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中國經濟史研究》2018年第5期

《中國經濟史研究》2018年第5期

主編:魏眾 本期值班主任:王小嘉

·目錄·

1.盧華語:先秦時期編織業芻議

·經濟史青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選萃·

2.石洋:秦漢時期借貸的期限與收息周期

3.皇甫秋實:中美工商業協進會與戰後中美經濟關係

4.方書生:1908—1948年上海工業總產值再估算

·改革開放40周年的回顧與展望·

5.繆德剛:從計划到市場:20世紀80年代中國價格改革思路的形成

——以1984年中青年經濟科學工作者學術討論會為中心

6.付明衛 薛仙玲: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醫療行業中政府與市場關係的演進

7.魏明孔 豐若非:改革開放40年中國經濟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國家社科基金成果·

8.李光偉:清代江蘇田賦積欠蠲免研究

·專題論文·

9.王曉龍:論宋代地方政府行政成本問題的特點及啟示

10.郝振宇:西夏農村家庭生計問題述論

11.王丹莉:工業布局調整中的中央與地方關係:解讀「大躍進」時期的財政放權

12.許天成 瞿商:中國農地地權變遷的歷史考察與當前「新集中」趨勢的分析

·學術評論·

13.任智勇:《中國近代關稅收入與分配統計》校勘記

14.曹樹基:傳統中國地權問題再討論——對劉志相關批評的回應

15.結構性收入視角下中國農村居民收入流動性研究楊園爭(封二)

16.第五屆全國經濟史學博士後論壇徵稿啟事(封三)

17.書訊

·擴展目錄·

1.盧華語:先秦時期編織業芻議

【內容提要】編織業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瑰寶。2002年9月至12月,考古工作者對浙江蕭山跨湖橋遺址進行第三次發掘時,出土了距今7 000—8 000年的編織物,證明我國編織的肇始最遲不晚於距今7 000—8 000年前,而其實際,當更悠遠。先秦時期,編織生產分官營和私營兩大類,官營包括中央和地方兩亞類,一般都是規模生產,以作坊形式進行;私營也有營利和自用兩亞類,前者以個體或作坊形式生產,後者則主要是個體生產。無論官營和私營,由於時代不同,生產條件和環境不同,各個時代的生產類型及經營管理又各有不同內容及特點。編織品為政治生活、軍事裝備所必備,日常生活亦不可或缺。編織業不僅催生了紡織業,而且是社會生產的助推器,其作用和影響不容忽視。

【關鍵詞】先秦時期 編織業 官營 私營 助推器

【作者簡介】盧華語,西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教授。

【基金項目】本文為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創新團隊項目「中國傳統文化與經濟及社會變遷研究」(批准號:SWU1709112)階段性成果之一。

2.石洋:秦漢時期借貸的期限與收息周期

【內容提要】償還期限和收息周期是有息借貸立契時不可或缺的要素。該文通過爬梳史料,認為秦漢常見的借貸期限略分為超出或等於1年、不滿1年、以出行返歸為限3種。超出或等於1年的放貸,債權方主要是官府(或封君),面向初置產業的民眾,有較強的扶助和勸勉意圖。因其目的特殊,民間借貸中很少見。不滿1年的放貸,在秦漢時最流行。以出行返歸為期限的情況,可能存在於小吏上計等因公差旅中。關於收息周期,同樣能歸納為逐年、逐月和期滿收息3種。逐年收息,針對約期超出或等於1年的長期借貸,淵源於農耕生產的周期性。逐月收息,以工商投資性借貸為生長土壤。期滿收息,約期內無債務往來,是秦漢時最尋常的收息方法。

【關鍵詞】借貸期限 收息周期 每年收息 逐月收息 利率

【作者簡介】石洋,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出土文獻與中國古代文明研究協同創新中心助理研究員。

