常規戰爭的需求。

但這一定位,也造成了米格-29自身航程過短、功能有限、不利於未來出口外銷的困局,中國當時只計劃引進一種戰鬥機來滿足自己的國土防空需求,顯然米格-29不適合這一需求。

該機使用翼身融合設計,後掠中單翼、後掠全動式水平尾翼、雙垂直尾翼,配備雙發動機,安全性好,高速爬升及高空高速等性能良好。該機的大推力特點,也使低速纏鬥性能十分突出。

米格-29低速操控性優異,配合新型導彈,有45度的錐形瞄準區。一旦目標進入瞄準區域,飛行員即可利用頭盔瞄準具制導AA–11「射手」導彈,對敵人展開攻擊。這使得與米格-29對戰的飛行員難以在近戰中確保壓倒米格-29,只能等待米格-29機頭方向接近時,通過持續釋放火焰彈的方式,干擾米格-29的紅外導彈,爭取令其無法發射。

米格-29系列也有明顯缺點,除了航程過短之外,航電裝備因為技術水平低,設計過於複雜。

米格-29的飛行員執行最基本的鎖定及導彈發射動作時,必須操作大量開關,甚至可能要將視線離開目標,去尋找和按動在較為不便的位置的按鈕。而美軍戰鬥機的飛行員依靠操縱桿和油門桿上的按鈕、電門布局上的出色設計,僅需盯著平視顯示器,依靠手指觸動各個開關即可完成全程。

米格-29座艙中甚至保留了上一代戰鬥機的時鐘-人工計算設計,飛行員在導彈發射後,根據固定的流程,參照機械時鐘的讀數,再依據導彈型別、射程,自行推算可以不再實施雷達跟蹤的時間點,然後決定駕駛飛機脫離或者進行下一次攻擊。顯然,這種人工觀察時鐘、主要依靠固定流程和心算的操作,誤差非常大。

相反美國F–16等戰鬥機在這一時期已經實現了相關雷達導彈聯合作戰流程的系統自動化設計,當導彈發射後,火控系統即會代替飛行員的腦力來執行所有計算任務,將倒數時間讀數顯示在平視顯示器上,令飛行員可以極為方便而準確的決定脫離時間。

米格-29針對蘇聯空軍的前線作戰概念,單純的著重於近距離攔截與直接支援作戰,作戰流程只能是非常機械化的緊急起飛、拋棄外載油箱、依靠地面導引進行搜索發現目標、進入超音速飛行、發射導彈、返航的套路。這與美軍這一時期戰鬥機的靈活作戰模式形成鮮明對比。

由於米格-29航程很短,在想要在較遠距離上作戰時,必須掛載副油箱,但此時無法進入超音速狀態。油箱甚至干擾30毫米機炮的拋殼路線,因此此時不能使用機炮。此外副油箱令該戰鬥機過載機動動作從9個G的範圍,下降到4個G。假如過早拋掉副油箱,則又會遇到航程不足的問題。

在蘇聯解體後,米格-29受限於研發經費不足,只能進行非常基本的性能改進,米格-29SMT、雙座的米格-29UBT、艦載型的米格-29K,及最新米格-29M2(MRCA),都只達到了原型機階段,幾乎沒有批量生產。

而它前線作戰的定位,不適合併不擁有蘇聯空軍作戰體系的其他國家,使得米格-29的缺陷對於這些國家來說無法彌補,出口外銷的能力受到嚴重影響。這也是它外銷成果遠遜色於蘇-27,以及美國類似級別的F-16戰鬥機的主要原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空軍世界加特林 的精彩文章:

中國最新無人機曝光驚人本領:「永不著陸」無限續航幾乎成真
中國最新戰車可「隔山打牛」!身懷這一項絕技連美軍都沒有

TAG:空軍世界加特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