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宮佳麗們頭上帶的冠飾有多貴重?

清宮佳麗們頭上帶的冠飾有多貴重?

——翠滿清宮冠頭飾鈿影子爭光

文 杏子

清代帝后妃嬪們的後宮生活,皇家文獻一直諱莫如深,外人感到神秘,愈發會有臆想的衝動,這大概便是當下清宮戲火熱的緣由。以往的清宮戲,深閨金釵們,常腳踩花盆鞋,頭頂「大拉翅」(類似於扇子、鳳冠的頭飾),滿清特色倒是很彰顯,但不管身份、冠服制度等其他,一概如此,倒容易落下硬傷,被人詬病。因此,在紛繁的清宮戲中,但凡出現一點新鮮的印記,能夠喚起觀者的注意,並以此為了解清宮文化的契機,都值得肯定,且這種肯定比單純的詬病要好得多。

清翠鳥羽飾鳳鈿

銅鍍金累絲點翠嵌珠石鳳鈿

清光緒/高20cm/寬30cm/清宮舊藏

此為光緒帝皇后穿吉服時所戴。鈿子用藤片做骨架,以青色絲線纏繞編結成網狀。鈿上部圈以點翠鏤空古錢紋頭面,下襯紅色絲絨。鈿口飾金鳳凰六,鈿尾飾金鳳五,下飾金翟鳥七,均口銜各種串珠寶石纓絡,具有很好的裝飾效果。

以這個意義重新審視在剛剛過去的一年裡俘獲「眾多芳心」的《甄嬛傳》,會發現它的「新鮮」。不同於以往清宮戲動輒「大拉翅」的頭飾,該劇中大量出現了一種類似鳳冠但又比鳳冠有特色的冠飾:前看像鳳冠,後看則是如箕狀的平面,其上纏繞黑色絲綢,嵌各種寶石、珠翠,冠在後宮佳麗們頭上,無比端莊優雅。想必細心的觀眾,早已發現了這一不同,有被吸引者還想一探究竟,但又奈何不知「芳名」。藉此雅興,介紹這一冠飾,並由此了解更多清宮文化,則是最好不過的了。

這一冠飾名為「鈿子」,是滿州貴族婦女在除皇帝登基、后妃受冊封以外的吉慶節日里最常戴的一種冠帽。

清代滿族生活於東北的白山黑水之間,自然環境造就了他們漁獵、耕種、採摘的生活方式。為了行動快捷,便於騎射,滿族男女都有辮長盤髻的習慣,即將頭髮集於頭頂編一長辮,而女性還會盤轉為髻,未婚女性梳雙髻,已婚女性梳單髻,這一生活習慣即便入關後仍在保留。入關後的滿清女性為了美觀,還結合漢文化的髮式,變化出多種既有民族特徵又有獨特風韻的髮型:「兩把頭」、 「一字頭」、 「燕尾」、 「架子頭」、「盤頭翅」等等。髮型的變化還不足彰顯女性魅力時,在滿清貴族婦女中則流行起華麗的頭飾:簪、釵、流蘇、步搖、扁方、旗頭等不一而足。簪、釵、流蘇、步搖尚且常見,在漢文化的歷史長河中,也已是閨中秀女妝奩的常客。「扁方」和「旗頭」則是有滿清特色的頭飾了。扁方是專用來梳「兩把頭」的裝飾物,長條狀,以真的頭髮分成兩把,扁方則在其中起骨幹作用,類似於長簪。而在旗裝中,我們常常可以看到滿族婦女頭上又寬又長、似扇非扇、似冠非冠的頭飾十分引人注目,它便是旗頭了。這旗頭外面罩以青緞,裡面支以鐵架,正面飾以珠寶,側面懸以流蘇,發展到後來愈發寬大,就成了影視劇中常見到的「大拉翅」了。

