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劉長卿《秋日登吳公台上寺遠眺》詩詞賞析

劉長卿《秋日登吳公台上寺遠眺》詩詞賞析

劉長卿《秋日登吳公台上寺遠眺》詩詞賞析

枯木

《秋日登吳公台上寺遠眺》

(作者註:寺即陳將吳明徹戰地)

【唐】劉長卿

古台搖落後,秋日望鄉心。

野寺人來少,雲峰水隔深。

夕陽依舊壘,寒磬滿空林。

惆悵南朝事,長江獨至今。

吳公台:在今江蘇省揚州市北。南朝宋時,沈慶之攻竟陵王誕時所築之弩台,後來陳朝名將吳明徹圍攻北齊敬子猷,增築以射城內,故名。唐代白居易《隋堤柳》詩:「土墳數尺何處葬,吳公台下多悲風。」

劉長卿(?— 789),字文房,漢族,河間(今屬河北)人。少居嵩山讀書,後移家來鄱陽最久。開元二十一年徐征榜及第。至德中,歷監察御史,以檢校祠部員外郎出為轉運使判官,知淮西嶽鄂轉運留後。觀察使吳仲孺誣奏,非罪系姑蘇獄,久之,貶潘州南巴尉。會有為辯之者,量移睦州司馬。終隨州刺史。(《唐才子傳》)

劉長卿生卒年未確論,登進士第也是頗有爭議。然而關於劉長卿的才氣眾口一詞,工於詩,長於五言,被權德輿稱為「五言長城」。劉長卿也頗為自負,嘗謂:「今人稱前有沈(佺期)、宋(之問)、王(勃)、杜(甫),後有錢(起)、郎(士元)、劉(長卿)、李(嘉祐),李嘉祐、郎士元何得與余並驅。」,每題詩不言姓,但書「長卿」,以天下無不知其名者雲。劉長卿的代表作為《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暮蒼山遠,天寒白屋貧;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這首《秋日登吳公台上寺遠眺》詩作於劉長卿旅居揚州之時。安史之亂爆發後,劉長卿長期居住的洛陽落入亂軍之手,詩人被迫流亡到江蘇揚州一帶,秋日登高,來到吳公台,弔古思鄉,有感而發。

「古台搖落後,秋日望鄉心。」,首聯化用南北朝時庾信的《枯樹賦》中的「搖落」,「桓大司馬(桓溫)聞而嘆曰:『昔年種柳,依依漢南;今看搖落,凄愴江潭;樹猶如此,人何以堪!』」。登上吳公台,看到秋風瑟瑟,樹葉飄零,不由得思鄉之情湧上心頭、

「野寺人來少,雲峰水隔深。」,吳公台上的山野寺廟人跡稀少,遠處峰巒疊嶂,山重水複,雲霧繚繞,家鄉縹緲,山水隔斷,因此有深遠之感。

「夕陽依舊壘,寒磬滿空林。」,吳公台上還遺存著古代堡壘,夕陽沿著頹廢的牆垣緩緩落下,山林中響起了寺廟的擊磬的聲音,給人一種寂寥和空曠的感覺,秋風中自然傳來陣陣寒意,猶如隨著鐘磬之聲逐漸瀰漫著山林。此聯對仗工整,沉博絕麗,深邃雋永,尤其是「依」「滿」二字傳神而凝練,意猶未盡,餘音繞梁。

「惆悵南朝事,長江獨至今。」,尾聯感慨物是人非,古代的戰場成了如今荒廢的牆垣舊壘和山野古寺,唯獨長江之水,一直在滾滾流淌。

詩人從秋日登台,遠眺故鄉,夕陽西照,野寺磬鳴,到弔古思今,莫不感慨世事變幻,古今興廢,物是人非,如今又是戰事頻仍,寄居他鄉,有家不能歸,空曠、蒼涼、寂寥、惆悵,處處流露出悲秋思鄉之情,洗鍊簡約,意境深邃,極富藝術感染力,堪稱劉長卿五言代表作之一。

2018/9/18榆木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易花得木 的精彩文章:

劉克崮教授建議「個人所得稅應該變成國民稅」值得商榷
歷史上有哪幾位帝王被謚號為「煬」

TAG:易花得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