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中醫臨床中的八會穴有多神奇?它們幾乎覆蓋全身疾病。善用八會,灸治百病!

中醫臨床中的八會穴有多神奇?它們幾乎覆蓋全身疾病。善用八會,灸治百病!

中醫認為,人體經絡是運行全身氣血、聯絡臟腑、溝通上下內外的重要通道,堪稱「藥房」,上面的穴位好比「中藥」。所以,當身體出現故障時,只要調理相關的經絡穴位,癥狀就會大有緩解。

不過,人體一共有365個穴位,要想全部掌握,實在難如登天。所以,在艾灸養生時,我們要知道用巧勁兒,也就是要抓主要矛盾。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留意,儘管人體穴位很多,但我們最常用的也就那二三十個。在這之中,有八個穴位因其神奇的功效,備受歷代醫家推崇,並且它們治療範圍很廣,幾乎覆蓋全身疾病。

這八個穴位,就是八會穴。

八會穴首創於《難經》,是指臟、腑、氣、血、筋、脈、骨、髓精氣分別所會聚之處的八個腧穴。具體而言就是:臟會章門,腑會中脘;氣會膻中,血會膈俞;筋會陽陵泉,脈會太淵;骨會大杼,髓會絕骨。

八會穴與其所屬的八種臟器組織的生理功能關係密切,故而,在臨床方面,凡與此八者有關的病證,均可選用八會穴治療。比如,臟病取章門,腑病取中脘,各種出血病證取膈俞。此外,《難經·四十五難》記載:「熱病在內者,取其會之穴也。」這就說明,八會穴還能治療相關熱病。

由於八會穴治療範圍廣、適用病症多、艾灸效果好,故而,在辯證配穴時,經常將它們作為主穴重點艾灸。作為艾灸之人,八會穴不可不知,不可不用。

那麼,八會穴有哪些臨床應用呢?

1、臟之會——章門

穴位位置:第11肋遊離端的下方。共2穴。

臟會章門。章門屬肝經,既是臟之會穴,又是脾之募穴,具有疏肝健脾、調氣活血之功效。

適用病證:

脅痛、黃疸等肝膽病證;

腹脹、腸嗚、泄瀉、嘔吐、痞塊等脾胃病證。

臨床上,還常取此穴治療急慢性肝炎,胃炎,腸炎,急慢性膽囊/膽道疾患所致的脅痛黃疸,肝脾腫大,膽道包塊等。

2、腑之會——中脘

穴位位置:前正中線上,臍中上4寸。共1穴。

腑會中脘。中脘屬任脈,既是腑之會穴,又是胃的募穴(六腑皆稟於胃,由此可見其重要性),同時還是小腸經、膽經、胃經、任脈的交會穴,故而能治胃腑諸疾,具有調理中焦、行氣活血、清熱化滯之功效。

適用病證:

腹痛、腹脹、呃逆、泛酸、泄瀉等脾胃病證;

癲狂、失眠。

臨床上,根據寒熱虛實的不同,可將中脘作為主穴,搭配命門、腎俞、肝俞、脾俞、胃俞、足三里、內關、合谷、太沖、關元等穴,有效培補後天。

3、氣之會——膻中

穴位位置:前正中線上,平第4肋間,兩乳頭連線的中點。共1穴。

氣會膻中。膻中屬任脈,既是氣之會穴,又是心包之募穴,《難經·八難》有云:「氣者,從之根本也」,故而膻中有「上氣海」之稱。中醫認為「諸氣者,皆屬於肺」,肺朝百脈,居胸腔最高部位,其本性不耐寒熱,易被外邪侵襲,故而出現哮喘等肺部不適癥狀時,首選膻中,可以寬胸理氣、降逆化痰。

適用病證:

氣喘,胸前,胸悶、心悸、心煩、咳嗽等心肺部病證;

乳少、乳癰;

呃逆,嘔吐。

臨床上,以膻中配華蓋,主治短氣;配天井,主治心胸痛;配中脘、氣海、足三里、乳根、支溝,主治吐血;配心俞、內關,治療心絞痛;配肺俞、天突、尺澤、列缺,主治肺部疾患。

4、血之會——膈俞

穴位位置:第7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共2穴。

血會膈俞。膈俞屬膀胱經,靠近橫膈膜,位居心俞之下,肝俞之上,心主血,肝藏血,故而具有活血通絡、調血理氣、清熱涼血之功效,適用於各種血症。

適用病證:

嘔吐、呃逆、氣喘、吐血等上逆之證;

貧血;

癮疹,皮膚瘙癢;

潮熱,盜汗。

臨床上,針對逆反性食道炎並發嘔吐、胃脘痛等症,首選膈俞,再搭配其他背俞穴,療效很好;對於初期蕁麻疹引發的瘙癢,也可艾灸膈俞以清熱涼血;經常艾灸膈俞,還能調節血壓和血糖。

5、筋之會——陽陵泉

穴位位置: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處。共2穴。

筋會陽陵泉。陽陵泉屬膽經,既是筋之會穴,又是膽經的合穴,具有清肝利膽,舒筋活絡之功效。

適用病證:

黃疸、口苦、呃逆、嘔吐、脅肋疼痛等肝膽病證;

下肢痿痹、膝髕腫痛等下肢、膝關節疾患;

肩痛。

6、脈之會——太淵

穴位位置:在掌側腕橫紋橈側,橈動脈的橈側凹陷中。共2穴。

脈會太淵。太淵屬肺經,既是脈之會穴,又是肺經的母穴及原穴,是肺經原氣流注之處,具有調肺止咳、通脈理血之功效。「虛則補其母」,艾灸太淵既可補肺氣之虧損,又可滋肺陰之虧耗,適用於久病體弱、肺虛諸證。同時,由於太淵是臟腑脈氣會聚之處,因此具有調氣血、通血脈、助心脈搏動之功,故可用於心脈瘀阻的心痛心悸、無脈症。此外,由於太淵位於腕部,還可舒筋利節、通經活絡,治療手腕疼痛無力。

適用病證:

咳嗽、氣喘等肺系病證;

無脈證;

腕臂痛。

臨床上,常用太淵搭配列缺、天突等穴,治療咳嗽、氣喘;搭配內關、心俞,治療無脈症。

7、骨之會——大杼

穴位位置:第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共2穴。

骨會大杼。大杼屬膀胱經,作為骨之會穴,主治骨病,具有疏風清熱 、強筋壯骨之功。

適用病證:

咳嗽;

項強,肩背痛。

臨床上,上肢痿者,常取大杼、肩髑、曲池、合谷。

8、髓之會——絕骨(懸鐘)

穴位位置: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緣。共2穴。

髓會絕骨。絕骨又名懸鐘,屬膽經,具有通經活絡、強筋壯骨之功。

適用病證:

半身不遂,頸項強痛,脅肋疼痛;

痴呆,中風。

臨床上,常用懸鐘搭配環跳治下肢痿情;還可搭配足三里、三陰交等穴,治療寒濕腳氣。

八會穴,堪稱艾灸之人必知的入門穴位,除了能治療所在經脈的病症之外,還具有特殊的治療效果,今天,中醫專家對它們給予了越來越多的關注,並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善用八會,效果翻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艾灸匠心居 的精彩文章:

灸脾經,灸掉慢性病!
現代社會,不孕不育為哪般?艾灸助你「好孕」!

TAG:艾灸匠心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