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我是佛系青年,斗戰勝佛的佛

我是佛系青年,斗戰勝佛的佛

太急著過標配的生活,本身就是一種對自己的懲戒。

01

相信你朋友圈也被《第一批90後已經出家了》或者是類似的「第一批90後」開頭的文章刷屏了。

下半年馮唐先生「油膩中年」的文章風頭還未褪盡,「佛系青年」又借著新世相的熱度開始刷屏了。

後來我才發現所謂的「佛系青年」跟宗教並沒有任何直接關係,不過就是借這個符號,講的是一種「怎麼都行、不大走心、看淡一切」的活法和態度。

約車,司機到門口也行,自己走兩步也行,這是「佛系打車」。

幹活,說我好也行,說不好也行,一切開心就好,這是「佛性上班」。

餓了,有啥吃啥,湊合就行,外賣送遲了我也不著急,這是「佛系吃飯」。

網購,搶著也行搶不到也行,即使有點色差也生氣,這是「佛系購物」。

可以,真的非常「佛系」。

前段時間去了一趟北京參加富書8周年慶典,結束後和富書全體成員一起前往古北水鎮遊覽司馬台長城。

因為北方的乾燥天氣我順便帶上保溫杯,結果就是因為拿著保溫杯的行為被團隊里的朋友們笑稱我是「保溫杯少年」「油膩的青年」,只剩下尷尬的我在寒冷的北風中獨自凌亂。

剛剛回到深圳,這篇「第一批90後已經出家了」的爆文已經應運而生,我看著手邊的保溫杯,心中良久莫名。

看著眼下廣為流傳的「佛系青年」,突然想起之前「葛優躺」、「保溫杯泡枸杞」、「脫髮90後」「90後中年了」種種熱議話題;

隨著社會物質文明發展到一定高度後,精神層面的各種形態也如同永不穩定的火山,隨時會在當下每個人的關注中爆發起來。

「佛系青年」的誕生與熱傳,這與當下年輕人的生活態度和心理預期的轉化絕對離不開關係。

02

想起剛剛在北京和一位朋友小聚一場。

記得此前這位朋友提過他們公司一個女同事,天天穿棉袍,時時擼手串,見人就樂呵呵,朋友說公司所有人都管她叫「大師」,現在想來原來這「佛系青年」早就有了。

隨著現代生活節奏的加快、事業追求的不斷提高、精神壓力大成為常態。

或許很多人都是一看這文章,心裡咯噔一下,即便是現實里活不成這樣,但也想給它點個贊,隨緣喜樂轉發一下。

看似與世無爭的「佛系」生活和工作方式一夜之間像烽火一樣被眾人引燃,其實不過是擊中了現代社會的一個痛點:累。

工作上累到不想花心思與無關的事情多費口舌,生活上累到不想為無關的人情浪費時間。

如果能刪繁就簡返璞歸真那是最好不過,但是遇上自己喜歡或者在意的地方會拼盡全力做到最好。

生活節奏快、事業追求高、精神壓力大已成為常態,而「佛系」的誕生反倒是給焦慮與無著的眾生豁開一個群嘲群諷的口子。

每一個青年人,正當二三十歲的年紀,應該是我們探求生活與世界的年齡,應該是享受人生中每一個激蕩與變革的年齡,但至少在我的身邊我很少看到過每天過的很開心的90後。

我們大多數人從一畢業開始,就為各種「人生規劃」奔忙著,買房、結婚、育兒、置業,將所有人普遍認同的價值觀一股腦地套在自己身上。

而國外的同齡人,畢業大多是Gap Yaer,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去尋找人生可能會有的未知。

太急著過標配的生活,本身就是一種對自己的懲戒。

買房、結婚、工作、實現夢想的變現壓力和崇尚精緻的利己主義之風氣,讓所謂的「第一批90後」更多地表現出一種深度焦慮與重度壓抑。

既然眾生皆苦,那就一切隨緣。

既然如夢如幻,那就心如明鏡。

既然到頭成空,那就萬事隨風。

既然第一批90後都活成這樣了,那就不爭不搶開心就好。

面對海量刷屏的「第一批90後」帶來的焦慮和危機,「90後佛系青年」的誕生彷彿是給了前者一個稍微緩解和自我慰藉的方式。

很多人都會說,如果現在的年輕人都是「一切隨緣」,那這個國家和民族的希望在哪裡?大可不必如此擔心。

羅曼羅蘭在《米開朗琪羅》中說道:「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英雄主義,那就是在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你別看那些「佛系青年」與世無爭不悲不喜,他們不過是一種看似戲謔實則理性的態度去面對一切。

唯有如此,才能笑著走下去,因為他們知道,沒有必要為不重要的人事去糾纏不清。

我突然想起了我上高中的時候,常常會看到關於「90後如何如何」,可是一代人終有一代人的使命,就像如今的我們看待「00後」一樣,請你牢記,

在任何時候,明天的太陽依舊會照常升起。

03

還是在北京,我和另外一個大學校友聯繫上了。

這位朋友在簡訊里和我說:「今年要是能再個幾百萬就能過個安穩年了。」

再想起上次一個將近而立之年還找我借2000千塊艱難度日的表哥。

這個世界真的是各家歡喜各家愁,同樣是為了錢發愁,一個是嫌一年掙幾百萬太少,一個是借2000塊錢都借不到。

有時候擁有的越多,可以選擇的反而越難,因為眼前的一切太多了,多到你不知道選擇哪一個。

這讓我想起了Facebook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同款直筒牛仔褲、黑色T恤衫,可能得有十幾條不止。從不在這穿著打扮上浪費太多心思。

可是他卻能以哈佛大學計算機和心理學專業輟學生的身份,通過創立Facebook經營運作擁有135億美元身價,成為2008年全球最年輕的巨富,也是歷來全球最年輕的自行創業億萬富豪。

正常青年也好,佛系青年也罷,但請守住一條,這個世界總要留一次給自己安放心靈的地方。

處處不堅持,事事隨大流,時時無所謂,日日磨洋工。那隻能是淹沒於人潮、人間失格。

返璞歸真的佛系生活,說的是一種斷舍離,是極簡主義的生活主義。是不與無關緊要的人爭論的做人準則,是把靈魂帶在身邊的行走方式。

佛家中有一段發人深省的公案,慧能法師去廣州法性寺,正值印宗法師講《涅盤經》,有幡被風吹動,因此有二僧辯論風幡,一個說風動,一個說幡動,爭論不已。

慧能法師便插口說:「不是風動,不是幡動,仁者心動。」

不從容,人生太急;太從容,空度年華。萬事萬物,其要在度。終日碌碌不是美好生活,但光輕輕鬆鬆不爭不搶,美好生活肯定也實現不了。

若是這一生真能做個「佛系青年」,我情願做一位「斗戰勝佛」,像那孫行者,身經百戰打頭陣,懲惡揚善心如佛,掃清天下濁。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

作者簡介:Ray先森,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簽約作者,我這半世未算趕,何妨迷路看風光。知乎、簡書、微博@Ray先森愛健身。本文首發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ID:FranklinReadingClub),百萬新中產生活學院

原創不易,隨心打賞

富書原創矩陣: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FranklinReadingClub),我屬貓(woshimiaoji),爸媽內參(shenduwenhua),富書(zhongchoudushu),出版暢銷書《絕不過低層次的人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 的精彩文章:

靠別人也許會舒服一時,但只有靠自己才能安穩一生

TAG:富蘭克林讀書俱樂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