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中出現的諸位神仙名諱

中出現的諸位神仙名諱

文以載道善行天下

圖/文:未知 |來源:雲南道教網

舉天尊

「大羅三寶天尊」

全稱為「虛無自然大羅三清三境三寶天尊」,為道教所尊的玉清、上清、太清三清境,又有說是居於三清仙境的三位尊神,即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

元始天尊是道教開天闢地之神,生於混沌之前,元氣之始,故名「元始」,在「三清」之中位列最高,也是道教神仙中的第一位尊神,《歷代神仙通鑒》稱他為「主持天界之祖」。

靈寶天尊,原稱上清高聖太上玉晨元皇大道君,地位僅次於元始天尊。唐代時曾稱為太上大道君,宋代起才稱為靈寶天尊或靈寶君。

道德天尊在三清中位居第三位,即太上老君。他的地位雖不及元始天尊和靈寶天尊,但他是最早作為道教的始祖而被人們廣泛熟悉的尊神,備受崇敬。

太上老君說常清靜經

「仙人葛公」

姓葛名玄,字孝先,原本是三國時期吳國琅琊(現今山東臨沂)人,之後遷居到丹陽句容(現今的江蘇),是葛洪的從祖。他的高祖廬在漢朝官拜驃騎大將軍,封下邳侯,祖父矩仕在漢朝官拜黃門侍郎,他的父親儒歷大鴻臚登尚書,所以,葛玄出身官宦名門之後,自幼好學博覽少年時就名震江左,因不願仕途而入天台赤城山修鍊,遇左元放得授《白虎七變經》《太清九鼎金液丹經》《三元真一妙經》等,後遨遊山川,周旋於括蒼、南嶽、羅浮諸山。在漢室傾覆,三國戰亂,於是刪集《靈寶經誥》,精心研誦「上清」、「靈寶」諸部真經;曾囑其弟子鄭思遠,在他死後將「上清」、「三洞」、「靈寶」中盟諸品經籙付閣皂宗壇及家門弟子,世世籙傳。據說,吳嘉禾二年(233),葛玄徑往閣皂東峰建庵,築壇立爐,修鍊九轉金丹。

「東華帝君」

東華帝君號東華紫府少陽君。來歷或與古代東木公有關。東木公又稱東王公,號元陽父扶桑大帝,與西王母相對。據考為日神。《神異經》稱東王公居東荒山大石室,皓髮,人形鳥面而虎尾。杜光庭《墉城集仙錄》稱:「木公生於碧海之上,蒼靈之墟,以主陽和之氣,理於東方」。《三教搜神大全》承襲此說,而與東華帝君合而為一。道教稱東木公與西王母共理陰陽二氣,分別掌理天下男女得道事。東木公後在民間流傳中附會為玉皇大帝,西王母附會為王母娘娘。而全真道關於東華帝君則有另一說,稱東華帝君姓王,名玄甫,師事白雲上真,為漢代山東人。

「金闕帝君」

道教天神,早稱「金闕後聖太平李真天帝」,見於《上清大洞真經》,為《二十九章經》之第三十。梁陶弘景《洞玄靈寶真靈位業圖》編為「第三中位」,稱「太極金闕帝君姓李(壬辰下教太平主)」。《七域修真證品圖》由下而上列為「第五太極真人果位,其宮闕在太清之上,上清之下,老君所治。」後由於太清與太極的融合, 「太清境太極宮太上老君」(《要修科儀戒律鈔》引《太真科》)及「金闕後聖玄元太上老君」(《靈寶領教濟度金書》卷八二)等的出現,此金闕後聖太平帝君與太上老君合為一神了。「皇天金闕後聖太平帝君,太極宮之高帝也。地皇之裔,生而靈異,早悟大道,勛業著于丹台,位號編於太極,上清賜命,總統群真,封掌兆民、山川、河海、八極、九該莫不盡。」(《太平經短文序》)「上清金闕後聖帝君李諱弘元,一諱玄水,字子光,一字山淵,蓋地皇之胄,玄帝時人,上和七年歲在丙子三月直合日,始育於北國天剛山下,李氏之家,母先夢玄雲日月纏女形,乃感而懷焉。行年二十而有金姿玉彥,遂棄家離親,超跡風塵,潛室長齋,浮游名山。愛有紫微上真天帝玉清君,遣八景瓊輿,來迎聖君,以登上清宮。賜玉鳳璽,神虎之符,飛行之羽、裙、帶、冠、受書為上清金闕後聖帝君,上升上清,中游太極宮,下治十天,封掌兆民及諸天河海神仙,地原陰察郁絕洞台。到壬辰之年三月六日,聖君來下光臨於兆民矣!」(《上清後聖道君列紀》)。

