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潘幸知:女性敢離婚,是社會的一種進步

潘幸知:女性敢離婚,是社會的一種進步

潘幸知:女性敢離婚,是社會的一種進步


潘幸知:女性敢離婚,是社會的一種進步

2018年首屆中國婚姻家庭心理健康高峰論壇近日在北京舉辦。論壇以「和諧家庭,幸福中國」為主題,探討了婚姻家庭心理健康領域的熱點話題。

幸知在線創始人兼CEO潘幸知應邀參加了此次高峰論壇,並在大會現場發表了主題演講《女性諮詢的需求分析和諮詢師品牌打造》。


潘幸知:女性敢離婚,是社會的一種進步




潘幸知:女性敢離婚,是社會的一種進步


女性在遇到情感問題時,改變的意願會更大

在演講中,潘幸知在對女性來訪者群體畫像做了分析:

首先,幸知在線的女性來訪者數量是男性的19倍。女性更傾向求助諮詢。


潘幸知:女性敢離婚,是社會的一種進步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潘幸知認為,一方面是因為當前依然是男權社會,在男權社會下,我們不允許男性脆弱,對男性更多的要求是賺錢;而另一方面,女性在遇到情感問題時,更痛苦,改變的意願會更大。

另外,在年齡分布上,可以看到65%以上的來訪者超過30歲,婚姻危機戳痛了中年女性。


潘幸知:女性敢離婚,是社會的一種進步



在地域分布上,廣東浙江等地女性最願意為幸福付費。


潘幸知:女性敢離婚,是社會的一種進步



幸知在線的抽樣數據表明,經濟越發達的省區,願意為情感諮詢付費的人越多。

對此,潘幸知在現場也做了分析:來訪者地域分布圖一方面說明沿海發達城市的婚姻狀態不穩定,而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經濟發達地區的女性,更願意追求精神世界的平衡,更傾向為了自我的快樂買單。

而在職業分布上,「鐵飯碗」職業人士成婚姻諮詢主力。

潘幸知:女性敢離婚,是社會的一種進步


教師、公務員等「鐵飯碗」職業人士成為接受情感諮詢的「領航者」。之所以如此,潘幸知認為一方面,與這些職業人士身上可能具有的「威權、控制」職業特徵被帶入生活、導致婚姻問題有關;另一方面,「鐵飯碗」人士普遍具有高學歷、強思考力,她們本身具有的知識構成和認知體系,決定了她們會更傾向於接受付費情感諮詢,藉助專業力量解決問題。


潘幸知:女性敢離婚,是社會的一種進步



婚外情已成婚姻最大殺手

幸知在線來訪者抽樣數據還顯示,在導致離婚的原因中,婚外情佔比為31.74%。婚外情,是夫妻關係中各類問題的一種主要呈現形式,也是一種客觀存在的社會現象。


潘幸知:女性敢離婚,是社會的一種進步



幸知在線情感諮詢來訪者中,主訴「婚外情」的來訪者所在城市多為一線和新一線城市。


潘幸知:女性敢離婚,是社會的一種進步


在未婚群體主訴問題中,自我認知和成長比例逐年上漲。


潘幸知:女性敢離婚,是社會的一種進步



關於自我認知和成長比例的逐年上漲,潘幸知分析認為這體現了越來越多的用戶訴求發生了變化,幸知平台的來訪者正慢慢從婚外情等各種婚姻的危機痛苦當中走出來,繼而尋求自我職業生涯的發展。

「也就我經常講的,女性就要像八爪魚一樣,其中一條腿是婚姻、家庭、情感,但這條腿不能佔據所有的比重,還有一條腿應該延伸到職場、社交、人際等各個脈絡當中。」


潘幸知:女性敢離婚,是社會的一種進步


「女性敢離婚,反而是一件好事情」

人民日報近期發布的一組數據顯示:中國的離婚率逐年上升。從1987年到2017年,離婚數量從1987年的58.1萬對增長到2017年的437.4萬對,增長6.53倍。從2003年開始,中國的離婚率連續15年上漲。


