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孔子誕辰: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人生導師

孔子誕辰:每個人都是自己的人生導師

現在許多家長為了孩子能考進好大學,從小學起就為孩子選名校,擇名師。

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他們拼盡血本,只為買到一套學區房。進不了名校的,還要花重金讓孩子上各類名師補習班,不給孩子留出任何自我主導的空間。

然而把孩子交給名師、名校,就萬事大吉了嗎?實不其然。因為孩子最終成為什麼樣的人,除了家庭教育、學校培養的影響外,還有一個自我塑造過程。甚至起決定作用的還是這最後的階段,將貫穿一個人終生。

我們都知道,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被稱為「天縱之聖」「萬世師表」,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名。卻不曾聽說孔子是誰的弟子,孔子的老師又是誰?這是因為孔子實際上就沒有過正式的老師。孔子一生真正的老師是他自己。

孔子本是貴族後裔,三歲喪父後,被趕出家門與生母相依為命。母子生活艱難,除了母親為他開蒙,外祖父教他讀書識字外,根本沒有進過正式的學校,所以也沒有真正的老師。

為了謀生,他小時侯學會了很多粗活。但他十五歲時忽然對學習產生了濃厚興趣,立志於學習。他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他除了向書本學習,也向身邊一切有一技之長或者學問淵博的人虛心學習,甚至不遠千里去求教。

其中流傳很廣的有孔子千里「問道」於老子的故事。說孔子年輕的時候,雖然已經是遠近聞名的老師了,但他總覺得自己的知識還不夠淵博。

三十歲的時候,他離開家鄉曲阜,不遠千里去洛陽拜大思想家老子為師。那時交通不發達,孔子風餐露宿,日夜兼程,幾個月後,終於走到了洛陽。

老子早已經迎候在路邊。老子不解地問:「仲尼,你研究學問不比我差,為什麼還要拜我為師呢?」孔子說:「學習是沒有止境的。您的學問淵博,跟您學習,一定會大有長進的。」

從此,孔子每天不離老子左右,隨時請教。老子也把自己的學問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他。當孔子告別老子回到家鄉以後,他的弟子問孔子,老子這人怎麼樣?知識淵博嗎?修養高深嗎?

孔子對弟子們說:我知道鳥能飛,魚能游,獸能走,如果想要抓住他們,就應該用箭射鳥,用網捕魚,用叉抓獸。

但天上的龍,我卻不能知道他為什麼可以乘著風雲飛到天上去的。我見到的老子,就像龍一樣。不知道用什麼方法才能將他捕獲。他的知識實在是太高深莫測了。

山不辭土,故能成其高;海不辭水,故能成其深!

孔子雖無正式的老師,但他在周遊列國時,有過多次拜師請教學問的故事和記載:

他曾向郯國的國君郯子請教過少皞(hào浩)氏(傳說中古代帝王)時代的官職名稱;向萇弘——東周敬王時候的大夫,請教過古樂;向襄——春秋時魯國的樂官,學習彈琴;向老聃,即老子,春秋時楚國人,思想家,道家學派創始人,請教過禮儀。

他最小的老師項橐僅有七歲,是春秋時期莒國(今山東省日照市)的一位神童,孔夫子因他聰敏博學,把他當作老師一般請教。而和師襄學琴「三月不知肉味」的故事更是家喻戶曉。

他學習了禮(禮儀)、樂(音樂)、射(射箭)、御(駕車)、書(識字)、數(計算)等六種才藝,學習了做人的道理,並深入探究社會規律。

他在學習過程中確立了自己的終身理想和人生使命——推行「仁」,他在那個亂世勸導君王施行仁政,渴望國家安定有秩序,人民過上幸福的生活;雖碰得頭破血流也不改其志。

他創立了儒家學說,開創私學,成為萬世師表,而他自己一生真正的老師卻是他自己。

孔子的故事告訴我們:每個人都是自己人生的導師。我們想成為什麼樣的人,有著什麼樣的夢想,都要靠我們自己去實現。

作為家長,我們對孩子的干涉和控制要懂得適可而止;作為孩子,不論你前面的家庭教育、學校培養階段如何,都不必驕傲和自餒。因為你都必將回歸到自我塑造的階段。這才是人生最重要的階段。

前兩個階段其實都是為這個階段服務的——激活你內心的力量。而這個階段,自己才是自己終生的老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儒學 的精彩文章:

提升內心的品格 需要一生的時間
情與法的抉擇:多一些寬容 少一些歧視

TAG:騰訊儒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