「西王母」

王母娘娘,亦稱金母、瑤池金母、西王母,人名叫做瑤瓊;傳說中的女神。原是掌管刑罰和災疫的怪神,後於流傳過程中逐漸女性化與溫和化,而成為年老慈祥的女神。相傳王母住在昆崙山的瑤池,園裡種有蟠桃,食之可長生不老。

「左玄真人」 弟子不才,沒有找到相關資料,請知道的朋友給予雅正,謝謝!~~

「正乙真人」

闡教十二金仙之一,昆崙山玉虛宮元始天尊門下(據封神演義),有法寶九龍離火罩等。 建派於乾元山金光洞。徒弟哪吒。太乙真人又稱太一真人、泰一真人。史記封禪書載:天神貴者太一。天官書曰:中宮天極星,其一多者為太乙常居之所。漢武帝在長安東南郊設太一壇,以五常為輔。禮記亦載有太一天帝。道教吸其信仰,尊為天皇太乙,加以奉祀。陶景弘之真靈位業圖第一神階中,列有玉天太乙真君,居玉清仙境,號令群真人。道教又尊稱為太乙救苦天尊,道經云:天尊為天界專門拯救不幸墜入地獄的亡魂之大神,受苦難者只要祈求,呼叫天尊之聖名,就能得到救助,解厄消難。其誕辰日為農曆的十一月十一日。

彌羅寶誥

「玉皇赦罪大天尊玄穹高上帝」

玉皇大帝,居於太微玉清宮,全稱「昊天金闕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真玉皇上帝」。究其名號,據《玉帝聖號同異考》說:「玉帝聖號,崇自牿劫前,中古復尊上,重稱讚耳。世主好道,感玄恩,各就所見聞,所皈重,隨其彰著,敬上諸神之號,以定稱謂。玉帝有四:一太微玉帝,漢武帝上太微垣星主號也,二梵天玉帝,漢宣帝上天市垣帝主號也,三焰華少微玉帝,漢哀帝上先天定位號也;四紫微玉帝,漢光帝上後乾號也。皆非此玉帝。此玉帝號昊天金閥無上至尊自然妙有彌羅至真玉皇上帝,又曰玄穹高上玉皇大帝,是帝宰諸天,永不毀淪。」宄其信仰,緣於古代宗教,古時即有支配日、月、風、雨等自然變化和人間禍福、生死、壽天吉凶等人生命運的最高神「帝」和「上帝」的說法。西周以後又稱「皇天」、「昊天」、「天帝」等。

道教認為玉皇為眾神之王,在道教神階中地位極高,神權最大。道經中稱其居住昊天金閥彌羅天宮,妙相莊嚴,法身無上,統御諸天,綜領萬聖,主宰宇宙,開化萬天,行天之道,布天之德,造化萬物,濟度群生,權衡三界,統御萬靈,而無量度人,為天界至尊之神,萬天帝王。簡而言之,道教認為:玉皇總管三界(天上、地下、空間),十方(四方、四維、上下),四生(胎生、卵生、濕生、化生),六道(天、人、魔、地獄畜生、餓鬼)的一切陰陽禍福。神誕日為農曆的正月初九日。

