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一年級新生媽媽親歷:原來真實的幼小銜接是這樣的!

一年級新生媽媽親歷:原來真實的幼小銜接是這樣的!

在說我對幼小銜接的態度之前,首先要說明的是,這裡的幼小銜接,指的不是外面的幼小銜接培訓班,也不是你要在一年內教孩子學會ABC、123、50以內加減法的意思,而是指:從幼兒園到小學的過渡期,家長都應該為孩子們做些什麼?

一年級新生媽媽親歷:原來真實的幼小銜接是這樣的!


先來說說我的情況:兒子今年小學一年級,之前上北京公立幼兒園,在幼兒園的最後半年選了一個學前班。

不過,雖然我家孩子上了學前班,但無論是孩子還是大人依然有很多不適應。所以我覺得給一份詳細的總結很有必要。

家長們要明白,幼小銜接,不是給孩子報個學前班就可以,也不是教會孩子各種學科知識就可以。因為,從幼兒園到小學,不僅僅是從學習唱歌畫畫到學習語文數學的過渡,更是一種思維向另外一種思維的過渡。


學習內容


北京的公立幼兒園是不允許上文化課的。很多家長覺得,既然幼兒園不安排學科知識,說明孩子6歲之前接觸文化知識是不科學的。但是我覺得討論這個問題的時候,應該先從現實出發。

現實就是,幼兒園不教,但是小學要用!

如果現在媽媽遇到的是不教文化知識的幼兒園,我還是建議家長要在孩子4、5歲的時候,在家裡給孩子一些數字、簡單的數學概念、甚至英語的啟蒙。

小學開學初,一般會給孩子銜接的時間,但僅為一周。一周後,老師就開始上文化課了,進度非常快,一周就需要認識和會寫10個左右的漢字。(不過,都是比較簡單的,比如「一、二、三、四、五、大、小、人」這種)。我孩子的學校是在上學第三周的時候,就要聽寫這些漢字了。

對於接受過啟蒙教育的孩子來說,上一年級以後,老師教授的內容接受起來會更加容易,學起來不那麼費勁。如果真的就是玩了6年,沒有任何文化基礎的話,就要從頭學。

以上是語文,數學也是一樣。數學是基於日常理解的學科,是積累的過程。比如3和2誰大誰小,孩子都是在學前的生活中慢慢體會,水到渠成。如果家長指望用一周的時間讓孩子死記硬背10個數字都分別是多少,哪個大哪個小,還是挺費勁的。

如果家長不在幼兒園階段給孩子做啟蒙教育,孩子在學前沒有掌握簡單的拼音,漢字,加減法,到了小學真的會非常吃力。

很多家長會說:「上了小學老師會慢慢教的,不用太焦慮,一個星期學習『一、二、三、四、五』的漢字和『1、2、3、4、5』的數字,肯定沒有問題。」

對!但是這一個星期,除了有「一、二、三、四、五」的漢字,有「1、2、3、4、5」的數字,還有「A、B、C、D、E」的字母,還有「a、o、e、i、u」的拼音,有的學校還有小語種教學。一個科目看似不難,但是四五個科目並駕齊驅,沒有點幼小銜接基礎,剛上小學的第一個月,家長和孩子都會非常焦慮。


一年級新生媽媽親歷:原來真實的幼小銜接是這樣的!


學習方式:要適應指讀


除了學習的內容,還有學習的方式也需要適應過渡。

習慣給孩子讀繪本的媽媽都知道,在給孩子讀繪本的時候,最好不要指讀,因為那樣會讓孩子分心,割裂孩子的注意力。但是小學讀課文,不管是哪種語言,都要求指讀,因為指讀是非常快的讓孩子認字的辦法。

沒有養成指讀習慣的孩子,在上小學之前,也要讓孩子適應指讀的習慣。兩種閱讀方式都接受更好,否則一上學,老師就要求指讀,孩子也很難適應。

在這一點上,我家就遇到了麻煩。兒子沒有指讀的習慣,但是每天的英語作業都是指讀課文10分鐘,孩子在讀課文的時候,我們每天都要提醒,不錯眼珠的盯著,用了很久,他才習慣了指著書念課文。無疑,記憶和認字的速度都比習慣指讀的孩子要慢。


