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面對與拿破崙當年相似的境況,希特勒做了怎樣的選擇

面對與拿破崙當年相似的境況,希特勒做了怎樣的選擇

原著 :J.F.C.富勒

譯者 :胡毅秉

對德國而言,攻打莫斯科失敗是和不列顛之戰一樣重大的戰略失敗。但是, 在這之後他們又犯了同樣的錯誤,導致作戰路線又一次被改變。

1941年12月7日,柏林方面一時手足無措,因為他們同時接到了兩份報告:其一是美國成為參戰國,其二是前一天,莫斯科前線氣溫下降到了零下40 攝氏度。接著他們發布了蘇聯的戰事將因入冬而調整的公告。雖然我們還不清楚它的確切含義,但這已經足以喚起對1812 年的回憶。據當時身在柏林的阿爾維德·弗雷德堡敘述:

「不安的情緒在大眾中間蔓延。悲觀者回想起了拿破崙與俄國的戰爭,各種關於法蘭西帝國大軍的書籍銷量在這一時期突然明顯上漲。預言家們忙於研究拿破崙的命運,占星術也風靡一時……就連最狂熱的納粹黨徒也不想和美國開戰。所有德軍都對這個國家的實力高度敬重。所有人都情不自禁地回想起,美國的干涉是如何決定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局。1917 年再臨的前景令人不寒而慄。」

1941年10月,莫斯科街頭布滿了反坦克路障和防禦工事

與此相反,在被佔領的各個國家,陰鬱被歡樂取代。隨著美國這一強國的加入,軸心國的鐵蹄被限制了,雖然它的頭依然堅硬無比,但雙腳已經變成了一堆泥巴。巴爾幹半島的游擊戰被注入了新鮮血液,德國和義大利軍隊為了在被占國家維持權威,越來越深地陷入了泥潭中。

在前線更是一片恐慌:因為隨著嚴寒不斷加劇,每一個德國士兵都深刻地認識到,他們沒有為冬季會戰做好任何準備;他們既沒有用於冬季作戰的被服和裝備,也沒有受過相應的訓練。將軍們紛紛提議撤退,但是頗有遠見的希特勒卻明白,部隊一旦撤退,就只能落得和拿破崙一樣的下場。雖然正是他的固執把這場會戰推到了災難邊緣,但此時也是他的固執使德軍免於墜入深淵。毫無疑問,他拒絕撤出蘇聯,甚至拒絕撤到斯摩棱斯克以西的決定挽救了他的大軍,避免了一場比1812 年更大的慘敗。

那麼希特勒面臨的問題是什麼?他並不需要像拿破崙那樣在撤退和原地堅守之間做抉擇。無論如何,後者都是必然選擇,而前者將會給已經上凍的交通線造成無比巨大的壓力,很容易使撤退演變為潰逃。也就是說,事實上他別無選擇。他可以做的事只有兩件:第一是讓大部分將士在凍死之前找到過冬營地;第二是維持交通線的通暢,使軍隊的裝備和物質能夠及時得到補充。

在莫斯科前線地段,鐵路是生死攸關的交通線,莫斯科—爾熱夫—大盧基(Velikiye Luki)、莫斯科—維亞濟馬—斯摩棱斯克、莫斯科—卡盧加—布良斯克和莫斯科—圖拉—奧廖爾,這幾條鐵路全都通過橫向的大盧基—維捷布斯克—斯摩棱斯克—布良斯克—奧廖爾鐵路串聯起來。此外,還有一條鐵路從奧廖爾向南延伸到亞速海邊的塔甘羅格,這些鐵路線上各有一個或多個前進倉庫可以為前線提供補給。較之更為重要的城市是:舊魯薩(Staraya Russa)、爾熱夫、維亞濟馬、卡盧加、布良斯克、奧廖爾、庫爾斯克和哈爾科夫。在這些城市之間, 還有一些小倉庫,它們都堆滿了物資,而且可以提供住宿。如何守住這些地方,並讓部隊退入其中才是此刻最關鍵的問題。

因此,希特勒決定把這些前進倉庫變為有堅固工事的軍營,也就是真正的築壘地域,然後讓部隊撤到裡面。這樣他就可以為部隊提供過冬營地,讓他們依靠其中儲備的物資生存,等待後勤補給線恢復正常。與此同時,他還可以在這些營地後方建立新的前進倉庫。所以,希特勒的計劃並不是像拿破崙那樣撤退,而是進行後方機動,雖然這也是無奈之舉。

每一個這樣的主要築壘地域都佔地廣闊,有些地方甚至可以容納整個集團軍。和利比亞的「方陣」一樣,它們都具有全方位防禦能力,即使被切斷後路, 應該也能堅持到支援。德軍借用了中世紀瑞士長矛兵為了抵禦騎兵而結成的方陣的名稱,將這些築壘地域稱為「Igel」(刺蝟陣),因為它們的防禦對於從各個方向進攻的敵軍來說都很扎手。在主要的築壘地域之間,他們還圍繞小城鎮和較大的村子建立了小型築壘地域,並通過飛機使它們保持相互聯繫,有時還利用飛機為其提供補給。