天皇寶誥

「天皇大帝」

「勾陳上宮天皇大帝」簡稱「勾陳大帝」

「天皇大帝」,為道教尊神「四御」中的第三位神。 天皇大帝與北極紫微大帝一樣源於我國古代星辰崇拜,《上精靈寶大法》卷四稱天皇大帝:「乃北極帝座之左,有星四座,其形聯綴微曲如勾,是名勾陳,其下一大星正居其中,是為天皇大帝也。其總萬星,位同北極卻為樞紐,而天皇亦隨天而精,上應始先刂(xìn)。」其實,勾陳同「鉤陳」,是天上紫微垣中的星座名,靠近北極星,共自六顆星組成。《星經》稱:「勾陳六星在五帝下,為後宮,大帝正妃。又住天子六將軍,又主三公。」所以後人又以勾陳為後宮。

星主寶誥

「中天紫微北極大帝」

中天紫微北極大帝,又稱「紫微北極大帝」,「北極大帝」,「北極星君」,四御之一。至於紫微北極大帝的來歷,《太上說玄天大聖真武本傳神咒妙經》引《北斗本生經》曰:「昔龍漢初劫,有周上御國紫光夫人於上春日,遊玩至溫玉池邊,方脫衣澡盥,忽感蓮蕊九苞,一開發,化生九子,夫人護抱鞠養宮中,志願性成聖哲,佐輔乾坤,諸子洎壯冠乃各修,園地功行俱滿,白晝衝天,並受得三清貴職矣!天皇大帝,長子也,紫徽上宮紀綱,元化眾星主領。紫微大帝,第二子,佐北極中目明堂布政下土。

道經中稱紫微北極大帝的職能為:執掌天經地緯,以率三界星神和山川諸神,是一切現象的宗王,能呼風喚雨,役使雷電鬼神。如《九天應元雷聲昔化天尊玉樞寶經集注》卷上曰:「北極紫微大帝掌握五雷也。」由此紫微大帝受到歷代帝王的崇祀,尤其在宋代,常與玉皇大帝一起奉祀。現在四川大足等地,還可見到宋代塑造的紫徽大帝神像。《明史·禮志四》載:「明時,宮廷還敕建了紫微殿,」設象祭告「。其形象為帝王打扮,旁邊有威風凜凜的武將護衛,十分高貴威嚴。紫微大帝的神誕日為農曆的四月十八日。

后土寶誥

「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

大地之母: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上古時候被稱為(女媧)。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是道教尊神「四御」中的第四位天神,簡稱「后土」,俗稱「后土娘娘」。與主持天界的玉皇大帝相配台,為主宰大地山川的的女性神。神誕日為農曆的三月十五日。

神宵寶誥

「玉清真王,南極長生大帝,統天元聖天尊」

南方南極長生大帝,又名玉清真王,為元始天王九子。傳說經常供奉這位仙神,可以使人健康長壽,這位仙神就是南極仙翁。南極仙翁,又稱南極真君、長生大帝,因為他主壽,所以又叫「壽星」或「老人星」。

道教是一個追求長生的宗教,因而在其神系中,有一位主掌人壽命的天神。傳說經常供奉這位仙神,可以使人健康長壽,這位仙神就是南極仙翁。南極仙翁,又稱南極真君、長生大帝,因為他主壽,所以又叫「壽星」或「老人星」。 神誕日為農曆的五月初一日。

北五祖寶誥

「東華紫府輔元立極大道帝君」

王玄甫(?—345),名誠,字玄甫,號東華帝君或紫府少陽君。漢代東海(今山東兗州)人。幼慕真風,白雲上真引之入道,遂居於昆崙山煙霞洞,韜光晦跡,又徙居代州五台山紫府洞天。後授度門人鍾離權,嗣弘法教。全真之道由此濫觴,故被尊為北宗第一祖。晉穆帝永和元年(公元345)白日升舉,後稱「中嶽真人」。農曆六月十五生,十月十六(一說正月十五)上升。