【基金項目】本文曾受到中國政法大學青年教師學術創新團隊支持計劃資助項目「大數據時代大分流的量化歷史研究」(批准號:16CXTD07)資助。

3.皇甫秋實:中美工商業協進會與戰後中美經濟關係

【內容提要】二戰結束前夕,戰後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引起美國工商界的濃厚興趣。為了把握戰後對華貿易和投資的機遇,中美工商業協進會應運而生。該組織吸引了眾多美國企業加入,不僅充分調動起會員企業的能動性,而且整合併優化了他們的資源,從而超越了單個企業的局限性,展現出強大的情報搜集能力和政治影響力,在重建戰後中美經貿框架的過程中扮演了不容忽視的角色。面對國民政府在戰後延續統制經濟的趨向,中美工商業協進會對訪美的中國政要積極施加影響,試圖引導國民政府在戰後採取保護私營企業、鼓勵外資外貿的自由主義經濟政策。儘管美國政府和美國企業家在中美洽商的過程中保持密切合作,但雙方在戰後對華投資的問題上也存在分歧。美國政府對華援助不但對美國私人投資構成威脅,還間接加劇了中國國家資本的膨脹,給美國私營廠商擴大對華貿易和投資製造了巨大障礙。中美工商業協進會基於自身主觀意願對中國經濟情報的選擇性搜集和傳播對美國政府和工商界均產生誤導,令他們忽視了戰後初期中國經濟的嚴峻形勢,並低估了美國企業進入中國市場的難度。

【關鍵詞】中美經濟關係 美國企業 中美工商業協進會 經濟情報

【作者簡介】皇甫秋實,復旦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基金項目】本文為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抗戰時期美國對華經濟調查」(批准號:16CZS046)階段性成果之一。

4.方書生:1908—1948年上海工業總產值再估算

【內容提要】近代上海工業總產值的估算,尤其是1936年以後,是海內外學界關注已久且有難度的一個議題。通過辨別近代上海工業總產值的各種統計及其估計值,可以發現學界以往研究均採用靜態慣性思路來估測動態發展的工業進程,且採用不甚完整準確的行業數據,推測20世紀30—40年代的上海工業發展,以至於總產值的估算偏離實情較大。本文藉助上海市檔案館所藏比較完整的工業用電量數據,在仔細地辨別與排除了相關干擾因素之後,對近代中後期上海工業總產值進行估算。根據相關的估算值得出1908—1948年上海工業總產值的變動,其中四個從高到低的峰值年依次為1940年、1948年、1939年、1936年,結果得到了歷史文獻的佐證。儘管這尚非近代中後期上海工業總產值的精準復原,更多地是一種時間序列上的相對估值,但可以修正已有的推測,也有助於進一步探究近代上海工業發展的進程、水準與趨勢性特徵。

【關鍵詞】上海 工業總產值 再估算 工業用電量

【作者簡介】方書生,上海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

【基金項目】本文繫上海社科基金課題「上海與近代中國工業研究」(批准號:2013WJL001)、國家哲學社會科學重大課題「中國近代企業制度的生成與演變研究」(批准號:14ZDB046)階段性成果之一。

5.繆德剛:從計划到市場:20世紀80年代中國價格改革思路的形成——以1984年中青年經濟科學工作者學術討論會為中心

【內容提要】十一屆三中全會後,中國共產黨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與此同時,為了適應國民經濟發展的需求,中國政府對原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單一價格制度進行了初步調整。至20世紀80年代初,扭曲的價格制度仍然制約著國民經濟的發展。農村經濟的發展凸顯了城市改革的落後,而價格改革是城市改革的關鍵點。在此社會經濟背景下,中青年經濟科學工作者學術討論會討論了當時中國經濟體制改革中的重大理論問題和現實問題,為20世紀80年代中國經濟體制改革提供了重要思路。其中,以「調改結合」為路徑的價格雙軌制改革思路引起了中國政府高層領導的重視。雖然價格雙軌制施行後伴生了一些負面的社會問題,但其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建設具有推波助瀾的作用。

【關鍵詞】莫干山會議 價格改革 雙軌制

【作者簡介】繆德剛,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

【基金項目】本文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登峰計劃中國經濟思想史特殊學科、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創新工程項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早期形成」階段性成果之一。

