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讓老年痴呆在我們這一代絕跡!干預治療獲突破,動物模型初見成效

讓老年痴呆在我們這一代絕跡!干預治療獲突破,動物模型初見成效

科學前沿觀天下 篤學明理洞寰宇

導語:近日,科學家在對阿爾茨海默病致病機理的研究過程中取得了新的突破,並找到了干預、治療老年痴呆症的全新方法,且在動物模型實驗中初顯成效。

全世界有4700萬(2015年數據)的老年痴呆症患者,預計到本世紀中葉這一數字將突破1.3億。在中國,老年痴呆確診人數突破1000萬大關,成為世界上老年痴呆症患者最多的國家。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許多疑難雜症被人類攻克、消滅,而老年痴呆卻仍然「一葯難求」…讓老年痴呆在我們這一代絕跡,成為了無數人的企盼!

讓老年痴呆在我們這一代絕跡!干預治療獲突破,動物模型初見成效

老年痴呆學名阿爾茨海默病,大體是由大腦神經功能逐漸喪失、神經元之間的交流障礙而引起的神經退行性疾病。神經元交流功能的喪失歸咎於兩種異常蛋白質的積累,β-澱粉樣蛋白和tau蛋白。通常來說,β-澱粉樣蛋白形成的團塊可以直接殺死腦細胞,同時也導致tau蛋白質紊亂並造成更嚴重的傷害。不過,β-澱粉樣蛋白聚集的條件仍然存在爭論,與大多數神經系統疾病一樣可能歸結為基因和環境的混合作用。雖然對這種模型的確切細節存有質疑,但β-澱粉樣蛋白毫無疑問是治療的關鍵點。

讓老年痴呆在我們這一代絕跡!干預治療獲突破,動物模型初見成效

最近,研究人員設法確定了蛋白質積聚和神經損傷之間的信號通路,為防止大腦失控退化的藥物提供了新的靶點。通過小鼠神經組織的系列實驗,研究人員確定了導致神經元修飾其突觸的生化變化也恰好增加了β-澱粉樣蛋白的產生。這意味著當蛋白質開始積累時,它會啟動一系列效應,迫使細胞拉入它們的突觸,從而在反饋迴路中產生更多的β-澱粉樣蛋白,最後導致失控。

讓老年痴呆在我們這一代絕跡!干預治療獲突破,動物模型初見成效

Dickkopf-1(Dkk1)蛋白質在損傷過程中起重要作用。這種抑製劑擾亂了兩種類型細胞信號通路之間的平衡,迫使神經元拆除神經之間的通信點,導致它們崩潰。β-澱粉樣蛋白增加Dkk1活性,有助於解釋為什麼蛋白質的積累會導致神經細胞發生創傷性改變。

讓老年痴呆在我們這一代絕跡!干預治療獲突破,動物模型初見成效

研究人員表示,「我們的工作揭示了阿爾茨海默病早期階段突觸丟失和β-澱粉樣蛋白之間的密切聯繫。一旦這種反饋循環失控,對於以β-澱粉樣蛋白為目標的藥物來說為時已晚,這可以解釋為什麼迄今如此多的阿爾茨海默氏症藥物試驗失敗了。」

該研究邁出了我們對阿爾茨海默氏症理解的重要一步,並突出了早期治療干預的重要性。在循環失控之前進行干預可能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方法,而且已經確定這種治療方法在小鼠試驗中是有效的。

讓老年痴呆在我們這一代絕跡!干預治療獲突破,動物模型初見成效

研究人員表示,一種叫做法舒地爾的藥物可以有效阻斷反饋循環,保護阿爾茨海默氏症動物模型中的突觸和記憶,同時減少大腦中β-澱粉樣蛋白的含量。希望研究早日進入臨床階段,期待老年痴呆會在我們這一代人徹底絕跡……

參考文獻:A role for APP in Wnt signalling links synapse loss with β-amyloid production,Translational Psychiatry,2018,volume 8, Article number: 179.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科學大觀 的精彩文章:

美國加州正在下沉……
中國量子技術將被反超?美科學家成功攻克量子計算機核心組件!

TAG:環球科學大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