元世祖時敕封「東華紫府少陽帝君」。元武宗時加封為「東華紫府輔元立極大帝君」。道教北五祖之一。

「正陽開悟傳道垂教帝君」

鍾離權姓鍾離,名權,字雲房,一字寂道,號正陽子,又號和穀子,漢咸陽人。因為原型為東漢大將,故又被稱做漢鍾離。少工文學,尤喜草聖,身長八尺,官至大將軍。後因兵敗入終南山,遇東華帝君授以至道。乃隱於晉州羊角山。道成,束雙,衣槲葉。自稱「天下都散漢鍾離權」,意為「天下第一閑散漢子」。全真道尊他為「正陽祖師」。後列為北宗第二祖。亦為道教傳說中的八仙之一。傳承:據載鍾離權得東華帝君授以赤符玉篆,金科靈文,大丹秘訣,周天火候,青龍劍法。後又遇華陽真人,得太乙刀圭,火符金丹,洞曉玄玄之道。最後在崆峒山紫金四皓峰一洞中得軒轅黃帝所藏玉匣秘訣,遂成為真仙。後游廬山,遇呂洞賓,授之以大道天遁劍法,龍虎金丹秘文。後形成鍾呂金丹派,對宋元道教發展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傳奇:正陽祖師授度呂洞賓後,復歷廬山,登三級紅樓冉冉升空。有詩讚曰:「鐵笛曾聞跨虎仙,金丹親向帝君傳。臨行付與純陽子,三級紅樓上碧天。」

生辰:農曆四月十五日生,五月十八日上升。

著作:《還丹歌》、《破迷正道歌》。

封號:元世祖封其為「正陽開悟傳道真君。」元武宗加封為「正陽開悟傳道重教帝君」。

「純陽演正警化孚佑帝君」

呂洞賓 (798--?)唐代道士,後道教奉為神仙,是「八仙」中傳聞最廣的一位仙人。一說為唐朝宗室,姓李,武則天時屠殺唐室子孫,於是攜妻子隱居碧水丹山之間,改為呂姓。因常居岩石之下,故名岩。又常洞棲,故號洞賓。也有傳說他是唐朝禮部侍郎呂渭之孫,因感仕途多蹇,轉而學道。《宋史·陳摶傳》記載呂岩為 「關西逸人,有劍術,年百餘歲。步履輕捷,頃刻數百里,數來摶齋中」,是位修道有術的高士。《全唐詩》收有他的詩作二百多首。後世道教和民間稱其為「劍仙」、「酒仙」、「詩仙」。呂洞賓得道成仙之前,曾流落風塵,在長安酒肆中遇鍾離權,「黃粱一夢」,於是感悟,求其超度。經過鍾離先生生死財色十試,心無所動,於是得受金液大丹與靈寶畢法。後來又遇火龍真君,傳以日月交拜之法。又受火龍真人天遁劍法,自稱「一斷貪嗔,二斷愛欲,三斷煩惱」,並發誓盡渡天下眾生,方願上升仙去。民間流傳有呂洞賓三醉岳陽樓度鐵拐李岳、飛劍斬黃龍等故事,呂仙形象深入民間,婦孺皆知。宋代封呂洞賓為「妙通真人」,元代封為「純陽演政警化孚佑帝君」,後世又稱「呂純陽」。王重陽創立全真道後,又被奉為「北五祖」之一,故道教又尊稱他為「呂祖」。全國各地廣建呂祖祠廟,歲時祭祀,至今香火不斷。相傳呂祖誕辰為農曆四月十四日。道教多於此日設齋醮以志紀念。著述甚豐,如《呂祖全書》、《九真上書》、《孚佑上帝文集》、《孚佑上帝天仙金丹心法》等,然大多為託名。

