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超前的改革家,被歷史抹黑成賊子

古代超前的改革家,被歷史抹黑成賊子

原標題:古代超前的改革家,被歷史抹黑成賊子



經過無數考證來看,被奉為史學圭臬的《二十五史》未必真實可靠。一般歷史來源有兩個部分:當朝史官記載和後朝文人編寫。其實這兩部分都不可靠,當朝的往往是歌功頌德,粉飾太平,後朝往往是鞭撻、控訴,為推翻前朝找一個法理依據。這樣一來,很多真實的歷史人物有的被醜化,有的被美化,反而一些民間野史倒是反應了真實的歷史。

被所謂的正史醜化的人物很多,西漢末年的王莽就是被醜化的人物之一。真實的王莽並非如此,而是一個傑出的政治改革家,謙謙君子。


王莽生於漢初元四年(前45年),他的姑姑是孝元皇后王政君。在王莽少年時,其父兄先後去世,他跟隨叔父們一起生活。


王氏家族當時是權傾朝野的外戚家族,王家先後有九人封侯,五人擔任大司馬,是西漢一代中最顯貴的家族。族中之人多為將軍列侯,生活侈靡,聲色犬馬,互相攀比。唯獨王莽獨守清凈,生活簡樸,為人謙恭。而且勤勞好學,師事沛郡陳參學習《論語》。他服侍母親及寡嫂,撫育兄長的遺子,行為嚴謹檢點。對外結交賢士,對內侍奉諸位叔伯,十分周到。王莽就是這個世家大族中的另類,幾乎都成為了當時的道德楷模,很快便聲名遠播。


24歲時,王莽入中樞開始做官。他辦事認真,對人更加恭敬,對其身居大司馬之位的伯父王鳳極為恭順,王鳳臨死前囑咐王政君照顧王莽。同年王莽被任命為黃門郎,後升為射聲校尉。後其叔父王商上書表示願把其封地的一部分讓給王莽,當時朝中的許多知名人士都為王莽說好話,漢成帝也認為王莽很賢能。王莽30歲,被封為新都侯,騎都尉,光祿大夫侍中(皇帝侍衛近臣)。而王莽的伯叔父王鳳、王商、王根相繼為大司馬輔政。王莽身居高位,卻從不以自己為尊,總能禮賢下士、清廉儉樸,常把自己的俸祿分給門客和平民,甚至賣掉馬車接濟窮人,在民間深受愛戴。朝野的名流都稱讚歌頌王莽,王莽的名聲甚至超越了他那些大權在握的叔伯。

王根病重時,舉薦王莽代替大司馬之位,時年38歲。王莽執政後,克己不倦,招聘賢良,所受賞賜和邑錢都用來款待名士,生活反倒更加儉約。有一次,百官公卿來探望他的母親,見到王莽的夫人穿著十分簡陋,還以為是他家的奴僕。



漢成帝去世後,漢哀帝繼位。漢哀帝的祖母定陶王傅太后與丁皇后的家族開始得勢。王莽只得卸職隱居於封地新都,遂閉門不出,安分謹慎,期間他的二兒子王獲殺死家奴,王莽嚴厲地責罰他,且逼王獲自殺,得到世人好評。王莽隱居新都期間,許多官吏和平民都為王莽被罷免鳴不平,要求他復出,漢哀帝只得重新徵召王莽回京城侍奉王太后,但沒有恢復其官職。


漢哀帝去世,並未留下子嗣。太后王政君在皇帝駕崩後當天就起駕到未央宮,收回傳國玉璽。王太后於是下詔,要求朝中公卿推舉大司馬人選,群臣會意,於是紛紛舉薦王莽,其後王莽擁立九歲的漢平帝登基,由王莽代理政務,得到朝野的擁戴。


王莽先是建言應該首先對諸侯王和功臣後裔大加封賞,然後封賞在職官員,增加宗廟的禮樂,使百姓和鰥寡孤獨都得到好處,對平民士人推行恩惠政策,從而再次博得朝野的好感。其次是建言太后王政君帶頭過儉樸的生活,自己又貢獻錢百萬、田三十頃救濟民眾,百官群起效仿。每逢遭遇水旱災害,王莽只吃素食,不用酒肉。公元2年,全國大旱,並發蝗災,受災最嚴重的青州百姓流亡。在王莽帶頭下,二百三十名官民獻出土地住宅救濟災民。災區普遍減收租稅,災民得到充分撫恤。皇家在安定郡的呼池苑被撤銷,改為安民縣,用以安置災民。連長安城中也為災民建了一千套住宅。大臣上表讚頌王莽的功德,說他可與古代的聖人相比。

