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直播中diss代言人?施華蔻這是什麼騷操作

直播中diss代言人?施華蔻這是什麼騷操作

自從朱一龍憑藉《鎮魂》大器晚成之後,各類代言活動如雪片一樣紛至沓來。估計朱一龍自己也沒想到,他在大火之後會受到當紅流量一般的待遇。

代言多是好事,但是伴隨的麻煩事也不少。在施華蔻的淘寶官方旗艦店直播中,一位工作人員說朱一龍「很醜,老了,真的整垮了。」另一位工作人員則diss起朱一龍的粉絲,說她們購買力不高。這樣的「硬核」操作直接成為當晚微博熱搜的新爆點。

狗血事件不常有

明星代言人和商家各種不合常有,但是在公開場合,尤其是數以百萬級的直播中用如此負面低劣的語言公然詆毀代言人的狗血事件不常有。果然,事件一出,朱一龍的粉絲「小籠包」們炸了鍋,要求施華蔻官方給個說法。

施華蔻的反應也算快,今天就發表聲明對昨天淘寶直播中的「大烏龍」給予了答覆。聲明中首先「甩鍋」,將昨天的事定義為——第三方機構所屬主播所發表的關於朱一龍先生的不實言論,並說是主播的個人行為,絕不代表施華蔻官方立場和觀點,品牌將會追究涉事直播的相關責任,並且強調了對朱一龍的形象和藝德都是欣賞的,求生欲滿滿。

這樣的公關言論並沒有得到粉絲們的認可。粉絲認為,施華蔻僅僅發布一條沒有公章,不具備任何效力的聲明,誠意不足不說,將官方旗艦的直播活動公然偷換概念成第三方工作人員的個人行為也不能服眾。

朱一龍的粉絲們紛紛@施華蔻官方微博,讓其對此事件中給朱一龍帶來的不良影響負責。

說真的,這樣的結果不在意料之外。在現如今明星代言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的當下,利用明星效應來帶動產品銷量這種促銷手段已經是最司空見慣的了,施華蔻看中剛剛憑藉熱播劇大火的藝人的商業影響力,希望藉此給自己的品牌進行宣傳並進行商業方面的營收,這是最見效的手段,也是檢驗一個明星商業價值的最直觀的方式。

因為這是一種雙贏的合作模式,所以大部分商家和代言人的合作都還算和氣。朱一龍自從火了之後,成為了水溶C100、聯想手機、妮維雅、味全酸奶以及施華蔻等品牌的代言人,無論是在曝光率還是在公眾形象上都上了一個台階。

朱一龍的粉絲以90後和00後為主,和當下的消費主體有很高的重合度。

《鎮魂》熱播後,劇中的朱一龍和白宇趁著餘熱未消,拍攝了《時尚芭莎》雜誌的封面。當月,《時尚芭莎》熱賣40多萬本,朱一龍的單人封面也僅在兩小時內就賣出了四萬多本的好成績。在近半年的銷量排行中,朱一龍的預售7萬本登頂第一,光是《時尚芭莎》這一本雜誌,粉絲們就貢獻了兩百四十多萬,這樣的粉絲購買力真是秒殺很多當紅小鮮肉,真不知施華蔻的那位第三方工作人員何出此言。

圈粉絲錢常有

飯圈的潛規則有言:粉絲的購買力可以影響著明星的代言定位。

將自己視作藝人的媽媽、女友的粉絲們,在為自己的愛豆帶來事業附加值的事情上從不手軟。廣告圈有言,看一個明星代言的產品的主要消費用戶群,就可以大致推算出其粉絲群體。優質的產品代言讓粉絲感到能給自己的愛豆帶來事業附加值,才能刺激到購買力。

其中,王源粉絲的表現可圈可點,自從五月王源被蕭邦品牌官宣成為品牌大使後,微博話題#Chopard蕭邦品牌大使王源#的頁面上就隨處可見,王源的粉絲在曬購買該品牌王源同款的圖片。粉絲們用購買該品牌均價萬元的手錶配飾,來向品牌方展示王源的商業價值。

也不是所有代言合作都如此順利。近兩年各類代言全面開花的趙麗穎就成為了反面案例。拍過熱播劇《花千骨》《杉杉來了》的她在普通的民眾中也有很高的認知度,但是她的粉絲是否就具有購買力呢?

從官宣Dior之後,整個事件的走向就有些出乎意料,先是代言人被質疑和品牌形象不符,被網友群嘲將品牌拉到三線小城市的水平,接著粉絲們曬單口紅,還不全是Dior的口紅,被網友吐槽「小家子氣」,之後為了洗掉趙麗穎的粉絲沒有購買力的事,偷了AB粉絲的曬單圖,成為了粉絲圈的笑柄。

高端產品選擇的代言明星偏愛既有知名度,也有公認氣質的藝人,產品和藝人的氣質是需要契合度的,粉絲群體對產品目標群體重合有利於品牌的推廣和銷售。其中的正面案例,絕對不能忽視吳亦凡和Burberry的雙贏合作。作為老牌的英國奢侈品牌,Burberry面臨著過氣的現實問題。

自從2016年1月,吳亦凡在Burberry一月男裝大秀獻出T台首秀後,用「流量」起死回生的Burberry成了業內利用粉絲經濟的代表人物。同年10月,吳亦凡成為品牌代言人之後,本來公司高層還對這個新代言人嗤之以鼻,然而隨之上漲的股價帶來的市值,告訴了後來者們,千萬別跟(粉絲的)錢過不去。

此後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吳亦凡成了「國際吳」,Burberry起死回生。想利用粉絲經濟賺錢的品牌都該好好學學。

圈錢需謹慎

眾所周知,商家和品牌方使用明星代言的本質核心就是為了增加銷量,所以粉絲們才會去真金白銀的買產品,甚至是生活中可能用不到的產品。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就是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給愛豆的事業做出一些增力。但是在圈粉絲錢的同時,不能合理的啟用代言人,給明星本人帶來事業上的負面影響,甚至詆毀代言人就是不能接受的了。

無論是粉絲會為了沖銷量過度消費,影響生活。還是只看中明星當下熱度,導致粉絲和消費者不買賬,最後代言數據慘淡,損害明星商業價值,都是不可取的。

粉絲經濟不應該是單純賺粉絲的錢,而是應該讓明星、粉絲和產品相互之間形成良性互動,在提升明星的名氣和商業價值的同時,也提高產品品牌的知名度和口碑,給消費者帶來良好的消費體驗。如果過度強調和將購買量壓在代言人和粉絲身上,反而會適得其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Vlinkage 的精彩文章:

愛奇藝再推暑期大劇,《延禧攻略》或讓古裝審美回歸歷史質感
6月23日網播數據及藝人新媒體指數

TAG:Vlink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