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李東垣筆下的龍膽瀉肝湯

李東垣筆下的龍膽瀉肝湯

龍膽瀉肝湯是臨床常用方,清肝膽實火,瀉肝膽濕熱,是治療肝火和肝經濕熱的代表方劑,是「苦寒直折」的代表方劑。倘問龍膽瀉肝湯出自哪位醫家之手,也許很多人不會想到李東垣。

龍膽瀉肝湯出處不一,藥物組成也有別。最早出自哪一本書,方書中說法不一。有標明為《醫宗金鑒》,有標明為《醫方集解》,而《醫方集解》書中又標明為《局方》,但《和劑局方》中卻找不到該方。《蘭室秘藏》和《東垣試效方》兩書中都載有龍膽瀉肝湯,也許該方最早出自於李東垣之手。

李東垣是在一則醫案中記錄該方的。《蘭室秘藏》中載有該案:「一富者前陰臊臭,又因連日飲酒,腹中不和,求先師治之。曰:夫前陰者,足厥陰肝之脈絡循陰器,出其挺末。凡臭者,心之所主,散入五方為五臭,入肝為臊,此其一也。當於肝經中瀉行間,是治其本;後於心經中瀉少沖,乃治其標。如惡針,當用藥除之。酒者,氣味俱陽,能生里之濕熱,是風濕熱合於下焦為邪。故《經》云:』下焦如瀆』,又云:』在下者引而竭之』。酒是濕熱之水,亦宜決前陰以去之。

龍膽瀉肝湯,治陰部時復熱癢及臊臭。柴鬍梢、澤瀉(以上各一錢),車前子、木通(以上各五分),生地黃、當歸梢、草龍膽(以上各三分)。上銼如麻豆大,都作一服,水三盞,煎至一盞,去粗,空心稍熱服,便以美膳壓之。

此葯柴胡入肝為引,用澤瀉、車前子、木通淡滲之味利小便,亦除臊氣,是名在下者引而竭之;生地黃、草龍膽之苦寒,瀉酒濕熱;更兼車前子之類以撤肝中邪氣;肝主血,用當歸以滋肝中血不足也。」

後學者多知李東垣遵《內經》「勞者溫之,損者溫之」,擅長「以辛甘溫之劑,補其中而升其陽」。從上案中可以看出,根據病症具體情況,李東垣同樣也善於「在下者,引而竭之。」只是所用劑量仍然帶有東垣特色,量極輕,一劑葯不足四錢。服用方法也同樣講究,頓服,空心服,稍熱服,服後以美膳壓之。

與後世通行的龍膽瀉肝湯方相比較,方中沒有用黃芩、梔子、生甘草三味,苦寒清瀉的力量相對小些,而相對而言清熱利濕的力量要大些,這與患者病變部位在「前陰」有關。假如病變部位不在下焦而在上焦,如以目赤或耳痛、耳鳴為主症,也許李東垣會減少清熱利濕葯而加用苦寒瀉火藥,甚或加用升散藥物。治「大頭天行」的「普濟消毒飲子」中用到了升麻、柴胡、桔梗之升、散,可以例證。

東垣方和後世方中都用到了當歸、生地黃。對這兩味葯的解釋,方書中幾乎眾口一詞,認為屬於清瀉中用補藥以顧護正氣。《成方便讀》中說:「古人治病,瀉邪必兼顧正,否則邪去正傷,恐犯葯過病所之弊,故以歸、地養肝血,甘草緩中氣……。」《醫宗金鑒·醫方論·刪補名醫方論》中說:「然皆瀉肝之品,若使病盡去,恐肝亦傷矣,故又加當歸、生地補血以養肝。」《時方歌括》中說:「然瀉之過甚,恐傷肝血,故又以生地、當歸補之。」

筆者始終對這類解釋不能完全認同。「瀉邪必先顧正」,但顧正並不一定要用補。「瀉肝之品」用得適宜,只為瀉邪之用,加補肝之葯反為掣肘。「瀉之過甚,恐傷肝血」,減其瀉邪之力,不要過甚,不就不傷肝血了嗎,何需用補?還有,方中諸瀉藥不僅可傷陰血,更可傷陽氣,若要顧正,為什麼只顧及肝中陰血而不顧及脾胃陽氣呢?好用炙甘草的李東垣在方中連甘草也沒有用。

細讀李東垣筆下的當歸、生地黃,可以發現後人的認識和李東垣是有一定差別的。李東垣用生地黃合龍膽草「瀉酒濕熱」,合澤瀉、車前子、木通「撤肝中邪氣」,為什麼?生地黃可助濕、留邪,為什麼反用其瀉濕、撤邪?還有,「用當歸以滋肝中血不足也」,為什麼不用當歸身而用當歸梢?很明顯,不取其純補。有沒有一種可能,患者原本就有肝陰、肝血不足呢,在瀉邪的同時佐以補肝?

回到上案,儘管案中沒有提到「虛」,但提到患者為「一富者」,所患為前陰病,誘因為「連日飲酒」,有沒有平素酒色內傷之嫌?如有酒色內傷,生地黃、當歸即為治內傷而設。試想,如患者為一勞役過度、食不果腹的貧者,李東垣也許會在方中使用人蔘、黃芪、炙甘草,而不是生地黃與當歸。這樣說來,如果患者沒有內傷,李東垣使用龍膽瀉肝湯是會去掉方中的生地黃和當歸兩味葯的。

版權聲明:

· 本文摘自互聯網,作者高建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骨傷的楊張張揚 的精彩文章:

「七方」、「十劑」、「八陣」,你知道它們是怎麼來的嗎?
婦科專用的舌象望診法

TAG:骨傷的楊張張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