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16歲志於學問,七次趕考、屢敗屢戰,46歲中進士,詩千首無人知

16歲志於學問,七次趕考、屢敗屢戰,46歲中進士,詩千首無人知

《排雲詩集》,顧名思義,是一本詩集。

有人說,身為文化人,至少要在臨終前留下一本自己的作品集,那才符合文化人士的身份。

有人說,人活一世,要像雁過留聲一樣,留下些東西,才會被許多人知道——他曾來過!

但他卻不是這樣,這本詩集在他生前只是一份草稿,名曰《排雲詩草》。

王廷贊詩集手稿

他似乎也沒想過將這份作品印出來,就那麼個人化地存在一個角落。直到他辭世十年之後,他的學生、朋友、晚輩經多方努力、進一步收集之後,最終以《排雲詩集》出版而成。

這份詩集,前面有吳佩孚、梁漱溟、何豐林等當時政界、文化界的優秀人傑的題字,毫無疑問增加了這本書的文化分量,總計1500多首詩詞也實在數量可觀。

非常令人遺憾的是,這本詩集在當年出版之後,在世間幾乎沒有影響力。直到2014年被小規模重印一次,僅僅發行2000冊……二手書網站上,僅有一冊,也已被人收購了!

因此,這本書的具體內容,也就很難被查知了。

他的詩集出版一波三折,他的人生也堪稱特別。哪裡特別呢?考取功名的時光特別漫長,他當上官兒了又特別悠閑!

他生於1847年,於1927年故去,80個春秋,光科舉考試就佔去了30年時光。

話說封建時代、特別是明清兩朝,窮人家的孩子要想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文從沈夢認為,考取功名是非常正經而光榮的使命,除此以外,你如有很強的專業能力也可以不考試,像唐伯虎、蒲松齡沒在官場上混,也照樣青史留名。

但就實際生活而言,如果能順利考上進士,唐伯虎和蒲松齡的人生命運將會大篇幅的改寫,他們之所以有後來的作為,也是局勢和生計所迫。

一般的落榜生,大概也很少有蒲松齡的才華,要想出人頭地,就更顯得難上加難。

所以,社會制度如此,隨大流才是社會主流啊。

本文的主人公,是科舉考試的忠實信徒。除了功名利祿,他在16歲就定下了人生目標——「立志問學」。這也是一種風氣,清朝中晚期,有許許多多科舉成功之士,左手搞行政,右手做學問,也不算新鮮事兒。但前提,你最好要考上進士。考上了,官有了,權有了,閑也就有了!

為了這個夢想,他把他人生最寶貴的時光都奉獻到這事上了。虧還是不虧呢?這可不比如今的高考,考上了名校自然皆大歡喜,考不上了,也有其他的選擇。

對於這位主人公而言,自然沒什麼虧不虧的,多一次考試,能多將知識溫習溫習,達到「溫故而知新」,何樂而不為呢。

畢竟他的耐心比洪秀全強,他的運氣比蒲松齡好。從1866年應府試起,每隔幾年,他升一個台階。十年後,他成功高中舉人……

舉人,是什麼概念呢?中舉後,首先就有了考進士的資格,社會地位高了不少。就像大齡青年范進一樣,沒中舉之前,親戚、鄰居都瞧不起,中舉後,當地的鄉紳也趕著去送錢、交好!

當然,本文的主人公並不會因此而淺嘗輒止,他的目標是中進士。

考進士可是不容易的,大約和現在的高考生考「985」、「211」一個難度、或更甚,有關人士研究認為「從舉人到進士,通過率大約5%。」

難度高,有難度高的道理,一旦考中進士,非官即貴,至少也進入了上層社會,他們能隨便選錄嗎!

就這一個考試,在主人公的身上像一個魔咒一樣,考一次考一次,就是通不過。

這樣每三年一次的考試,他就像陪考或旅遊一樣,眼見得同學換了一茬又一茬,他從青絲到白髮……皇榜上依舊沒有他的名字。

但,他沒有氣餒、屢敗屢戰,他送走了六屆同學,過了不惑之年,依舊不被人知。

王廷贊書法

就這樣,在1892年,他以虛46歲的年紀,終於迎來了自己的光輝時刻,奪得了當年的進士。簡單算一下,他從第一次考試到中進士,已經過去了26年!

從少年到白髮,畢竟成功了,值!

此後的人生,他信守當年的承諾,一直擔任地方知縣等低級官員,將更多的時光,用來了解地方風土人情、充實地方史料上去。

年過六旬,他辭了官,寄情山水間,考察當地山脈河流,追根朔源,編成一部《泗志鉤沉》。這部作品,還獲得了1912年的山東歷史博物展覽會特等獎,填補了當地的文化空白。

在閑暇時光,他喜歡書法和寫詩,他的書法作品流傳不多。畢竟是進士,書寫功夫還是很不賴的。他的詩,總計超過1500首,大多記在他的詩集里,如今幾乎無人知曉!

他,就是晚清進士王廷贊,一位幾乎被遺忘的人。

老人生於鴉片戰爭時代,故去於民國中期,雖歷經混亂年代,卻並未摻雜其間,將一生時光投身在學問和詩之間……這樣的時代,這樣的人,不被人記得,似乎也不無道理。

他寫的詩,和他的書法,你會看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畫圈 的精彩文章:

22歲創中國首家書法函授學校,38歲拓展書店數百家,今銷聲匿跡
獲中國鋼筆書法大賽最高獎,他經龐中華推薦出字帖,印了千萬冊

TAG:書畫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