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商紂王的罪名是怎麼來的 ?

商紂王的罪名是怎麼來的 ?

本文看點
1、聖王的對面不一定是暴君。
2、真實的歷史絕不是非此即彼,現實也一樣。
3、失敗者不一定錯,但卻不能阻止被潑上「污水」。
4、所以,正確的人生就是卯足勁,別失敗。



商紂王的罪名是怎麼來的 ?

帕斯捷爾納克說過一句話:沒人知道時代如何變遷,就像沒人知道草是怎麼一點一點枯黃。大多數時候,歷史的演變確實非常緩慢,往往很難被察覺。但是也有例外。歷史上存在一些關鍵性時刻。在這些時刻里,世界驟然變化,其變動之劇烈,影響之深遠,一直波及到千百年後的人類命運。

中國歷史上,我能想到的最重要的三個關鍵點是:公元前1046牧野之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和1840年鴉片戰爭。

在牧野之戰中,陝西的周部落滅亡了商朝,建立了周朝。我把它說成中國歷史三大爆發點之一,可能有人會覺得誇張:「這貨寫到哪段就說哪段重要!」但這話也不是我一個人說的。王國維先生在《觀堂集林》也里也說過:「中國政治與文化之變革,莫劇於殷周之際。」商朝和周朝很不一樣。我們看周朝的時候,能清晰辨認出傳統文明的特色。但是看商朝,絕沒有這樣的感覺。周朝是中國史的一個嶄新起點。中國傳統文明裡的一些核心概念,比如「忠」「孝」「德」「禮制」,都是在周朝才真正成型的。在政治上,周朝設計了一種封建+宗法的架構體系,對後世政治制度影響尤為深遠。

因此在某種程度上說,牧野之戰標誌著中國古典文明的開始。

這場戰爭如此重要,參戰的周軍卻少得可憐。《尚書》記載,周武王帶著三百輛戰車,三百名虎賁參戰。後來孟子覺得三百人少了,懷疑是抄寫錯誤,改成了三千虎賁。這個改動還是合理的,因為按照慣例,一輛戰車大致應該配十個戰士。那麼說起來,周武王投入戰鬥的主力軍就是:三百輛戰車,幾千戰士。

大家把這個數字抄來抄去,最後輪到司馬遷。司馬遷是個頂級史家,但他有個毛病:貪多喜功,迷戀大數字。所以他寫牧野之戰的時候,出手豪闊,在「戎車三百乘;虎賁三千人」後面又有整有零地加上「甲士四萬五千人」。反正四萬五千人也不用司馬遷養活,他就很大方給周武王派去了一支生力軍。

但是這四萬五千人其實要不得。現代歷史學家仔細考證周部落的人口,認為周武王治下的子民,男女老少加在一起,也就是在5-10萬之間。他哪來的「甲士四萬五千人」?當時真正的情況很可能是:幾千人圍著幾百輛車,站在一個叫牧野的平原上,準備推翻了一個有六百年歷史的王朝。一個叫姬發的人在大喊大叫,給他們打氣。一個叫姜尚的人站在戰車裡,陰險地策划進攻。

在他們對面,是一個據說壞得淌水的人——殷紂王。

說起來,殷紂王簡直壞的離奇。他的太太妲己也和他一樣壞。翻遍中國歷史,找不出比他們倆更壞的一對夫妻。他們簡直是禽獸中的比翼鳥,惡棍中的雙截棍。要是把他們的壞事一一列舉出來,能湊夠好幾篇文章。

但是紂王並不是一開始就那麼壞。他變壞有個過程。比如,出兵前周武王特地召開動員大會,聲討殷紂王。但在大會上,周武王也沒列出什麼像樣的罪狀,說的相當含糊,重點渲染的是紂王聽女人的話、不重用親戚、祭祀活動搞得不頻繁。(見《尚書.牧誓》)光靠這些罪狀,很難勾勒出一個暴君的形象。

