賦予大腦一個終生的使命
自然之神力,非人類之穿鑿附會所能企及,怎一個「美」字了得!當我的朋友分享這幾張圖片給我的時候,我被震撼了。她說:「為了賣傢具開了一個微信公眾賬號,所以留意到當時天空的變化,就拍了下來。」這句無心的話告訴我們一個非常重要的信息:為什麼這麼美的景色也無法引起有些人的注意?為什麼在自己看來不過如此平常的東西,在有些人的眼中卻又如此意義非凡?受大腦支配的眼睛總是在尋獲自己想要尋獲的信息;如果不是它想要的,即便在其它大腦看來意義非凡,此一大腦也會表現索然無味,視而不見;如果是它想要的,即便在其它大腦看來興味索然,也必將視若珍寶。人與人之間的不同,說到底是每一個大腦所搜尋之信息的不同。對於成功來說,只不過是有的人終生漫無目的,有的人在一個唯一的方向上執著前行罷了。
如果大腦有一個定向的任務,那麼它將指導你的一切行動,不管是在我們看到的還是看不到的任何地方:想發現的眼睛才能發現,這是毋庸置疑的。這讓我想到了前不久在空間里發的另一篇名為《給大腦賦予一項使命》的文章。
為什麼一生只專註於一項事業的人,會很容易成功?原因很簡單,因為這讓大腦在潛意識裡長期存在一個使命,而這個身負唯一使命的大腦為之做了思維、行為上的一切指引和規劃。然而,這裡需要我們留意的是,大腦是有分區的,它包括:左腦、右腦和腦核心。潛意識裡肩負使命的大腦為右腦和腦核心。
邁克爾喬丹的投籃命中率之高,為我們所共知。但卻很少有人注意到邁克爾喬丹在投籃前的一個小小的動作,或者意識到了,但卻未能給這一小小的動作賦予它本應具有的重要意義。在投籃前,邁克爾喬丹總是要先拍幾下球,然後將球投出去。這樣一個簡單的動作,並非是多餘的,他在用這種方式,將投球的任務,從左腦轉移到右腦和腦核心。
左腦是我們的邏輯大腦,而右腦和腦核心則屬於我們的藝術中心。左腦的運算速率為每秒16次,而右腦的運算速率則為每秒50-300萬次。對於判斷的正確性來說,我們永遠不能依靠左腦,因為左腦的運算效率相對於右腦來說,實在是差得太遠了。左腦所能意識到到的,總是十六分之一秒之前的事情:左腦看不到眼前發生的事情。當然,右腦和腦核心之所以能夠發揮如此神奇的力量,則需要左腦不間斷地為之輸送經過計算了的邏輯信息,否則右腦也將難為無米之炊。
當不小心磕倒時,我們的手臂會在無意識中出現在最能保護我們身體主要部位的位置上,這個過程就是由右腦和腦核心來完成的。我們無法依靠左腦的邏輯運算去完成這一使命,因為它太慢了。
無意識的無比準確,猶如有時夢的無比準確性一樣,我們無法去尋找為什麼,因為屬於右腦和腦核心的這一過程無法被解釋。我們依靠無意識所能獲得的成功,長久以來被人所忽視,或被相當然地賦予了邏輯運算的左腦。兩百年前,哲學家尼采就曾經敬告過世人,說:「人們總是相當然地把自己投入到對其本能來說毫無準備的事業中去,依靠理性的分析與判斷行動,然而,這是無比危險的。」尼采準確地看到了左腦的局限,而意識到了右腦在人類意識和行為中的重要性。
在「你應該」、「我要」和「我是」之間,最高的境界乃「我是」。如何才能到達「我是」的境界?尼采說:「你想飛翔嗎,你要以天空為家嗎:那就把你最沉重的東西拋進大海!這裡就是大海,把你也拋到海里吧!」
電腦是二進位的,對於人腦來說或許也不會多於二進位。因此,對於我們的大腦來說,或許並不能同時賦予其更多的任務。拿破崙、亞歷山大大帝、腓特烈大帝、齊白石、徐悲鴻、秦始皇、漢武帝、韓信、尼采等等,他們都是一生只做一件事情的典範。雖然,在完成他們的歷史使命之後,他們一直以來的成功無疑都成了他們開創新事業的障礙,但是,這無損於他們以往所創立的事功。用一生只做一件事情,以此給我們的大腦賦予一項唯一的使命,這或許才是人們追尋了幾千年但卻依然未曾明確尋獲到的成功之道。(作者:徐明 涵明書院)


TAG:知識百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