6.付明衛 薛仙玲: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醫療行業中政府與市場關係的演進

【內容提要】改革開放以來,與中國建立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大進程一致,中國醫療行業供方中公立醫療機構的比例下降,民營醫院數目已經超過公立醫院,公立醫療機構享有的經營自主權大幅增加,因而整個醫改進程是市場導向的。但是,在這一進程的某些時期,政府與市場的關係有變化,具體經歷了三個階段:1978年至1997年的「市場導向、監管缺位」,1997年至2009年的「兩相併重、探索前行」和2009年至今的「政府主導、干預回歸」。出現這種演變模式的根本原因是市場機制無效這種觀點在醫療行業盛行。十九屆三中全會推行的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對醫改中政府與市場關係的調整提供了可能。

【關鍵詞】政府與市場關係 醫改 市場主導 政府主導 信息不對稱

【作者簡介】付明衛,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薛仙玲,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碩士研究生。

【基金項目】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我國醫院行業市場機制有效性的實證研究」(批准號:17BGL170)階段性成果之一。

7.魏明孔 豐若非:改革開放40年中國經濟史研究的回顧與展望

【內容提要】改革開放40年是我國經濟史研究的黃金期,其研究成果不論是數量還是質量,均受到國際學術界的高度重視。本文回顧和梳理了40年來我國經濟史研究取得的重要成果,對一些代表性成果進行了評論,對這一時期經濟史研究的特點進行了總結,同時對於我國經濟史研究的未來進行了展望。

【關鍵詞】改革開放40年 中國經濟史 回顧 展望

【作者簡介】魏明孔,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豐若非,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

8.李光偉:清代江蘇田賦積欠蠲免研究

【內容提要】清代江蘇田賦居各省之首,但日益嚴重的積欠致其田賦不能足額上繳。清代江蘇田賦積欠歷經前期的不時蠲免到中後期的周期性蠲免。計量分析顯示,康雍乾三朝蠲免江蘇田賦積欠數額相當於免除該省9年額賦銀、1年額賦糧;清中後期積欠量激增,蠲免積欠銀、糧數額約佔同期全國普免積欠銀糧總額之17%、21%,居各省首位,相當於免除該省19年額賦銀、9年額賦糧。發軔於嘉道之際以迄清末的田賦緩徵與連年展緩是江蘇積欠衍生之主因。江蘇田賦積欠的發展與惡化,嵌入了錯綜複雜的財政體制機制與人為因素。

【關鍵詞】清代 江蘇 田賦積欠 蠲免

【作者簡介】李光偉,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副教授。

【基金項目】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清代田賦積欠與治理研究」(批准號:18CZS033)的階段性成果。

9.王曉龍:論宋代地方政府行政成本問題的特點及啟示

【內容提要】「行政成本」是現代行政學、管理學中涉及到的一個概念。狹義的政府行政成本是指政府機構用於自身建立和運轉的費用。廣義的政府行政成本包括政府機構用於自身組織及運轉的費用,以及在社會公共管理事務中所支出的費用與因行政行為失當給社會、環境等造成的隱性成本和無效成本之和。宋代地方政府機構數量之多、官員之眾、耗費錢物之廣,「三冗」問題之突出,為歷代之最,其行政成本問題呈現出五方面的特點:一是存在「精簡—膨脹」反覆循環的怪圈;二是地方政府行政成本存在明顯的地域差異;三是地方政府用於自身運轉需求的成本越來越高,用於社會公共服務支出的費用佔比日益降低;四是地方政府顯性的成本規模有限,而隱性成本消耗日益增高;五是地方政府非合理性解決行政成本的手段日益增多。這些特點對當今地方行政成本調控也具有一定的啟示和借鑒作用。

【關鍵詞】宋代 地方政府 行政成本 特點 啟示

【作者簡介】王曉龍,河北大學宋史研究中心研究員。

【基金項目】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宋代基層文官通考」(批准號:16JJD770017)、河北省高校青年拔尖人才項目「宋代地方政府公務接待制度研究」(批准號:BJ2016073)階段性成果。

10.郝振宇:西夏農村家庭生計問題述論

【內容提要】該文以黑水城社會文書、西夏法典和傳世文獻互相印證,對西夏農村家庭的生計問題進行討論。一般農村家庭土地數量在40—100畝左右。為耕作方便,農戶可通過買賣或租地方式將分塊土地進行整合,其實際土地量因土地自由買賣呈現動態變化。一般農戶擁有2—3頭左右的大型牲畜,基本可以滿足農耕需求;農具多種多樣,但鐵質農具一般需要購買。家庭收入以小麥、大麥等糧食為主,畝產約9石;家庭支出則主要有賦稅支出和日常生活支出。總體而言,西夏農村家庭的生活水平處於中下水平。