在後宮,修飾女性頭髮的除了頭飾,還有一種就是冠帽了。據《大清會典》記載,清代宮廷冠服制度嚴格,不僅前朝的皇帝、皇子、親王、郡王、貝勒、貝子等需著裝與身份相等的衣服,而且在後宮的皇太后、皇后、妃、嬪們從頭至腳,也皆按照身份等級,有不同的要求。另外,在不同的場合里,她們也會穿著不同規格、不同用途的衣服,相應地需佩戴不同規格和用途的冠帽。舉行皇帝登基、后妃受冊、大典、祭祀時,皇后妃嬪們應穿朝服戴朝服冠,在除夕、上元、中秋、壽辰等喜慶吉祥之日則穿吉服戴吉服冠,平常日子則穿常服。但在《大清會典》之外,皇后、皇貴妃、妃嬪在生活中,穿吉服有時不戴吉服冠,戴的正是「鈿子」,西太后、瑾妃都遺留有穿團龍褂戴鈿子的照片。按清人崇彝所著《道咸以來朝野雜記》記載:「婦女著禮袍褂時,頭上所帶者曰鈿子。」由此可知,鈿子多與吉服共同穿戴,不是任意場合都能隨便出現的。

金鑲珠寶二龍戲珠鈿口

清/長19.5cm/寬5.5cm/重69g

鈿口長條形,稍有弧度。主體為金累絲二龍並嵌東珠4顆,二龍中間飾以紅寶石為火珠。二龍以點翠朵雲鑲邊。鈿口下為1 1串珍珠,每掛分別為7顆,以紅藍寶石作墜角。這種二龍戲珠紋飾的鈿口為清代皇后所使用。

「鈿」,本義為用金嵌成花狀的美飾,唐代風靡一時的花鈿就是將各種材質修剪成花朵的造型貼在額頭上,而傳統的鑲螺鈿工藝也是用螺螄殼或貝殼鑲嵌在漆器、硬木傢具或雕鏤器物的表面,可見「鈿」原本有裝飾之意。「鈿」在明代《大明會典》中也有記載,如「珠寶鈿」、「翠鈿」等飾物,而且早在漢代已有此器名。《說文解字》:「鈿,金華也。」《六書故》載:「金華為飾,田田然。」以此可見,「鈿」是一種華麗的飾物。

金累絲九鳳鈿口

清/長14.5cm/重47.5g

鈿口長形,稍有彎弧度。金累絲九鳳,鳳頭頂大珍珠各一,口銜流蘇,流蘇的構成有7顆珍珠,中間綴有碧璽、珊瑚、青金石等各色料石及墜角。

點翠穿珠花卉鈿子(正面、背面)

這頂鈿子,飾綴以點翠嵌珠石花卉,是滿鈿,為晚清宮廷之遺物。

清代的鈿子,早期形式只是個箕形的框架,上面插戴一些簡單的飾物。清代坤寧宮夕祭的薩滿太太,到溥儀出宮為止一直戴著這種鈿子。旗人婦女稱薩滿太太的鈿子為「糞箕子」鈿子。最原始形式的鈿子只保留在薩滿太太的頭上,而只是到了皇后和品官命婦戴的鈿子,才變得繁花似錦。此時的鈿子已是一種以珠翠為飾的彩冠,前像鳳冠,後加簸箕型,上穹下廣,先用鐵絲或者藤作原始骨架,在其上纏繞黑色綢或者緞紗做成胎,並編成方格紋、錢紋、盤腸等形式,再用皂紗或者黑絨及緞條罩之,接著以「點翠」為底飾,用珍珠、金、銀和各種寶石組成「鈿花」嵌於帽架上,一件華麗的鈿子出落而誕。

鈿子的華麗,得益於「點翠」和「鈿花」。點翠是一種裝飾技藝,所謂「翠」就是翠鳥的羽毛,此技藝複雜,先以金屬製成底托,用銀子拉成的銀絲、或者金子拉成的金絲捻成繩紋花絲,勾勒出圖案紋樣,再經鎏金處理,後將翠鳥的羽毛修剪成相吻合的外形,粘貼在線條間的凹陷處。這最後的羽毛,恰是點睛之處,翠羽隨著光線變化呈現出的夢幻藍,既提了金銀絲的精神,又鋪好了鑲嵌珠寶的底子。據說,翠羽的藍,是翠羽的微觀結構反射光線形成的,不含色素,不怕風吹日晒,又歷久彌新。皇家所用的點翠又頗為講究,僅取翠鳥頭上最亮最閃的那一部分,一朵小小的頭花就需要許多隻翠鳥。又說,翠羽須由活的翠鳥身上拔取,才可保證顏色的鮮艷華美。如此,翠色打底,金絲勾線,點翠飾物就華麗無比。點翠裝飾不僅用在鈿子上,皇宮后妃們幾乎所有的首飾都用到了點翠,從簪釵、耳環,甚至到團扇、插屏、盆景等其他生活用品,處處翠色,成為風尚。