「海蟾明悟弘道純佑帝君」

劉海蟾,生卒年未詳,為五代道士。姓劉,名操,字宗成,又字昭元,號海蟾子,燕山(今北京市西南宛平)人,一說後梁燕地廣陵(今河南息縣)人。《歷世真仙體道通鑒》卷49,稱他於五代仕燕主劉宗光為相,先遇正陽子點化,辭官尋道,後遇呂純陽,授以丹道,乃歸隱代州鳳凰山。 道教全真道尊為五祖之一。元世祖封為「明悟弘道真君」,元武宗加封為「明悟弘道純佑帝君」。 農曆十二月十四日生,六月十五日上升。 傳說劉海蟾為丞相時,一日一道人拜謁,自稱正陽子。向其索要金錢、 雞蛋各十枚,在桌上間隔高疊。海蟾驚嘆曰:「危哉!」道人曰:「相公生命俱危更甚。」海蟾因此大悟,翌日即從道隱去 。 海蟾子得呂純陽授以清靜無為,養性修命及金液還丹諸法。後傳門人董凝陽,張紫陽。著有《還金篇》、《黃帝陰符經集解》等。

「重陽全真開化輔極帝君」

王重陽(1112年—1170年),原名中孚,字允卿,又名世雄,字德威,入道後改名喆,字知明,道號重陽子,故稱王重陽。北宋末京兆咸陽(今陝西咸陽)大魏村人。

中國宋代道士。出生於庶族地主家庭。幼好讀書,後入府學,中進士,系京兆學籍。金天眷元年(1138),應武略,中甲科 ,遂易名世雄。年47 ,深感「天遣文武之進兩無成焉」,憤然辭職,慨然入道,隱棲山林。金正隆四年(1159),棄家外游,自稱於甘河鎮遇異人授以內煉真訣,悟道出家。金大定元年(1161),在南時村挖穴墓,取名「活死人墓」,又號「行菆」,自居其中,潛心修持2年。三年,功成丹圓,遷居劉蔣村。七年,獨自乞食,東出潼關,前往山東布教,建立全真道。其善於隨機施教,尤長於以詩詞歌曲勸誘士人,以神奇詭異驚世駭俗。在山東寧海等地宣講教法。同時,先後收馬鈺、孫不二、譚處端、劉處玄、丘處機、郝大通、王處一為弟子,遂後建立全真教團。收弟子7人,後世稱全真教七真人。十年攜弟子馬鈺、譚處端、劉處玄、邱處機4人返歸關中,卒於開封途中。葬於終南劉蔣村故庵(今陝西戶縣祖庵鎮)。

南五祖寶誥

「悟真紫陽真人」

張伯端(公元983年— 1082年),一說(公元984年—1082年)。字平叔,號紫陽、紫陽仙人,後改名用成(或用誠)。人稱「悟真先生」,傳為「紫玄真人」,又尊為「紫陽真人」。北宋時天台人。自幼博覽三教經書,涉獵諸種方術。《悟真篇。序》有:「仆幼親善道,涉躐三教經書,以至刑法書算、醫卜戰陣、天文地理、吉凶死生之術,靡不留心詳究」。曾中進士,後謫戍嶺南。曾於成都遇仙人(一說此仙人即為劉海蟾)授道,後著書立說,傳道天下。

北宋元豐五年(公元1082年)百歲仙逝,飛升前留有《屍解頌》一首:「四大欲散,浮雲已空,一靈妙有,法界通融」。

張伯端是道教南宗紫陽派的鼻祖。清雍正年間封「大慈園通禪仙紫陽真人」。金丹派南宗(因張伯端號「紫陽」,故南宗也稱為「紫陽派」)的祖師。道教奉為南五祖之一。

「杏林翠玄真人」

石泰(公元1022 - 1158) 字得之,號杏林,一號翠玄子。北宋末南宋初常州(今屬江蘇)人。以縫紉為業,自稱「素慕真宗,遍游勝境,參傳正法,願以濟世為心」。師從張伯端學習金丹大道,後救濟貧弱,傳道於薛道光。

