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為什麼今天還要讀《論語》?羅振宇《知識就是力量》給出答案

為什麼今天還要讀《論語》?羅振宇《知識就是力量》給出答案

從《知識就是力量》看電視傳媒與知識服務業如何攜手推廣經典文化

9月28日,第2569個孔子誕辰紀念日。全國各地的人們以祭孔典禮、國學講座等各式各樣的方式,紀念這位至聖先師。作為媒體內容的創新者,知識服務應用得到App聯合江蘇衛視與愛奇藝,在9月28日這一天推出了《知識就是力量》孔子誕辰特別節目。在這檔原創「硬派」知識脫口秀節目中,主講人羅振宇帶領觀眾重新認識孔子思想的對當今社會的深遠意義,更是真摯的發起號召:今天的每一個人,都應該好好讀一讀《論語》。

重新認識孔子:當下時代的人生導師

孔子作為儒家大師的身份已被大部分國人接受並傳頌,《論語》中的名句對我們來說也並不陌生。然而,站在今天研究兩千多年以前的這位聖賢,我們需要知道的絕不僅僅是「孔子是誰」,更應該了解「孔子留下了什麼」,以及「與我有何關係」。我們是否能在《論語》及孔子智慧的指導之下,活的更好,更通透——讓孔子的形象突破以往的標籤,是這期節目的宗旨所在。

《知識就是力量》這期孔子誕辰特別節目,第一個難能可貴之處就在於其艱難而誠懇地嘗試回答了後兩個問題。羅振宇用生動的講述結合舞台視聽藝術的輔助,帶領觀眾穿越古今,溯源孔子及其思想如何深刻影響了中華文明的傳承和發展,在節目的解讀中,孔子開拓了「全民學習」的先河,給予了非貴族階級的普通人學習的理由和目標——「君子」人格;此外,對於《論語》中的金句,如「中庸」、「溫故而知新」等,羅振宇也有全新的解讀和領悟。

正如羅振宇在節目中所說,《論語》讓中國人了解自己,也讓人類了解中國。孔子及其思想早已融入中國人的精神底層,而孔子提出的諸多人生智慧,在今天仍然具有普適的指導意義與實用價值。《知識就是力量》帶領觀眾重新審視今人與孔子的關係,發現孔子思想的當下價值,這或許將點燃許多人研究孔子思想、學習傳統文化的熱情。

相比於憑弔某個人,更深入地去了解這個人和他的思想,或許才是對其最大的致敬。而站在媒體以及知識傳播者的位置上,通過種種有儀式感的活動提醒民眾銘記一位偉人,與喚醒民眾對這位偉人及其思想的研究慾望,兩者同樣重要。在孔子誕辰日這一天,《知識就是力量》以這樣一種獨特而誠懇的方式致敬聖賢,同時啟迪觀眾,可謂煞費苦心。

知識服務牽手大眾媒介,引領觀眾學習中華文化經典

《論語》是孔子思想智慧的結晶,也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重要的典籍之一。令人擔憂的是,這部經典在當代中國卻陷入美玉蒙塵的尷尬境地。在國家統計局上海調查總隊2015年針對上海市民的一項調查中,僅有27.6%的受訪者表示讀過《論語》,與此同時卻有36.1%的受訪者讀過《簡·愛》,47.5%的受訪者讀過《鋼鐵是怎樣煉成的》,61.4%的受訪者讀過《紅樓夢》。

造成上述結果的原因十分複雜,其中一個無法迴避的原因是《論語》被符號化太久,在新的大眾文化語境下遠離了普羅大眾,令大多數人失去了閱讀和讀懂它的慾望。

《知識就是力量》節目的第二個難能可貴之處,就是抓准了大眾心理的痛點,通過深入淺出的表達將《論語》還原成了一部具體的、具有普適意義和實用價值的作品,消除大眾對這部經典的誤解,讓高高在上的《論語》變得親近了。比如對「中庸」的理解,並不是差不多先生,而是「剛剛好」的智慧;比如「知」字的全新拆解,是真實的掌握並管理,而並非粗淺的理解而已。

《論語》中的智慧到今天依然可以指導我們的生活,這就是《知識就是力量》給出的今人必須閱讀它的一個重要理由。除此之外,節目還提出了另外兩個理由:其一,中國的強盛會讓《論語》這一中華原典越來越重要;其二,中華文明的所有密碼都在《論語》里,這是了解中國人的最便捷通道。基於這三大理由,羅振宇反覆邀請所有觀眾:一定要學習《論語》。近期,《知識就是力量》出品方得到App還邀請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靳大成老師推出《靳大成論語講讀》在線課程,通過互聯網知識服務的創新方式,帶領普通人從頭到尾理解《論語》。

作為知識服務領頭羊,得到App探索出了一條將知識服務與大眾媒介相結合,推動中華文化經典重新煥發生命力的道路:以電視為媒,用通俗的形式吸引大眾認識和親近經典、產生求知慾望,同時通過創新型的互聯網知識服務降低學習門檻,把人們真正領進學習的大門,形成了一個從認識經典到學習經典的閉環。

反駁」知識無用論「,《知識就是力量》啟迪觀眾發現真知

近年來,輿論場上出現鼓吹「知識無用論」的反智主義思潮,一些人抱怨在學校和書籍中所學的知識無法應用於工作和生活,不如不學,甚至不乏「讀書不如殺豬」、「數學滾出高考」等荒唐論調。

《知識就是力量》這檔節目定調於「一切人生難題,知識皆有答案」,有力反駁了「知識無用論」。每一期節目都從大眾日常生活的困擾入手,例如「怎樣成為上進的人」、「得罪了人怎麼辦」、「怎樣讓孩子愛上學習」等,交付經濟學、心理學、社會學乃至互聯網產品學界提供的系統性知識解決方案。通過這樣的方式,《知識就是力量》打通日常生活和學界研究,讓觀眾發現:知識不是殿堂里的陳列品,而是能夠廣泛運用於現實生活,這就是知識的力量。

在娛樂化浪潮的衝擊下,《知識就是力量》堅守住了傳媒產品的社會責任,激發了觀眾追求知識與終身學習的熱情。得到App、江蘇衛視與愛奇藝的跨界聯合,也讓我們看到了現代知識服務業與電視傳媒業通過緊密協作,闡發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新思路。

中華文明的所有密碼,都在《論語》這本書里。敬請期待周五晚21:10,江蘇衛視硬派知識脫口秀《知識就是力量》,22:05愛奇藝同步放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誰是神經病 的精彩文章:

斯琴高麗《人間煙火花小廚》開機 多棲發展
《真相吧花花萬物》7月6日首播 揭露「物慾」時代的真相

TAG:誰是神經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