後來的作家讀了這些罪狀,也覺得不過癮。周武王是聖君的典範,那他的對手也該是暴君的楷模!所以,殷紂王的罪行必須豐富多彩。作家們開始發揮自己的想像力,不斷添磚加瓦。到了司馬遷寫《史記》的時候,殷紂王的罪行已經頗為可觀了。

司馬遷津津有味地寫道:紂王修鹿台、設炮烙、挖比乾的心看是不是有七竅;有位妃子有點性冷淡,他就殺了這位妃子,還順便把她爸爸也做成了肉醬;周文王聽見這事嘆了口氣,就被紂王抓起來敲詐錢財。等等等等。受過宮刑的司馬遷還特意描寫紂王如何「淫樂」。據說,殷紂王以往大池子里灌滿酒,往林子里掛滿了肉,然後「男女倮相逐其間」,逐累了就喝酒吃肉。當然,這個娛樂方式聽上去相當土鱉。這倒讓我想起魯迅講的一個故事。農婦在地里幹活,忽然嘆氣說:皇后娘娘何等快活!現在還不是在睡午覺?醒了就叫「太監,拿個柿餅來!」酒池肉林倮相逐,就是司馬遷想出來的柿餅子。

商紂王的罪名是怎麼來的 ?

顧頡剛先生寫過一篇考證文章《紂惡七十事的發生次第》。他發現殷紂王共有70條罪狀,都是各朝各代陸續加上去的。比如戰國增加二十項,西漢增加二十一項,東晉增加十三項。而且這些罪狀越寫越誇張。就像司馬遷說紂王修建了鹿台,劉向就補充說:鹿台高達一千尺!晉朝的皇甫謐一使勁,鹿台又變成了高一千丈!商周時候一丈大約摺合兩米。紂王為了淫樂,要爬上兩公里高的鹿台。這時,我們已經搞不清楚這是一個殘暴的君主呢,還是一個優秀的登山運動員?

學者說:紂王的形象反映了歷史學的重要特徵,那就是觀念的成長性與層積性。這個說法太學術,翻譯過來就是說:一旦某人掉到糞坑裡,那麼歷史學家就會蹲在他頭上拉屎。我們經常說:「時間會證明一切」「歷史是公正的」。其實根據我的閱讀經驗,歷史既不是公正的,時間更證明不了什麼東西。歷史是人記錄的,而人是複雜的動物……我們已經很難知道殷紂王到底是一個什麼的君主,我們只知道他失敗了。

在牧野,紂王一敗塗地。

大戰前夕,司馬遷慷慨地賞給了紂王七十萬軍隊。但考慮到當時的人口規模,紂王怕是消費不起這麼奢華的一支軍隊。據估計,紂王的軍隊最多也只有幾萬人。幾千周軍(還要加上一些同盟軍)和幾萬商軍展開決戰。據說戰鬥過程非常慘烈,血流得把木棒子都飄起來了。這些木棒子引起了孟子的憂慮。他覺得這個說法政治上不正確:「仁人無敵於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這裡的確有矛盾因素。首先大家一口咬定:周武王是仁慈的;但是反過來說,這麼一場大戰不多死些人也確實不過癮。因此,大家想了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周軍剛發起衝鋒,商朝前面的軍隊就反戈一擊。於是前隊和後隊自相殘殺自相踐踏,結果,「血流漂杵」。因此,雖然士兵死得很壯觀,但都不是周武王殺的。

書上就是這麼記載的。這看上去像一個奇蹟。但它就是這樣發生了。至於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據說,商紂王逃走,登上鹿台,自焚而死。周武王尾隨而至,向燒焦的屍體射了三箭,砍下了他的腦袋,掛在太白旗上。商王朝就此終結。



神秘偵探77(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今日值得花時間」)

作者寫於2016-05-24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識百科 的精彩文章:

別怕坐飛機!教你簡單12招鑒別機齡?
關節止痛,有哪些最新療法?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