點翠嵌寶石珍珠蝠蝶花卉鈿子

長29cm/寬16.5cm

此鈿子形似覆箕,平頂,配戴時前部比後半部高。以藤枝或鐵絲製成內胎,再纏裹黑絨或緞條。骨架編成後,再在上面安排一組組「鈿花」。這些鈿花多是吉祥圖案,先以金銀累絲製成各式花卉、鳥獸、蝠鼠(帶「福」之諧音)等輪廓,再鑲以珍珠寶石和翠鳥羽毛。此鈿子不單滿布鈿花,頸後邊沿更垂有珍珠寶石貫串的流蘇,當穿戴者走起路時,各組鈿花隨之搖曳,婀娜多姿。

點翠鈿子

清/高17cm/直徑24cm/清宮舊藏

帽胎以黑色絲絨纏繞鐵絲編結而成,形似覆缽。由珍珠、珊瑚、玉石、碧璽等珠石組成各色花飾,點翠鋪襯,銅鍍金底托。花飾組成有吉慶祥瑞,有卐壽、蝴蝶、連錢、仙鶴、靈芝、蘭花、壽桃、如意、筆、葫蘆、花籃、蜻蜓、天竺、石榴、祥雲等,意寓子孫萬代、長壽如意。

「點翠」絢麗,之於鈿子,也尚且是底飾,類似於女人化妝時的粉底,千呼萬喚只為襯托那兩頰的腮紅,而珍珠、寶石組成的「鈿花」才恰是那兩抹紅,有之,才能面若桃花。這鈿花,是用金、銀、玉、貝等做成的花朵狀裝飾品,又稱面簪,通常以五至十個單件組合使用,且常組合成有一定寓意的吉祥圖案。如牡丹花、玉蘭花、海棠花相組合,寓意「玉堂富貴」;五隻蝙蝠、壽字組成圖案,寓意「五福捧壽」;還有卐壽、仙鶴靈芝、石榴祥雲,寓意子孫萬代、長壽如意等等。鈿花的材質又有金、玉、紅寶石、藍寶石、珍珠、珊瑚、琥珀、瑪瑙、綠松石之多。鈿花將鈿子裝扮得珠光滿翠,美麗非常。

點翠嵌珠寶鈿子

鈿子以鐵絲編製的網狀紋飾為骨架,以累絲點翠嵌珠寶工藝完成,各式吉祥瑞物作上下、左右對稱排列,花上鑲嵌各色珠寶料石,周圍襯點翠纏繞花枝、萬字紋等,金累絲花卉、葫蘆、戟磬點綴其間,鈿頂蒼龍戲珠,蝴蝶展翅,高高地聳立於上,若穿戴行走,可搖曳生姿。

點翠和鈿花,一個盡其絢麗,一個盡其奢華。此外,鈿子的其他部件,還有鈿口、鈿尾。鈿口是鈿子口沿上的裝飾物,紋飾多樣。后妃多用鳳紋鈿口,有九鳳、七鳳、五鳳之分,九鳳鈿口為皇太后、皇后所戴用,其他妃子則不得僭越。鈿尾則是鈿子後邊的裝飾物,有時可是流蘇,垂至肩部。

根據鈿子裝飾鈿花個數的多寡,鈿子可分為鳳鈿、滿鈿、半鈿三種。據清人崇彝記載:「其制以黑絨及緞條製成內胎,以銀絲或銅絲支之外,綴點翠或穿珠之飾,鳳鈿之飾九塊,滿鈿七塊,半鈿五塊,皆用正面一塊,鈿尾一大塊,此所同者。所分者,則正面之上長圓飾或三或五或七也。鳳鈿除新婦宜用,其他皆用滿鈿,孀婦及年長婦人則用半鈿。」可知,鳳鈿裝飾九塊珠翠玉石的鈿花,是新婚女子所戴。滿鈿則裝飾鈿花七塊,是除新婚之外女子所戴;半鈿則裝飾鈿花五塊,是孀婦及年長婦人所戴。有時,鳳鈿也以珍珠流蘇作成垂飾,前後銜一枚或數排流蘇,前面的流蘇可以垂到眼前,後面的流蘇可以垂至背部。

