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社會】日本的「人生100年」能提供哪些借鑒

【社會】日本的「人生100年」能提供哪些借鑒

原標題:【社會】日本的「人生100年」能提供哪些借鑒


◆《日本新華僑報》總編輯 蔣豐


9月14日,日本厚生勞動省公布的數據顯示,全國百歲以上的老人同比去年增加2014人,達到6萬9785人,連續48年持續增加,其中女性佔88.1%。

另據統計顯示,日本每10萬人中有55位百歲以上的老人。若以都道府縣為單位,島根縣每10萬人中有101位百歲老人,在密度上連續6年蟬聯全國第一,鳥取縣、高知縣分別以97.88人,96.5人位列第三、第四。


目前,日本國內健在的最為高齡的女性是福岡市的田中力子,今年115歲,男性是北海道足寄町的野中正造,今年113歲。野中老人已獲得吉尼斯認證的全球最高齡男性的記錄。



日本政府從1963年開始表彰百歲以上的老人,該年度還只有153人。到了1998年,日本百歲以上老人超過了1萬人,並且一直呈現增長趨勢。2012年突破5萬人,今年更是達到了6萬9785人。

日本社會正在迎來人生百年的時代,綜合體現了這個社會物質之富足、科教文衛之優越。在此之餘,如何讓百年人生過得更有意義,讓百年人生不成為社會阻礙反而成為促進社會發展的因素,讓每個人的百年人生「力能從心」,正是日本政府考慮的新課題。用通俗的話講,就是怎麼樣能讓人活過100年,並且儘可能開心地活著,同時還能為社會創造價值。



2017年9月8日,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和日本經濟產業大臣茂木敏充為「人生100年時代構想推進室」掛牌並發表講話。安倍還表示,育人革命是一億總活躍社會的的核心。日本在迎接人生百年時代到來的過程中,人是日本經濟社會的中心。人不活躍,社會便不會發展,經濟也無法增長,日本更不可能長期作為飽受讚譽的國家立足於世界。因此,不論出生於多貧窮的家庭,應該構造一個讓人們不必受家庭經濟情況左右,每個人都能朝自己夢想進發的社會。在人生100年當中,要讓想挑戰新事物的人都可以重新學習,重新開始新的人生。創造這樣的社會才能維持日本社會的活力,才能持續發展下去。


實現人生百年的構想,首先要提升的就是民眾健康壽命的長度。從70歲後一直卧病在床,即使活到100歲,健康壽命也就是70年,餘下30年更多的是身心上的痛苦。健康壽命如果達到90年以上,那麼人生的寬度和長度都能得到有效提升。當然,背後更是對於個人財力負擔、家人精神、體力負擔以及國家財政經濟負擔的減輕。為此,日本社會各界一直倡導老年人調整生活方式,定期做健康體檢,豐富個人生活等。


其次,才是政策上對於老年人積极參与社會的支持,比如,日本政府鼓勵企業返聘退休員工回老東家做一些諮詢、顧問以及對應客戶的工作,讓他們多年的工作經驗得以繼續發揮作用,不論是實現自我價值還是社會價值。

中國俗語有云,「家有一老,如有一寶。」事實上,社會進入高齡化狀態,也未必盡然是「壞事」,關鍵在於如何用政策引導、營造一個老年人可以健康活躍社會大環境。人生百年,的確是可以炫耀的指標,但就本質而言,它也是一個「負擔」,關係到國家發展方式的調整,更關係到個人的幸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日本新華僑報總編輯蔣豐 的精彩文章:

【專欄】日俄首腦外交的表象及實質
【關注】在歷史關節點無法忘記的日本侵華人物

TAG:日本新華僑報總編輯蔣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