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5.5億琺琅彩魚藻紋鏤空套瓶應為民國贗品

5.5億琺琅彩魚藻紋鏤空套瓶應為民國贗品

11月11日在倫敦郊區拍賣的琺琅彩開光魚藻紋鏤空套瓶被拍賣行認定為乾隆官窯品,但我認為至少有如下五點疑問:

1、款識用料之疑

傳世乾隆官窯琺琅彩的底款毫無例外都是藍料書寫,而此瓶卻是青花款,不符乾隆官窯琺琅彩定製。而民國仿製者對清三代官窯傳統和規制缺乏研究,倒是經常出現仿乾隆琺琅彩瓷卻書寫青花底款之情況。

2、書款水平之疑

乾隆琺琅彩的底款由寫款高手專任,書寫遒勁流暢,具書法筆意,水平高超;此瓶底款「大清乾隆年制」青花篆書款筆畫疲軟羸弱,細部觀察,一畫之中均存在多處斑點,可見寫款者由於對篆書的生疏,兼缺乏在生坯上書寫篆書的經驗,故採用連點成線的保守方法「寫款」(實為描畫而非書寫)。這種連點成線的「寫款」方法,雖然可以做到款字準確無誤,但卻羸弱呆板,毫無書法韻味可言,這在乾隆官窯作品中是不可能出現的,卻大量存在於民國仿清三代官窯作品中。

按乾隆其它品種官窯瓷器之青花款筆畫中偶有青花斑點,乃因鈷料較濃產生聚集點,與「連點成線」書款留下的濃點有區別:官窯款鈷料聚集點分布隨意自然,沒有刻意安排「錨點」的痕迹;後者斑點(實為「錨點」)呈規則性安排。更為重要的區別是官窯款筆畫一氣呵成,線條遒勁,「連點成線」仿寫款則筆畫疲軟羸弱,細辨線條有斷續破碎感。

3、彩料舊貌之疑

此瓶除鏤空部分使用冬青釉描金、頸肩部和脛腹部兩條夔龍紋隔離帶使用金地礬紅彩裝飾外,其餘部分都使用琺琅彩裝飾。但在琺琅彩色料上未見任何開片,而乾隆琺琅彩瓷器彩料普遍出現魚籽紋開片(凡百年以上之琺琅彩均有魚籽紋開片),只有民國以後的仿品彩料未見開片。如系乾隆瓷瓶,經歷二百餘年歲月滄桑,彩料不變如初,令人匪夷所思。

4、金彩用料之疑

瓷瓶多處使用金彩裝飾,顯得富麗堂皇,但所用金彩採用的卻是近代才從德國引進的金水配方,而非乾隆時使用的金泥工藝。二者不難肉眼區別:金水黃金含量極微,沒有厚度感,色澤呈黃中閃青或泛白光;金泥含黃金量大,有厚度感,色澤黃中閃紅或泛紫。而此花瓶的金彩恰恰顯示前一種特徵,可見所施乃金水非金泥。

5、造型和繪畫水平之疑

瓷瓶藝術水平低劣,與乾隆同類真品差距太大。整體造型顯笨拙,缺乏線條美。開光內的四幅魚藻紋畫片更是敗筆隨處可見:如魚身呆板僵硬,有如死魚,絲毫不見活潑戲水的動態。水草勾畫潦草,或稀疏僵直,層次單一;或線條交搭紊亂,模糊不清,整株臃腫肥胖,未見搖曳多姿狀,與乾隆官窯水草紋的勾畫水平不可同日而語……等等。

據上所考,個人認為此琺琅彩開光魚藻紋鏤空套應為民國仿乾隆贗品。

圖1

圓形開光及夔龍紋所施金彩十分稀薄,覆蓋性差,多處顯露底色,用料顯系近代金水配方,非乾隆金泥。兩條鯉魚魚身刻畫呆板,鬍鬚軟弱,往下耷拉,缺乏生氣。

圖2

青花篆書款筆畫疲軟羸弱,細部觀察,一畫之中均存在多處斑點,可見寫款者由於對篆書的生疏,兼缺乏在生坯上書寫篆書的經驗,故採用連點成線的保守方法「寫款」(實為描畫而非書寫)。與乾隆青花官窯款之遒勁流暢,具書法筆意不可同日而語。

圖3

似此高清圖下,清三代琺琅彩均能見彩料上之魚籽紋開片,此處非但絲毫不見細微開片,即彩料質量也不如乾隆官窯細膩純正,而出現沙眼、毛刺、皴縮等毛病。而這些毛病正是民國琺琅彩的通病。

圖4

這兩條鯉魚竟然忘了刻畫鬍鬚,草率之至!其中左邊一條的眼睛竟然類似比目魚,從工筆寫實的角度衡量,實屬敗筆。魚身依然僵硬,看似懸浮水上,而不似嬉戲水中。再看水草的形態,單調笨拙,毫無婀娜多姿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玩收藏愛好 的精彩文章:

奇石、玉石、瑪瑙哪一種未來升值空間大
明成化鬥彩雞缸杯存世到底有幾個?成化鬥彩的那些謬誤

TAG:古玩收藏愛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