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農民犁地犁出破瓦片,請研究員一看:這東西兩千多歲,首次發現!

農民犁地犁出破瓦片,請研究員一看:這東西兩千多歲,首次發現!

農民犁地是件很枯燥的事,最早是人拉著犁,後來是用牲口犁,現在是用拖拉機犁,不管怎犁,都很枯燥,從這頭走到那頭,來來回回就是一個動作。許多人犁地時可能都在想,這要是犁著犁著,犁出一大堆金元寶來該多好!當然,這只是人們的一種夢想,一般情況下,夢想是不會成真的。不過也有二般情況,比如山東膠南一位農民,犁地時就犁出了好東西,不是金元寶,但比金元寶有價值。

農民犁地犁出破瓦片,請研究員一看:這東西兩千多歲,首次發現!

據2011年5月4日《青島早報》報道(原標題《膠南農民犁地犁出個寶貝,戰國瓦當價值連城》):2011年5月3日上午8點,山東膠南市琅琊鎮夏河城村村民老肖找來拖拉機犁自家的一塊耕地,犁著犁著,拖拉機就翻出一個奇怪的東西,很快又被土蓋上了,老肖趕緊跑過去扒出來,一看是個破瓦片。老肖正準備扔掉,又仔細一看,這破瓦片不同尋常。

只見那個瓦片呈半圓形,上面還有許多條紋,正面還有圖案。老肖經常看電視里的鑒寶節目,心想,這是不是寶貝呀?趕緊給《青島早報》記者打電話,說明情況,請記者找專家去鑒定一下。

記者接到電話之後,立刻和膠南市博物館的紀研究員趕到琅琊鎮夏河城村北,走到地里,見56歲的老肖正蹲在地頭,手裡拿著一塊瓦片。老肖說,他這塊地以前種的是樹,頭幾天剛把樹砍了,現在犁地準備種花生。

農民犁地犁出破瓦片,請研究員一看:這東西兩千多歲,首次發現!

一陣寒暄之後,切入正題,老肖介紹完犁出瓦片的經過之後,把瓦片遞給了紀研究員。紀研究員仔細一看,發現這個瓦片重約300克,瓦片呈灰色,初步確定為戰國時期齊國的灰陶半瓦當。瓦當上的圖案為樹木動物紋,故稱「樹木動物紋瓦當」。紀研究員說,這瓦當是膠南出土的數歲最大的瓦當,已經兩千多歲了。

農民犁地犁出破瓦片,請研究員一看:這東西兩千多歲,首次發現!

瓦當是古代一種建築構件,是屋檐最前端的一片瓦,用於遮擋建築檐頭筒瓦前端所以叫「瓦當」。春秋時期的瓦當以圓形居多,而戰國時期則以半圓形為主。紀研究員說,這枚瓦當上的圖案是兩匹馬拴在一棵樹上。

膠南琅琊鎮在戰國時期為齊國之地,名為琅琊邑,到了秦朝改為琅琊郡。琅琊地區曾出土過秦朝的「千秋萬歲」和「捲雲紋」瓦當,屬於國家一級文物。紀研究員說,老肖犁出的這片瓦當在膠南地區是首次發現,保存基本完整,有歷史研究價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京津小飛俠 的精彩文章:

匈奴四大屌絲兵器:比漢軍裝備差遠了,為啥打得漢軍無還手之力?
十大歷史味食品:第一種祭屈原,第十種叫「油炸檜」,有人天天吃

TAG:京津小飛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