清 鑲翠珠雙喜鈿子

銀鍍金嵌珠寶鈿花

清/長14.5cm/寬11.8cm

鈿花銀鍍金地上雕如意頭形靈芝等仙草,仙草紋樣用金屬線勾勒,曲折四蔓,細膩精工。線條間凹陷處點翠,裝飾精美。鏨刻加累絲的六朵靈芝內多嵌有寶石,中心一朵所嵌為珍珠。枝葉果實裝飾四周,果實以紅寶石、藍寶石、珍珠和晶石等構成。造型生動,紋飾寓意吉祥長壽。

在故宮博物院仍保留有清宮舊藏鈿子,其中便有同治皇后和光緒皇后的鳳鈿。據《同治大婚典禮紅檔》記載:「皇上、皇后前呈進果茶果,福晉、命婦率領內務府女官伺候容妝,戴鳳鈿,御明黃龍袍、八團龍褂、項圈、手巾、朝珠出東暖閣……皇后捧柴,仍由福晉等交結髮薩滿收存,預備祈福祭神應用。」這件同治皇后大婚時的「鳳鈿」,便是點翠鳳鈿,除鈿花用各種寶石和數百顆小珍珠組成外,還有大小祥鳳十八隻,祥鳳的形態栩栩如生,花紋布局活潑生動,製作相當精細。在《紅檔》中,同治皇后的妝奩清單還包括另一件赤金累絲鳳鈿和其他幾件滿鈿,如萬福滿簪鈿、雙喜字銀邊鈿、雙如意銀邊鈿、海棠花尋常鈿等等。

在《光緒大婚典禮紅檔》中,光緒皇后的妝奩雖有所節儉,但也提到了兩頂金點翠鳳鈿,其上鑲綴大小正珠、茄珠、珍珠、東珠共711顆,各種寶石、綠玉、珊瑚飾綴共414件,真真是華麗至極。而在故宮博物院留存的光緒皇后鳳鈿,鈿上部圈以點翠鏤空古錢紋頭面,下襯紅色絲絨,紅藍相襯,頗為鮮艷炫目。鈿花也是鳳凰,鈿口飾金鳳凰六,鈿尾飾金鳳五,下飾金翟鳥七,這些吉祥的瑞鳥,口中均銜各種串珠寶石纓絡,端莊和高貴之氣,呼之欲出。這兩件皇后的鳳鈿,除了裝飾的珠翠玉石比滿鈿和半鈿多之外,鈿花也多以鳳凰形象出現,鳳凰是鳥中之王,象徵皇后乃是後宮妃嬪之首的尊貴地位。

珠翠滿頭影爭光,這在喜慶吉日佩戴的鈿子,見證了宮廷森嚴之外難得的祥和溫情,也見證了深宮金釵們「雲鬢花顏金步搖」的青春時光。猶記得,甄嬛經歷重重磨難復寵升為熹妃之後,即便在宮中權勢熏天,也不會打扮得高調,只是戴了一款不規則的鈿子,左側比右側多出一截,而右側則用珍珠流蘇來平衡,鈿子用點翠,碧璽,紅寶石,金銀和翡翠妝點,有一種平和的美,一如她的處事風格:善於制衡各方力量,平心靜氣地處理各種矛盾。在又榮升為熹貴妃後,所戴鈿子為紫色彩銀鳳凰、紫色絹花裝飾,越發顯出她的端莊沉穩和榮辱不驚;而在登上太后之位時,她身著明黃龍袍,頭戴鑲嵌鳳凰步搖的鈿子,則是雍容華貴、不怒自威了。只是鈿子再美,切身領會過君王的薄倖後,她再也回不到純潔的女兒情態了。

熹妃甄嬛

熹貴妃甄嬛

太后甄嬛

滿族文化網編輯出品,轉載請註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付春兵 的精彩文章:

二戰後,美國曾邀請中國佔領日本,被蔣介石拒絕
滿洲近親雅庫特人的現代之路

TAG:付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