宋高宗紹興二十八年(公元1158)仙逝,世壽一百三十七歲。南宗第二代傳人,世撐「南五祖」之二。

「道光紫賢真人」

薜道光:南派五祖之三祖薜道光名式,又號道源。陝府雞足山人。本系僧人,法名紫賢,人稱毗陵禪師。曾經雲遊長安,留居開福寺,參長老修岩,又參高僧如環。因觀桔槔(俗稱「吊杆」,是一種原始的井上汲水工具。它是在一根豎立的架子上加上一根細長的槓桿,當中是支點,末端懸掛一個重物,前段懸掛水桶。一起一落,汲水可以省力。)開悟,呈頌曰:

軋軋相從響發時,

不從他得豁然知。

槔說盡無生曲,

井裡泥蛇舞柘枝。

從此薛道光棄僧從道,幅巾縫掖,混俗和光,以了性命大事。光宗紹熙二年(1191)道成,享年114歲。

「泥丸翠虛真人」

陳楠(公元? - 1213)字南木,號翠虛子、又號陳泥丸。(常以土摻合符水,捏成小丸為人治病,故世號陳泥丸。)金丹派南宗徒裔尊為「南五祖」之一。南宋高道,惠州博羅(今屬廣東省惠州市惠城區小金口街道辦事處)人,以箍桶為業。自雲「道光禪師薛紫賢,付我歸根復命篇」。從毗陵禪師薛道光學習太乙刀圭金丹法訣,後又得景霄大雷琅書於黎姆山神人,遂入道。 金丹派前幾代傳人皆專主內丹修鍊,至陳楠時兼行雷法,被紫陰派創始人白玉蟾曾師事陳楠,學內丹及雷法,並隨之雲遊各地。

宋徽宗政和年間擢舉道錄院事,後歸隱羅浮山。不數年,定居長沙,開創南宗「清修派」。為南宗第四代傳人,「南五祖」之四。

「瓊琯紫清真人」

白玉蟾(公元1194 - ?;現學界對其卒年尚有多種說法;)本姓葛,名長庚。為白氏繼子,故又名白玉蟾。字如晦、紫清、白叟,號海瓊子、海南翁、武夷散人、神霄散吏。南宋時人,祖籍福建閩清,生於瓊州(今海南瓊山)人,一說福建閩清人。幼聰慧,諳九經,能詩賦,長於書畫,曾舉童子科。及長,因「任俠殺人,亡命至武夷」。

十二歲舉童子科,諳九經,能詩賦,且長於書畫。遂篤志玄學,別家遍訪名師,苦志修鍊,參游各地,於惠州得遇泥丸真人,扔歸羅浮,授以金丹火候之法,後居武夷山得道,稱為瓊綰紫清真人。

後出家為道士,師事陳楠九年,陳楠逝後,遊歷天下,後隱居著述,致力於傳播丹道。

白玉蟾為南宗第五代傳人,即「南五祖」之五。「南宗」自他之後,始正式創建了內丹派南宗道教社團。飛升後封號為「紫清明道真人」,世稱「紫清先生」。

七真寶誥

「丹陽抱一無為普化真君」

馬鈺(公元1123--1183)原名從義,字宜甫,後更名鈺,字玄寶,號丹陽子,故亦稱馬丹陽。山東寧海(今山東牟平)人。家富,號「馬半州」。弱冠能詩,擅針灸。金大定七年(1167)七月,王重陽到寧海傳道,遂與妻孫不二師事之,後拋棄巨大家業,皈依重陽君出家,勵行苦節,專務清靜。重陽君臨終時授以全真秘訣、托以弘教大業。 是武俠小說作家金庸《射鵰英雄傳》筆下人物之一。

元世祖至元六年(公元1269)贈為「丹陽抱一無為真人」。世稱「丹陽真人」。為「北七真」之一。以修鍊、傳承他的教理、思想為主的門人派別稱為全真遇仙派,簡稱遇仙派

「長真凝神玄靜溫德真君」

譚處端(公元1123--1185)初名玉,字伯玉,後改法名處端,字通正,號「長真子」。山東寧海(今山東牟平)人。涉獵經史,善書法,為人慷慨重孝義。金大定七年,師從王重陽,於馬鈺後繼任掌教,大定二十五年安然仙逝於洛陽乾元宮。 為金庸筆下《射鵰英雄傳》人物之一

