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半導體產業是國家戰略之爭,沒有退路,這些問題不容忽視!

半導體產業是國家戰略之爭,沒有退路,這些問題不容忽視!

全文字數:2697閱讀時間:6分鐘

以史為鑒,半導體產業是國家戰略之爭,雖然,在目前的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體系下,尤其是在智能手機市場,中國已經形成了完整的電子產品製造產業鏈。不過以半導體行業的三類公司而言,中國企業尚扮演著規則追隨者的角色。

文|Aki

校對|落日

圖源|集微網

集微網消息,今年,中美貿易戰和中興禁售事件將中國集成電路產業推向了風口浪尖,如何發展中國集成電路產業成為了熱門話題,眾多資本和企業也開始投入這一領域。在這一背景之下,如何正視中國半導體產業目前所面臨的一些問題,找出解決之道,成為了未來發展的重中之重。

2018年9月27日,在廈門舉行的2018(第十屆)感測器與MEMS技術產業化國際研討會暨科研成果產品展上,廈門半導體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匯聯在題為《大格局、大視野看待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演講中給出了自己的觀點。

廈門半導體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匯聯指出,以史為鑒,半導體產業是國家戰略之爭。

1977年,美國國防部,美國所有的先進武器系統,都建立在無比先進的晶元技術上,而晶元業的生產規模必須由商業市場支撐,所以,美國必須保護晶元業的商業市場,由此產生了1977年至1992年的美日半導體之爭。

目前,中國的半導體產業也正面臨類似的處境。

全球半導體市場從來都不是一個完全競爭的市場,對於美國來說尤其如此。可以說,半導體是現代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還開拓了很多新的業務模式和產業,對美國的國防系統和軍隊實力也是重要的保證。

正是因為如此,美國才希望通過一系列的措施,比如2017年1月美國總統科技顧問委員會發布的《確保美國在半導體行業長期領先地位》,以達成抑制中國半導體產業創新、改善美國本土半導體企業業務環境和推動半導體接下來幾十年創新轉移的目的。

與此同時,2018年7月,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也啟動了美國「電子復興計劃」(5年),以支持下一代人工智慧硬體、應對摩爾定律終結、材料與集成等多個問題。

那麼中國應當如何應對歐美對中國的技術封鎖與限制呢?

王匯聯表示,想要處理這一問題,需要明白一點,近期業內有觀點認為,中國半導體產業資本過剩,項目標的估值虛高,從投資的角度而言,這一觀點並沒有錯。但是從產業整體角度而言,中國半導體產業已然面臨著資源錯配、投入不足、具有競爭力的企業得不到發展資源、研發資源等一系列問題。

發展集成電路產業,沒有退路

而要處理這些問題,應對歐美的技術封鎖與限制,王匯聯認為,就應當認清當前中國半導體產業的特點與發展態勢。

與美國、日本等國家政府扶持半導體產業相比,中國從2008年才啟動了科技重大專項,2014年發布國家規劃綱要,啟動國家大基金,相對於國外來說,滯後了20年。

基於相對完整的工業化基礎,歐美用了50多年建立起了半導體創新體系,全球化產業體系,並形成了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

而在王匯聯看來,中國多數高科技領域和企業都是由模仿發展,用跟隨壯大的。雖然,在目前的全球產業鏈和供應鏈體系下,尤其是在智能手機市場,中國已經形成了完整的電子產品製造產業鏈。

不過以半導體行業的三類公司而言,中國企業尚扮演著規則追隨者的角色。所謂的規則追隨者,他們對市場的控制力和與眾不同創新能力有限,但通過對需求的特別把握或對資源的依靠或者合理運用,可以在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甚至成為成功者。

同時,中美貿易戰和中興禁售事件也告訴我們,應當真正認識到自己的差距與不足,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工業化進程、國家產業安全、國防安全等,必須要發展集成電路產業,沒有退路。因為中國龐大的市場需求,使得發展集成電路產業成為必然趨勢,也符合經濟規律和產業發展規律。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雖然中國擁有巨大的戰略縱深,但是區域經濟發展不均衡,中國的高科技產業尤其是半導體產業,依然採取的是「群狼戰術」和「一哄而上」的典型中國式打法,這對於整個產業來說是一把雙刃劍。