體育項目:跳繩要學起來


跳繩項目是小學必備體育項目。但在幼兒園階段,只有公立幼兒園會教,很少有私立幼兒園會教孩子跳繩。

在小學開學的第二周左右,體育老師就會要求孩子拿著跳繩上課。(通常在錄取通知下來的時候就會通知家長準備文具,像準備練習本,鉛筆一樣,跳繩也是必備的)。

為了迎合小學需求,社會上的幼小銜接機構也會把跳繩作為必教項目,所以上過學前班的孩子一般都會跳繩。

跳繩是一項對協調性要求很高的運動,並不是那麼好學,需要訓練好一陣兒。如果沒有接觸過跳繩這項運動的孩子,上學就需要花更多的時間練習。而小學的時間,非常緊張,用在了跳繩上,其它地方就要縮減。

如果第二年要上小學了,孩子還不會跳繩,家長最好能夠有意識的幫助孩子了解跳繩、學習跳繩,這將會大大提高開學後孩子適應學校的效率。

一年級新生媽媽親歷:原來真實的幼小銜接是這樣的!


自理能力和習慣


自理能力和好的生活習慣已經是老生常談了,我其實很重視孩子這方面的能力,但即使是這樣,孩子上學後我內心依然有很大的落差。

開學第一周,孩子把小黃帽丟在教室的角落裡不見了。孩子就去問老師:「您看見我的帽子了嗎?」我一度覺得孩子這樣做非常好,知道向老師主動尋求幫助。

誰想到,老師竟然發來微信,讓我好好鍛煉孩子的自理能力,不要什麼事情都找老師解決。

並不是老師無情、不負責任,而是老師在幫助孩子們進入角色。上了小學以後,從家長到孩子,都要認清一個事實:孩子上學了,不再是個幼兒園的孩子。不能喝水要老師,吃飯要老師惦記,出門之前老師提醒加衣服。在小學,這些都是要孩子自己想著的。

當時我也是很不理解的,但是後來我發現,這正是小學和幼兒園的不同。小學,主要的任務就是學習,非常明確!

所以在學前,當幼兒園或者學前班強調要鍛煉孩子的自理能力的時候,家長一定不要為了應付任務而完成,不要形式主義,流於表面功夫,因為上了小學以後,它將不再是一個口號。


美術:不是天馬行空,而是如實畫像


上了小學以後,給我觸動最大的就是對於美術的看法。

孩子在2歲多的時候,父母為了開發孩子的潛能,就會讓孩子以各種形式接觸美術。從圖形認知,到啟蒙塗畫,到認識顏色,到釋放想像力的亂塗亂畫,種種形式都可以歸類於美術。

孩子三四歲的時候畫畫,我們一般不會給孩子設限,讓他不拘泥於顏色、圖形,充分釋放想像力。

很多家長覺得:「我從小就很重視讓孩子通過美術來釋放想像力和挖掘潛力,上了小學以後,畫畫也不是問題。」

但是小學的美術和學前的美術完全不一樣。幼兒園那種啟發式,放飛自我式,鼓勵式的畫法在學校行不通。

開學第一周,我們就接到了第一個美術任務——手抄報。對於手抄報的要求就是,主題鮮明而健康、要有成段的文字,插圖中規中矩,越像越好。比如手抄報的主題是中秋,那麼你畫個兔子就一定要是個兔子

一年級新生媽媽親歷:原來真實的幼小銜接是這樣的!


如果把兔子畫成藍色,在小學,沒有人會說「這孩子想像力真豐富」,如果碰到一些教學質量沒那麼好的學校,或者遇到素質並不高的老師,這種天馬行空的畫畫方式甚至會受到批評。

在學校,中規中矩,畫什麼像什麼的孩子會更受歡迎。

很多畫風天馬行空,不拘泥於小節,被誇想像力豐富的孩子,上學後在學校力求真實的畫風要求下,都會感到不適應。他們也許無法接受學校對於「好」的標準,這種認知上的差距,也只能幫孩子接受。

一年級新生媽媽親歷:原來真實的幼小銜接是這樣的!


而孩子需要適應的,還有很多



比如遲到:老師說7:30分到校,如果遲到,就是會嚴重到全班點名批評;比如紀律:,老師說上課不能說話,即使孩子是有原因的,也是破壞了課堂紀律。

老師說的話,就是說一不二,不再有質疑的餘地。

很多倡導國外平等教育的媽媽,都喜歡給孩子發言權,鼓勵孩子提出不同見解,有自己的思考。可是在這種寬鬆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可能會很不適應小學說一不二的紀律要求。

小學是一個強調共性的地方,他們更多的是抓孩子的學習而不再像幼兒園一樣,重視孩子的個性發展。

所以,幼小銜接在我看來,不是一類機構的名字,也不是孩子掌握了多少知識,而是家長應該充分重視孩子的思想轉變和心理落差。

學前班不是必須上,但是從幼兒園大班起,就要讓孩子開始從各方面過渡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