元世祖至元六年贈封「長真雲水蘊德真人」。為「北七真」之一。號長真真人。以修鍊、傳承他的教理、思想為主的門人派別稱為全真南無派,簡稱南無派。

「長生輔化宗玄明德真君」

劉處玄(公元1147--1203)字通妙,一說字道妙,號長生子。東萊(今山東掖縣)人。自幼喪父,事母謹孝,不慕榮華,清靜自守。大定九年從王重陽學道,游寓齊豫,乞食鍊形,重陽君去世後,與馬譚邱守孝廬墓三年,遵師遺言隨譚長真奔赴洛陽,亦如譚長真以遊方乞食為生,花街柳巷煉性。與譚常有書信往來。大定十五年(公元1175)繼任全真掌教,大定十六年(公元1176)返回掖縣老家,大弘教法,金章宗聞風征請,待如上賓,官僚士庶絡繹相仍,戶外之履,無時不盈。承安四年(公元1198)乞歸,賜名「靈虛」。

泰和三年(公元1203年)仙去。至元六年贈「長生輔化明德真人」,世稱「長生真人」。為「北七真」之一。以修鍊、傳承他的教理、思想為主的門人派別稱為全真隨山派. 簡稱隨山派。

「長春全德神化明應主教真君」

丘處機(1148--1227年),是道教的一支全真道掌教人。字通密,號長春子。登州棲霞人(今屬山東)人。金庸筆下《射鵰英雄傳》人物之一.

金代登州棲霞(山東)人,字通密,登州棲霞人,號長春子,後贈號長春真人。年十九出家寧海昆崙山(今牟平東面)。師王重陽,和其它師兄弟合稱「全真七子」他們是:丹陽子馬鈺、長真子譚處端、長生子劉處玄、長春子丘處機、玉陽子王處一、廣寧子郝大通、清靜散人孫不二(馬鈺之妻)。全真七子隨王重陽一起創立道教全真派,丘處機在王重陽去世後入磻溪穴居,歷時六年,行攜蓑笠,人稱「蓑笠先生」。後又赴饒州龍門山(今寶雞市)隱居潛修七年,成為全真龍門派創始人。

「玉陽體玄廣慈普度真君」

王處一(公元1142--1217),號玉陽子(一說字玉陽,號全陽子,一說號華陽子)。寧海(今山東乳山)人。金大定八年(公元1168年)師事王重陽,長期隱居昆嵛山煙霞洞,鍊形九年,人稱「鐵腳先生」。 金庸筆下《射鵰英雄傳》人物之一,「全真七子」之一。

金宣宗貞祐六年(1217年)飛升,仙化後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封贈「玉陽體玄廣度真人」。為「北七真」之一,以修鍊、傳承他的教理、思想為主的門人派別稱為全真道嵛山派。簡稱嵛山派。

「太古廣寧通玄妙極真君」

郝大通(公元1149--1212)名璘,字太古,號恬然子,又號廣寧子,自稱太古道人,法名大通。寧海(今山東牟平)人。精通老莊易學,擅長卜筮占卦。金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一說大定八年,公元1168)皈依全真教,大定十五年於沃州行乞時突有所悟,於橋下苦修六年,人稱「不語先生」。九轉功成後,往北傳教。 是金庸筆下《射鵰英雄傳》人物之一

崇慶元年(公元1212)於寧海先天觀飛升。升天后元世祖贈號「廣寧通玄太古真人」。「北七真」之一。以修鍊、傳承他的教理、思想為主的門人派別稱為全真道全真教華山派。簡稱華山派。

「清靜淵真玄虛順化元君」

孫不二(公元1119--1182年)孫姓,名富春,法名不二,號清靜散人,或稱孫仙姑。金代寧海(今山東牟平)人。馬丹陽之妻,生三子。金大定七年,王重陽住其家,以「分梨」為喻點化孫不二與馬丹陽。金大定九年(公元1169年),孫不二於金蓮堂出家。王重陽授之以天符雲篆秘訣。後修道於洛陽鳳仙姑洞,六、七年丹成。 為金庸筆下《射鵰英雄傳》人物之一

