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代書法名家名帖選——《與原伯帖》

歷代書法名家名帖選——《與原伯帖》

歷代書法名家名帖選——《與原伯帖》

陸遊(公元1125年—公元1210年),字務觀,號放翁,漢族,越州山陰(今紹興)人,尚書右丞陸佃之孫,南宋文學家、史學家、愛國詩人。

陸遊生逢北宋滅亡之際,少年時即深受家庭愛國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時,參加禮部考試,因受秦檜排斥而仕途不暢。宋孝宗即位後,賜進士出身,歷任福州寧德縣主簿、敕令所刪定官、隆興府通判等職,因堅持抗金,屢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應四川宣撫使王炎之邀,投身軍旅,任職於南鄭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陸遊奉詔入蜀,與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繼位後,升為禮部郎中兼實錄院檢討官,不久即因「嘲詠風月」罷官歸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寧宗詔陸遊入京,主持編修孝宗、光宗《兩朝實錄》和《三朝史》,官至寶章閣待制。

陸遊在南宋詩壇上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南宋初年,雖然局勢危急,但士氣尚盛,詩壇風氣也頗為振作;隨著南宋偏安局面的形成,士大夫漸趨消極,詩壇風氣也變得萎靡不振,吟風弄月的題材走向和瑣細卑弱的風格日益明顯。陸遊對這種情形痛心疾首 ,他高舉起前代屈、賈、李、杜和本朝歐、蘇及南渡諸人(呂本中、曾幾等)的旗幟與之對抗,以高揚愛國主題的黃鐘大呂振作詩風,對南宋後期詩歌產生了積極的影響,江湖詩派中的戴復古和劉克莊都師承陸遊。到了宋末,國破家亡的時代背景更使陸遊的愛國精神深入人心。

陸遊的詩歌,對後代的影響也是深遠的。特別是清末以來,每當國勢傾危時,人們往往懷念陸遊的愛國主義精神,陸詩的愛國情懷也因此成為鼓舞人民反抗外來侵略者的精神力量。陸遊寫山水景物和書齋生活的詩篇,因描寫細膩生動、語言清新優美,也頗受明、清詩人的喜愛。陸詩中對仗工麗的聯句常被用作書齋或亭台的楹聯,也說明陸遊的這一類詩篇在後代擁有廣大的讀者。

在陸遊的一生中,除了詩文外,書法是他理想的寄託和永遠的追求。

從其有關書法的詩作和存世的書法手跡、碑帖看,陸遊擅長正、行、草三體書法,尤精於草書。陸遊的正體書法,師從晉唐法帖 ,沉雄渾厚,極富神韻,有明顯的顏真卿楷書筆勢;其行書、草書,取法張旭、楊凝式 ,又受蘇軾、黃庭堅、米芾等人的影響,更多追求人品和精神上的契合,講究對比的變化和節奏。

陸遊的書法簡札,善於行草相參,縱斂互用,秀潤挺拔,晚年筆力遒健奔放。朱熹稱其「筆札精妙,意致深遠」。其《自書詩卷》,仍然保留早年學習顏真卿、蘇軾書法的筆法風格和習慣用筆,但又明顯地融會楊凝式行書、張旭草書的長處,無論是用筆、結字和布白都與其詩渾然一體,明人程郇題跋為「詩甚流麗,字亦清勁」 ,是難得的書法佳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自家講譚 的精彩文章:

歷代書法名家名帖選——《天馬貼》
歷代書法名家名帖選——雙鉤《蘭亭序帖》

TAG:自家講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