王匯聯強調,隨著摩爾定律演進趨緩,雖然我們不斷加大了支持力度和資本動作,但是從整體上看,中國主動應對的能力、手段依然略顯稚嫩、生疏和不專業。

必須要面對的產業問題

隨著中國工業化、信息化的演進,王匯聯認為,未來集成電路的主場必定在中國。但是,在這一過程中必須要重視區域、投資併購、資本等多方面的問題。

區域方面,在2018年兩會之後,很多地方政府都提出了發展集成電路產業,正如之前所說,「群狼戰術」和「一哄而上」成了半導體產業發展的新模式,這是一把雙刃劍。王匯聯認為,應當支持有條件的地區發展集成電路產業,堅決杜絕「招商引狼」的區域發展模式,不應局限於稅收、投資等政策,應當加大研發、人才培養的支持力度。

從全球重點產業區域來看,半導體產業不一定適合在一線城市,如美國矽谷、台灣新竹等具備一定經濟發展水平、科技創新資源支撐,支持創新的文化、環境等。

而縱觀這些國家和地區的發展歷史,我們也應當意識到,中國的國家治理結構、政治生態決定了領導幹部屬高流動性職業,政策延續和持續性是發展產業的重要要素之一。

針對於海外投資併購,王匯聯指出,應當正視是否有能力接盤、消化,是否具備融入中國市場、產業鏈的能力,避免以資本主導的海外併購炒作,干擾產業環境。

資本方面,看似熱鬧不差錢的中國集成電路產業,企業靠自身實力的研發投入、規模化投入嚴重不足;中國資本市場的VC、種子投入晶元的資金並不多,地方政府創業、引導資金是中國最大的種子、VC;中國主要科技資源仍然掌握在體系中,效率低下,文化、利益格局、機制體制不支持向工業界、市場化轉移都是值得警惕的問題。

尤其是在當前資本市場存在一定問題,IPO制度安排存在與集成電路產業不相適應的問題,王匯聯更是建議對台資、內資企業「一視同仁」。

總的來說,無論是從投資角度還是從產業階段來看,中國的半導體產業都還處於初級階段。看似不差錢的中國半導體產業同樣面臨著半導體產業周期性、新興驅動市場緩慢,加之貿易戰、國際環境惡化等一系列問題。

在此背景之下,大規模產能擴充的市場漸趨疲軟,是否會影響產業、資本以及政府發展半導體產業的決心,都是值得關注的。

最後,王匯聯提出,應當採取國家、地方持續支持;堅持市場化原則、尊重產業發展規律;加快培育市場主體,合理框架內,保護本土市場;鼓勵有條件的地區發展集成電路產業等措施,實現改善核心技術對外依存度、供應鏈對外依存度;部分領域進入高附加值市場、重點產品是此案突破並融入全球產業鏈;晶元製造業、產業鏈滿足中國信息技術產業發展需要;實現集成電路強國地位等階段性目標。

半導體行業專家莫大康補充道,除了以上措施之外,想要解決中國半導體產業目前遇到的問題,企業和政府都應當有所作為。企業不能過度依賴政府給予的資金支持,尤其是在近兩年國家和地方基金大力扶持的情況下,「背靠大樹好乘涼」的心態不能有,「打鐵還需自身硬」,企業自身的實力還需要磨鍊;政府方面,半導體產業與傳統的高科技產業發展規律不同,需要適當的針對半導體產業進行政策上的調整、改革與放權,更要尊重產業的發展規律,否則中國半導體企業難以生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半導體投資聯盟 的精彩文章:

射頻晶元廠商謀求變局,Skyworks將以4.05億美元收購ASoC晶元廠商Avnera
進入2納米製程,台積電「看上」存儲器廠商的真實目的!

TAG:半導體投資聯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