【關鍵詞】西夏 農村家庭 生產資料 家庭收支 生活水平

【作者簡介】郝振宇,西北大學歷史學院博士研究生。

【基金項目】本文為西北大學研究生自主創新資助項目「西夏農村家庭生計研究」(批准號:YZZ17052)的階段性成果之一。

11.王丹莉:工業布局調整中的中央與地方關係:解讀「大躍進」時期的財政放權

【內容提要】本文嘗試探討「大躍進」時期財政放權的核心內容、深遠影響及其真正動因。促成「大躍進」時期中央與地方財政關係轉變的一個重要因素是第一個五年計劃後期新中國工業發展戰略的細微調整,財政的放權緩解了中央政府的投資壓力,通過提高地方政府財權實現了工業再積累。中央與地方的財政關係,和新中國的工業化進程有著密切的內在關聯,央地財政關係服務於工業化進程並依工業化不同階段而適時調整。對於「大躍進」時期財政放權的認識和解讀不應僅局限於財政管理體制的層面,還應該更多地關注它與新中國工業化進程的內在聯繫及其對工業布局產生的長遠影響。

【關鍵詞】「大躍進」 財政放權 工業化 中央與地方關係

【作者簡介】王丹莉,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副研究員。

12.許天成 瞿商:中國農地地權變遷的歷史考察與當前「新集中」趨勢的分析

【內容提要】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農地地權在土地改革、集體化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制度變遷過程中呈現「分散—集中—再次分散」的歷史路徑。近十年來,農地地權在20世紀80年代普遍的分散後重新出現集中化趨勢,並且在不斷加速。「新集中」趨勢與集體化時期和20世紀80年代後分散經營基礎上的部分集中相比,具有完全不同的內涵。當前農地「新集中」不僅具有歷史邏輯和歷史動因,也是正在推進未完成的工業化和農業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關鍵詞】地權分散 地權變遷 「新集中」

【作者簡介】許天成,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經濟學院博士研究生;瞿商,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經濟學院教授。

13.任智勇:《中國近代關稅收入與分配統計》校勘記

【內容提要】晚清海關的奏銷統計數據20年前已由湯象龍先生完成,由於各種原因,這些數據被利用時錯誤迭出。筆者利用有關檔案從財政年度和統計口徑方面考察了湯先生數據形成過程中的一些問題,並以浙海關為例,依據現存資料校勘了有關數據。浙海關統計數據存在的這些問題,目下經濟史、社會史流行的大數據研究也當引起注意。

【關鍵詞】晚清海關 浙海關 湯象龍 關稅《中國近代關稅收入與分配統計》

【作者簡介】任智勇,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基金項目】本文系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清代商稅研究及其資料庫建設(1644—1911)」(項目號:16ZDA129d)階段性成果。

14.曹樹基:傳統中國地權問題再討論——對劉志相關批評的回應

【內容提要】針對劉志論文對我的誤讀與批評,本文再次解釋傳統中國的地權結構。本文強調,在劉志論文發表之前,學術界並沒有忽視地權的分割。我的產權模型解決了地租、押金與利率的關係。在這個模型中,普通租佃和永佃、田底、田面與典,可以在一個統一的框架中得到解釋。摘引零星資料,以人文主義的勇敢來挑戰社會科學的結構與體系,很不合適。

【關鍵詞】典 田面 田底 地權

【作者簡介】曹樹基,上海交通大學歷史系教授。

15.結構性收入視角下中國農村居民收入流動性研究楊園爭(封二)

16.第五屆全國經濟史學博士後論壇徵稿啟事(封三)

17.書訊

作者:《中國經濟史研究》編輯部

來源:中國社會科學網

責任編輯:張卓晶 排版編輯:張卓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社會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周星:為何2017年是中國電影最具有變異性的年頭?
「中國史學史研究的反思與展望」國際學術研討會在津舉行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