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豆腐和皮蛋的起源

豆腐和皮蛋的起源

原標題:豆腐和皮蛋的起源



(一)豆腐

豆腐,古時又稱黎祁,它營養豐富,已成為人們重要的食品。孫中山不只一次向人民推薦豆腐,稱之為「植物中之肉料」,認為它既具有肉類的營養,又比肉類易消化。但豆腐的製造起源於何時?人們卻有不同的說法。


相傳的說法認為是公元前二世紀漢朝的列安發明。明朝李時珍的《本草綱目》記載了豆腐的製作方法,並提到它「始於淮南王列安」。清朝高士奇的《天祿識余》中關於豆腐起源問題,也提到列安。一些舊辭書也沿用這種傳說。


另一種傳說豆腐起源於唐代,日本的豆腐與鑒真和尚東渡日本有關。1963年在日本奈良舉行的「鑒真(697-763)逝世一千二百周年紀念會」,有日本各地大量豆腐業人士參加,大家一致認為豆腐是鑒真傳來的。迄今,日本某一知名豆腐乾的袋裝,仍然寫著「淮南堂傳豆腐乾」。


最後一種比較可靠的說法,根據文獻的記載,最早提及豆腐的書籍是在宋朝。十一世紀末年,寇宗奭所著的《本草衍義》中有「生大豆……又可磑(磨)為腐,食之」一語。同時期的詩人蘇軾的詩有「煮豆為乳脂為酥之句」,注中說「謂豆腐也」。十二世紀的詩人陸遊的詩里有這樣一聯:「拭盤推進食,洗釜煮黎祁」,自己註明,「蜀人名豆腐曰黎祁」。自宋以後,提到豆腐的書籍就很多了。持這種說法的認為,開始製造,食用豆腐應早於十一世紀,但不會早到唐朝,因為至今還沒找到八世紀以前關於豆腐的任何文獻。豆腐魚列安、鑒真有關,只是傳說而已。豆腐開始製造大約在五代時候,九世紀或十世紀時期的江蘇安徽淮南地。


(二)皮蛋


皮蛋(變蛋)是人們愛吃的營養豐富的食品,它的發明應從包泥法鹽鴨蛋說起。公元1330年魯明善的《農桑衣食撮要》中寫道:「鹽鴨子(蛋)自冬至後至清明前,每一百個用鹽十兩,灰三斤,米飲調成團,收於瓮內,可留至夏間食」。公元1593年鄺廷瑞的《便民圖纂》中記載:「腌鴨卵不拘多少,洗凈擦乾,用灶灰(篩細)二分,鹽一分拌勻,卻將鴨卵於濃米飲中蘸,徑入灰鹽滾過收貯。」富有創造性的人們在這些泥腌鴨卵的配方中不斷加以探索,加進了石灰,發明創造皮蛋的方法。到了明末,在一些筆記中開始有所記載,公元1633年戴羲的《養餘月令》上寫道:「牛皮鴨子每百個用鹽十兩,栗炭灰五升,石灰一升,如常法腌之入壇。三日一翻,共三翻。封藏一月即成。」這是現在所見關於皮蛋的最早記載。皮蛋的發明應該比這最早的記載早的多。至清初蒲松齡的《日用雜誌》上,就有了「高郵皮蛋」字樣,(高郵是江蘇省的一個縣),這時已成為聞名於全國的食品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趣味說 的精彩文章:

TAG:歷史趣味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