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體制內的張小平們和那些「想上天」的民營火箭公司

體制內的張小平們和那些「想上天」的民營火箭公司

不知道那位「離職就直接影響中國登月」的人才威力究竟有多大,但確定的是,他至少對民營航天企業的未來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自媒體「紫竹張先生」的一篇《離職能直接影響中國登月的人才,只配待在國企底層?》在今天成了刷屏作,目前原文已刪除。

大致概括一下文章內容:西安航天動力研究所一名科研人員張小平被一家民營航天公司挖走,該科研人員離職前任副主任設計師職務(文中表示,此屬研究所底層職務),但是在我國火箭發動機研製過程中「最關鍵的技術崗位」。這篇文章稱,「據爆料,張小平的待遇是12萬一年,跳槽後加入了北京藍箭空間科技有限公司,年薪直接達到百萬」。

據《新京報》報道,多位航天系統科研人員表示,「文章寫的誇大其詞,多處細節失實」。如張小平屬於高職級研究人員,「影響中國登月」說法過於誇張,年薪也不止12萬元,應為稅後20萬元左右。但他們也說:「不能否認,問題是存在的。」

張小平之前就職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第六研究院院長劉志讓在接受《北京青年報》報道時表示張小平「本人擅自離職,經多次談心做工作無效,單位為挽留此人通過法律途徑提起仲裁,在提供給相關機構的材料中有誇大其作用和貢獻的表述,被其及網路利用進行炒作」。

但劉志讓同時表示,相比過去,研究員這兩年被民營火箭公司挖走的人多一些。

張小平去的是一家什麼火箭公司?

而把張小平挖走的「北京藍箭空間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藍箭航天)是什麼來頭?

藍箭航天成立於2015年,從事火箭研製和運營。據今年8月的報道,藍箭的首枚入軌火箭「朱雀一號」擬定今年第四季度發射,將搭載商業衛星「未來號」。如果未來各項工作順利,「朱雀一號」將是國內首枚實現發射衛星入軌的民營火箭。

「朱雀一號」示意圖,圖片來源:藍箭官網

藍箭航天最新一輪的融資是2018年4月的B輪2億元人民幣融資,由金風科技領投,國開熔華、世紀天華等領頭。藍箭航天從成立至今,已累計獲得各類投資超過5億元。

但藍箭也不能算是純粹的民營資本航天公司,其以民營社會資本為主,國營資本(主要是地方資本)為輔。天眼查顯示,其投資方中,除了金風科技、創想天使、永柏資本等民營資本,還有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風險投資、陝西高端裝備高技術創業投資基金、湖州市軍民融合專項等地方資本。

火箭產業是一個高度人力資本密集的行業,極其渴望技術人才。人才的最好來源,當然是此前曾在體制內真正參與過火箭實際運載發射、型號設計的技術專家。

除了這次意外「走紅」的張小平以外,公開資料顯示,藍箭航天董事長董事長王建蒙,是原中國衛星發射測控系統部航天系統工程高級工程師,其聯合創始人吳樹范是國家「千人計劃專家」,南京航空航天大學博士,曾為歐洲航天局工作近15年。藍箭的CTO康永來曾經也是一位為國效力十幾年的一線研發人員,最終選擇離開體制加入藍箭。

薪水高、待遇好,民營航天企業的出現,自然會攪動國企這汪平靜的池塘。

那些存著「上天夢」的民營企業

除了藍箭航天以外,北京星際榮耀空間科技有限公司於今年4月5日發射了其首枚商業火箭雙曲線一號S型試驗火箭;零壹空間科技有限公司於今年5月17日發射了中國首枚民營自主研發的商用亞軌道火箭「重慶兩江之星」;在衛星方面,天儀研究院於2017年2月發射了和以色列合作的微重力化工試驗衛星「陳家鏞一號」。

這些公司和藍箭一樣,研發人員大多來自體制內。據尋找中國創客報道,零壹空間的原體制內院所研發人員佔比為80%左右,而在星際榮耀,這一比例更是高達幾乎100%。

他們的資本構成也與藍箭航天類似:社會資本為主,但國營資本也有進入。星際榮耀空間除了順為資本、經緯中國的投資以外,還有南鋼股份和中信旗下的中信聚信;零壹空間的資方中包括哈工大特種機器人有限公司這種國營資本,還有重慶地方政府的投入;天儀研究院的天使輪中就有國科嘉和(中國科學院國有資產經營有限責任公司旗下的基金)與長沙高新區人才基金。

嚴格地說,這些民營航天企業都是「混合所有制」。

這也顯示出,像航空航天這種高風險、高投入、高技術的行業,除了社會風險投資,還需要國家、地方政府的支持。

航天行業從誕生之初就被賦予了軍事意味,國家一力承擔著研發任務,留給民營企業的則是一些小的商用項目。

2015年10月29日,國務院印發《關於印發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中長期發展規劃(2015—2025年)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鼓勵支持民用空間基礎設施發展。我們也可看到,《通知》的確加快了一批民營航天企業融資、研發、生產的步伐。

國家自然是樂於見到商業航天蓬勃發展的,對國家經濟有好處,也為實體經濟提供了一條新出路。在商業航天這個大方向上,還可以「借雞下蛋」,等民營企業做得差不多了再收回。

若人才源源不斷地從體制內向民營企業流出,國企自然不會無動於衷。第六研究院院長劉志讓表示,研究院會反思更多的方式,留住人才。而據尋找中國創客前述報道,藍箭方面稱暫不方便對此事表態。而星際榮耀、零壹空間方面都表達了對此事後續影響的擔憂:「這次事件絕對會影響人才外流」。

事實上,除了晉陞空間和薪資待遇等老生常談的毛病,這次的事情暴露出國企更多的問題:連在法律仲裁過程中呈交的材料,都會出現「誇大其作用和貢獻的表述」,最終釀成網上人人吃瓜的一出鬧劇,企業內部的流程規範和嚴謹性都需要打上一個問號。

藍箭航天CEO張昌武曾在今年4月份的首屆中國航天大會上說:「現在是發展民營火箭最好的時代。」

這個「影響中國登月」的人走後,民營航天企業還能用高薪挖來有實際經驗的寶貴人才,繼續自己「最好的時代」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虎嗅APP 的精彩文章:

滴滴15日恢復深夜出行業務;趣頭條今晚登陸納斯達克
羅永浩靠什麼度過 TNT 的「危機」?

TAG:虎嗅AP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