對於這個數據的變化,潘幸知也在現場分享了她的看法:「從2014年到2017年,我們發現幸知平台離異女性來訪者的佔比在逐漸增加。離婚率上漲,女性敢離婚,反而是一件好事情。過去女性在婚姻中不幸福,不敢離婚,在經濟上依附於男人,害怕離婚會活得糟糕。而現在的女性,經濟越來越獨立,會認為離婚可以有機會變得更好。從不敢,到敢,是女性的一種進步。」

此外,在現場發布的報告數據中,我們也看到在離異群體中,39%離異者「離婚不離家」:


潘幸知:女性敢離婚,是社會的一種進步


分析發現,導致「離婚不離家」的原因主要有幾個方面:

  • 經濟原因,未分到房子的一方無租房能力;
  • 情感層面的多方「合謀」——女人沒有真正做好分離的準備,男人需要有人照顧孩子,老人希望家不散;
  • 夫妻衝突,衝動型離婚。


潘幸知:女性敢離婚,是社會的一種進步



女性對情感諮詢,越來越像做spa,成為日常消費


潘幸知:女性敢離婚,是社會的一種進步



潘幸知在現場還分享了情感諮詢的市場風口和發展契機,包括互聯網時代來訪者諮詢需求的變化。她認為,女性對情感諮詢的態度,越來越像按摩、足浴、spa一樣,成為一種日常保養消費。

就像肩膀疼的時候,去按摩館,多按幾次。不疼的時候,可能都不會去。有事兒來的勤,沒事兒就消失——女性在情感諮詢中的這個特點逐漸成為常態。


潘幸知說:「過去一提到心理諮詢,會很沉重,大眾刻板印象中,會覺得只有一個人有精神疾病障礙,才會走到諮詢室。而今天的情感諮詢,女性選擇諮詢時,問題越來越具象化,越來越「按」需諮詢,比如我剛和老公吵完架,情緒非常激烈,我就會立即在幸知平台的app上下單預約一個老師,緩和情緒,並尋求關係緩和的方法。」

潘幸知發現,互聯網的便捷性,讓一鍵預約諮詢越來越便捷。過去人們想尋求諮詢師的幫助,需要走到線下諮詢室,要考慮時間成本、距離成本等,而在互聯網時代,諮詢不再受地域的限制。

來訪者可以通過互聯網快速預約到北上廣深甚至海外優秀的諮詢師,在互聯網上和諮詢師便捷地對話。互聯網時代的情感諮詢打開了諮詢市場非常大的缺口。

在分享諮詢師如何打造自己的IP時,潘幸知提到,一個諮詢師如果想在互聯網時代下活得更好,必須打造全方位的能力:僅僅依靠做好諮詢,可能很難活得更出彩,而如果能夠做到諮詢、講課、寫作三位一體,將是一個非常受市場歡迎的諮詢師。

關於諮詢師IP打造的注意方法,她也分享了自己的思考。一個諮詢師塑造個人品牌時,需要思考五個維度:

  • 你是誰:你的生命故事是什麼?
  • 你擅長的是什麼:與眾不同的地方是?
  • 你的標籤是什麼:婚姻評估專家?關係修復專家?
  • 你要做什麼類型的諮詢:婚姻家庭,親子?
  • 你的諮詢心語是什麼:怎樣用一句話打動來訪者

互聯網給諮詢師及情感市場帶來了無限的機會,同時也帶來了很大的挑戰。潘幸知認為,互聯網信息的便捷性,讓來訪者有了提前了解和熟悉諮詢師的機會。來訪者選擇諮詢師的機會非常多。

「就像今天買了這個包,明天想要另外一個款式的包一樣,來訪者不一定只會跟著一個諮詢師做諮詢,可能在不同的階段,會去找不同的諮詢師,甚至在同一個階段,尋找多位諮詢師,來訪者可能想獲取不同的視角和方案,用於解決目前的困境。

諮詢師在新的挑戰下,需要重新去思考自己的定位,優勢,以及怎麼樣更好地吸引到與自己匹配的來訪者,更需要去研究怎麼樣能夠留住一個來訪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理情感導師潘幸知 的精彩文章:

相愛19年,137封情書,他們活出了婚姻最美的模樣

TAG:心理情感導師潘幸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