大定二十二年於洛陽飛升,元世祖至和六年(1269)賜封"清靜淵真順德真人",元武宗加封為"清凈淵貞玄虛順化元君"。"北七真"之一。以修鍊、傳承他的教理、思想為主的門人派別稱為全真道全真道清凈派,簡稱清凈派,孫不二也成為後世坤丹道法之祖。

普化寶誥

「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

聞仲,神話小說《封神演義》中的一個人物。商紂王之父帝乙託孤之臣。帝乙在位三十年而崩,託孤與太師聞仲,隨立壽王為天子,名曰紂王,都朝歌。殷商太師聞仲輔兩朝君主,殫精竭慮、東征西討,鎮朝歌江山、穩殷商氣數,為人剛正不阿,甚有威望,對商朝忠心耿耿,有先王賜予的打王金鞭,上打昏君下打奸臣,紂王亦敬重。俗語「文足以安邦,武足以定國」中的「文」指的就是聞仲。由於紂王殘暴,激起武王伐紂,聞仲為保殷商,兵伐西岐,對陣姜尚,眾截教道友紛紛相助。戰於絕龍嶺,死於雲中子奉敕所煉通天神火柱。聞仲曾入名山,證修大道,雖聞朝元之果,未證至一之諦,登大羅而無緣,卻位人臣之極品,輔相兩朝,竭忠輔江山社稷,雖劫運之使然,其貞烈卻高潔,封神為九天應元雷神普化天尊,督率雷部二十四正神,興雲布雨,萬物托以長養,誅逆除奸,善惡由之禍福。

靈官咒

「太乙雷神應化天尊」

王靈官 道教護法神。亦稱「靈官王元帥」、「豁落火車王靈官」、「玉樞火府天將王靈官」或「隆恩真君」。 封神為太乙雷聲應化天尊,為道教的護法尊神。在道教神譜中,靈官神有四種,王靈官即其中之一。其塑像常安放在山門之內,以鎮守宮觀。據道經所傳,王靈官本名王善,宋徽宗(1100年一1125年在位)時人,曾拜西蜀道土薩守堅為師,得授道符秘法,成為宋代道土林靈素的再傳弟子。一說其原是淮陰北方奉祀的小神。後薩真人燒了他的廟宇,並收其為部將,玉皇大帝在其升天之後封為「先天主將」,主司天上、人間糾察之職。對其信仰始於宋代,後其聲名日顯,廣泛流布民間。明朝永樂年間,杭州道士周思得精於王靈官之法術,在京師名聲卓著,能附神降體,對之祈禱則頗為靈驗。於是明成祖專門於京師為靈官王元帥修建廟宇,名為「天將廟」,歲時條祀,於是王」靈官之聲名更彰顯於世。明宣宗時,將「天將廟」改為「火德觀」,封王靈官為「隆思真君」,後又加封為「玉樞火府天將」,為眾天將之首,道觀內增塑王靈官神像,形象為赤面三目,身披盔甲,手執神鞭,儼然為一鎮守武將,後遂為鎮守山門之神。此後全國各地遍設靈官廟,許多道觀中也專門增建靈官殿,王靈官遂成為道教的護法之神,且能濟世助人。其形象更加豐滿,其造像一般為紅臉虯須,金甲紅袍,三目怒視,左手執風火輪,右手舉鞭,一副鎮妖降魔的威猛氣派。

福 生 無 量 天 尊

編輯‖ 宗蒼玄‖公眾號:雲南道教網 | yntaoism

歡迎為本站賜稿,道濟天下。法律顧問:范小瑜律師

本站由雲南洛谷文化傳播有限公司運營管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間道教 的精彩文章:

良心會疼痛
符籙法術之變化之術

TAG:人間道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