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人物 > 臨去世前,恭親王奕訢還不忘踹翁同龢一腳:此人萬不可用!

臨去世前,恭親王奕訢還不忘踹翁同龢一腳:此人萬不可用!

作者:金滿樓

戊戌年四月初十日(1898年5月29日),恭親王奕與世長辭。

臨終前,前往探望的光緒皇帝還問了伯父一個很關鍵的問題:

「朝中人物,誰堪大用?」

恭親王以李鴻章、張之洞、榮祿對。

光緒又問:「翁同龢如何?」

聽了這話,恭親王掙扎著起來大聲說:「是所謂聚九州之鐵,不能鑄此錯也!」

所謂「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以上說的,可不僅僅的歷史段子。一代中興重臣,其臨死前的這段話,也給光緒和慈禧太后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從某種意義上說,翁同龢之後的被罷免,與恭親王奕?的遺言有著莫大的關係。

同為同光時期的重臣,恭親王奕?與兩代帝師翁同龢一向不和,而其中的主要原因是:

奕?是實幹派,思想相對開放,是「自強運動」的倡導者;

而翁同龢是帝黨和所謂清流派的首領,其手下有一批張謇、文廷式、志銳等言官,成天天彈劾這個、奏參那個,不做實事,反而處處作梗,令奕?等十分頭痛。

更堪痛恨者,是這幫人在甲午年的表現。正是因為這些人的鼓噪,最終在不可戰的情況戰事爆發,而至不可收拾,最終釀成巨禍。

甲午年後,翁同龢又阻擾議和,支持強學會,並舉薦康有為,這些危險的舉動都令奕?十分警惕。

從某種程度上說,恭親王奕?接近於穩健的改良主義者,其清楚的看到書生議政、激進改革的嚴重後果,但很可惜的是,他的身體已經撐不住了。

早在十年,也就是1884年中法戰爭中,奕?因為身體不佳,導致和戰不定,令慈禧太后十分不滿意,最終藉機將包括他在內的一干人馬趕出了軍機處。

之後,奕?之七弟、也就是光緒皇帝的本生父、醇親王奕譞出而執政,但奕譞的見識不如六兄,且於1891年即告去世。

然而,此時光緒已經宣布親政,被罷黜的奕?直到甲午戰爭爆發後,這才得以重新出山。然而,此時奕?亦老而多病矣。

光緒皇帝自1899年親政後,雖然重大決策和人事任免還需要請示慈禧太后,但是他畢竟是真正意義上的皇帝,退居幕後的老太后,也不便事事干涉。

相對來說,帝後關係彼此知道分寸,相處還算和諧,在很多事情上,只要並不過分,光緒還是很有發言權的。

在此情況下,作為師傅的翁同龢與光緒皇帝日日相見,以其對光緒的印象,後者自然對師傅十分倚重。

由此,令眾臣所不滿與詬病的是,光緒經常在上朝前先到書房與翁同龢密談,待聽取師傅意見後,再出而與軍機大臣商議。

這等事,如李提摩太當年見李鴻章的時候,後者曾對他說:翁同龢才是大清國真正的實權派人物。這話蘊含怒意,卻也大體不差。

事實上,翁同龢的「特權」在野史中也多有記載,如蘇繼武《清廷戊戌朝變記》中說:

戊戌年中,慈禧太后曾召見榮祿、剛毅等人,稱「皇上近日任性亂為,要緊處汝等當阻之。」眾臣答:「皇上天性,無人敢攔」,剛毅更是伏地痛哭:「奴才婉諫,屢遭斥責」。

慈禧太后怒問:「難道他自己一人籌畫,也不商之於你等?」

剛毅答:「一切只有翁同龢能承皇上意旨。」

這個佚聞,其實也不算污衊。翁同龢被罷後自寫年譜,其於甲午年末有一段曰:

「自念以菲才而當樞要,……最難處者,於樞臣見起之先,往往使中官籠燭宣召,即見則閑話數語而出。由是同僚側目,臣亦無路可以釋疑。」。

鑒於翁同龢在甲午年的不良作用,恭親王出山後,第一件事就是裁撤翁同龢把持的上書房。畢竟,翁同龢利用書房可以隨時見到並影響光緒,實際上等同於制度外干政。

最後,毓慶宮書房於光緒二十三年(1897)一月被裁撤,翁同龢長達22年之久的教讀生涯宣告終結。

而在臨終之時,恭親王的遺言更是翁同龢沉重一擊,在其去世半個月後,翁同龢就被罷回籍,「炒魷魚」了。

《清史稿》對翁同龢評價說:「同龢久侍講幃,參機務,遇事專斷。與左右時有爭執,群責怙權。晚遭讒沮,幾獲不測,遂斥逐以終。」

以專斷怙權而致群嫌群責,這說明相當多的朝臣對翁同龢是很不滿的。由此,翁同龢被罷之時,幾乎沒有人為他說話,這大概也不奇怪吧。

參考書目:高陽:《翁同龢傳》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滿樓風雨閑讀書 的精彩文章:

蔣介石怒罵發妾姚冶誠:娶個小老婆,簡直禍不可言!
「皇二子」袁克文的書法有多好?比他強的還真找不到幾個!

TAG:滿樓風雨閑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