總的來說,蘇軍的進攻並不像反攻或追擊,倒是更像穩定的前出滲透,他們總是繞開德軍的防禦據點,從其中的間隙穿過。而這樣一來蘇軍的越野機動就必須多於依託道路的機動,所以他們大量運用增加了雪橇牽引炮兵、雪橇搭載步兵和滑雪部隊的哥薩克騎兵師;戰鬥機的輪式起落架也被他們換成了滑橇。

戰鬥變得極為殘酷,正如《新蘇黎世日報》的一位作者所述:「現在這已經成了一場現代歐洲聞所未聞的毀滅性戰爭。這就是戰鬥的特點,任何一方都不會憐憫對手,也不會得到對手的憐憫。有一半的戰鬥是以瘋狂的屠殺告終的。」

事實上,德軍是全線撤退的,退得最遠的地段是中央地段,即加里寧和圖拉之間的莫斯科地段。12 月16 日,加里寧城內的德軍被肅清,不久後,蘇軍就從加里寧向西南方向、從圖拉向西北方向進軍,展開了以爾熱夫、格扎茨克(Gzhatsk) 和維亞濟馬為目標的大規模鉗形攻勢。在卡盧加周圍很快便爆發了激烈的戰鬥, 蘇軍在26 日奪取該城,隨後立即丟失,但又在30 日再次收復。這是蘇軍在整個冬季會戰中最重要的一次勝利,因為卡盧加是主要的「刺蝟陣」之一。

曾經強大的德國裝甲部隊現在開始走向沒落。這是被紅軍擄獲的一批德國坦克。

接著蘇軍從卡盧加向西北方向進軍,直撲位於斯摩棱斯克正東和維亞濟馬東南方的「刺蝟陣」尤赫諾夫(Yukhnov),從而在德軍防線上形成一個突出部。與此同時在北方,他們繞過爾熱夫西邊,沖向維捷布斯克,並抵達了位於該城北面的大盧基。這兩個圍繞維亞濟馬實施的攻勢使蘇軍與斯摩棱斯克的距離拉近到50 英里以內。與此同時, 1 月20 日—22 日,位於莫斯科以西65 英里、格扎茨克以東40 英里的莫扎伊斯克也被蘇軍佔領。

在北方的列寧格勒前線,德軍於12 月9 日放棄了季赫溫(Tikhvin),而追擊的蘇軍渡過了沃爾霍夫(Volkhov)河;德軍隨即將施呂瑟爾堡和位於伊爾門湖(Lake Ilmen)以北的諾夫哥羅德連成一線,與蘇軍打起了陣地戰。在最南端,蘇軍在克里米亞開始反攻,並在亞速海以北繞過了塔甘羅格、斯大林諾和阿爾喬莫夫斯克(Artemovsk)等「刺蝟陣」,將所有可用的兵力都用於攻打哈爾科夫這個「超級刺蝟陣」。雖然最終他們拿下了在其南面的洛佐瓦(Losovaya)並推進到距離波爾塔瓦(Poltava)30 英里處,卻無法撼動哈爾科夫。

進入仲冬時節,考慮到積雪深度越來越大,德軍預計蘇軍會暫停進攻。但是蘇軍仍然堅持滲透,只不過他們幾乎在所有地方都沒能取得決定性的戰果,只有列寧格勒前線除外。在那裡,蘇軍在1 月修築了一條經過拉多加湖冰面的汽車路,重新打通了與列寧格勒的聯繫,於2 月22 日在伊爾門湖以南的舊魯薩地區分割包圍了德國第16 集團軍的相當一部分兵力,並逐漸將其消滅。

在中央戰線,蘇軍在2 月和3 月鞏固了已佔領地區,並奪取了位於蘇希尼奇(Sukhinichi)和尤科諾夫(Yuknov)的小「刺蝟陣」,其中後者是在3 月3 日佔領的。到了4 月,冰雪開始消融,各地的作戰行動都告一段落,只有克里米亞的戰鬥還在進行。德軍在那裡對先前被蘇軍在冬季佔領的刻赤(Kerch)以及錫奧多西亞(Theodosia)發動進攻,並取得一些進展。

這個冬天會戰的主要結果是:第一,對蘇聯、德國和全世界分別造成了不同的心理影響。1941年11 月,希特勒就曾宣布蘇聯軍隊已被殲滅,這場會戰證明事實遠非如此。蘇聯士兵在冬季條件下比德國士兵更強。第二,因為德軍被迫將其前進基地改造成「刺蝟陣」,又在其後方沿著第聶伯河河和德維納河(Dvina)一線構建新的前進基地,所以德軍下一次會戰的出發地後退了很大一段距離。第三,德軍將領最擔心的事發生了,那就是消耗戰的開始。不僅軍隊的實力被防禦戰和嚴寒削弱,而且前線部隊無法為接下來將要重新發動的攻勢進行重組和訓練。在冬季的這幾個月里,1941 年那支帝國鐵軍的刀鋒被窩在「刺蝟陣」里的蘇軍砸鈍了,即使把再多的義大利、羅馬尼亞和其他衛星國士兵摻入其中重新鍛冶,也不可能讓它恢復昔日的銳利。

本文摘自戰爭藝術系列《第二次世界大戰史:戰略與戰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戰爭事典 的精彩文章:

北周滅齊,呂梁喪師,陳朝不可挽回的走向衰弱
二戰德國虎式坦克珍貴影像集

TAG:戰爭事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