公元4年,王莽加號宰衡,位在諸侯王公之上。為學者建造一萬套住宅,網羅天下學者和有特殊本領的幾千人至長安,大力宣揚禮樂教化,得到儒生的擁戴。先是四十八萬餘民眾,以及諸侯、王公、宗室上奏請求加賞於安漢公王莽,再是公卿大臣九百人請求為王莽加九錫。於是朝廷賜予王莽象徵至高無上禮遇的九錫之命。接著,王莽為了製造太平盛世的景象,先是派「風俗使者」八人到各地考察,回朝後大加讚頌天下太平,彰顯王莽宣揚教化之功。其次通過重金引誘的政策,使匈奴等外族遣使來歸順朝賀,王莽遂成為人們心中治國平天下的賢良聖人。


公元6年,漢平帝病死,王莽立只有兩歲的漢宣帝玄孫劉嬰(即孺子嬰)為皇太子。太皇太后秉承群臣之意,叫王莽代理天子朝政,稱假皇帝,臣民則稱王莽為攝皇帝。此時王莽51歲。當時讖緯禪讓之說盛行。大臣們為了幫王莽掃清登基障礙,各種符命祥瑞紛至沓來,不斷有人借各種名目對王莽勸進。


公元8年十二月,王莽逼迫王政君交出傳國玉璽,接受孺子嬰禪讓後稱帝,改國號為「新」,王莽時年54歲。王莽在朝野的廣泛支持下,登上了最高的權位,開了中國歷史上通過(符命)禪讓作皇帝的先河。


王莽稱帝後,採取了一系列惠民措施,史稱「王莽改制」。改革內容:(1)更天下田曰王田,私人不得買賣。(2)改奴婢為「私屬」,亦不得買賣。(3)實行「五均六筦」制,即在國都長安及五大城市設立五均官,政府管理五均賒貸及物價,徵收商稅,由政府經營鹽、鐵、酒、鑄錢、山澤等。(4)改革幣制。(5)改革中央機構,加強相權、兵權;重新劃分郡縣,更改地名。(6)改革少數民族名稱、首領稱號。


同時,與民休息。從此,國泰民安。


由於漢末以來,政治腐敗,朝廷奢華無度,地方搜刮盤剝,再加上豪強地主大量兼并土地,使得百姓流離失所,生活困苦,經濟凋敝,所以人心浮動,政治危機愈演愈烈。王莽執政以來,為了獲取民心,雖然採取了一系列緩和社會矛盾政策,王莽信奉儒家思想,他認為天下要恢復到孔子所宣稱的「禮崩樂壞」前的禮治時代,才可能實現政通人和。


因此王莽當上皇帝後,企圖通過復古西周時代的周禮制度來達到他治國安天下的理念,於是仿照周朝的制度開始推行新政。由於在推行時手段和方法不正確,在遭到激烈反對後,又企圖通過嚴刑峻法強制推行,使諸侯、公卿直到平民因違反法令而受重罪處罰者不計其數,加劇了社會的動蕩,因此導致天下各豪強和平民的不滿。


在王莽推行新政時,屢有旱、蝗、瘟疫、黃河決口改道等災害出現,由於改制不僅沒能緩和社會矛盾,反而造成了天下劇烈動蕩,國庫也耗費殆盡無法撥款賑災,造成了民眾生存難以為繼。於公元17年,全國發生蝗災、旱災,饑荒時,各地農民紛起,其中形成了赤眉軍和綠林軍兩大軍事勢力。

公元23年,綠林軍攻入長安,王莽在王揖等護衛下逃往漸台,公卿大夫、宦官、隨從還有千餘人。最後隨從王莽的千餘人全部戰死或者被殺。王莽在混亂中為商人杜吳所殺,新朝滅亡。



有史家認為,王莽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富有遠見卓識的社會改革家。大哲學家、思想家胡適認為他是1900年前的社會主義皇帝:「王莽是中國第一位社會主義者。」他認同王莽改革中的土地國有、均產、廢奴三個大政策,「王莽受了一千九百年的冤枉,至今還沒有公平的論定。他的貴本家王安石受一時的唾罵,卻早已有人替他伸冤了。然而王莽卻是一個大政治家,他的魄力和手腕遠在王安石之上……可憐這樣一個勤勤懇懇,生性『不能無為』,要『均眾庶,抑併兼』的人,到末了竟死在斬台上,……竟沒有人替他說一句公平的話。」


像胡適一樣,也有史學家認為他是一個有遠見而無私的社會改革者。 翦伯贊認為「王莽不失為中國史上最有膽識的最聰明的一位政治家。」王莽改制「要將當時矛盾百出的社會經濟制度加以改良」。 何茲全說:「王莽是個改良主義者,在政策上他是為了自身的利益,而同時又照顧了一般人民的利益的。比起當時黑暗的統治者來,王莽當然是比較進步的。」 韓玉德也認為,「王莽是一位飽讀古文經,堅持以經治國的大經學家,大政治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正士道 的精彩文章:

英雄殊途:秦瓊的完美收官和宋江的悲劇落幕

TAG:正士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