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中國有個地方几千年前就有「國際范」

中國有個地方几千年前就有「國際范」




胡蘿蔔、胡椒、胡瓜、胡豆這些食物為什麼都姓胡?







古時的寧夏是絲綢之路重要地區,而今寧夏是中國和阿拉伯國家交流的重要地區。


——寧夏故事



公元前139年,張騫出使西域,開闢出了連接中西方文明的絲綢之路。它以中國古代都城長安為起點,經河西走廊到達西域。

絲綢之路的開闢,給中原帶來了物種大交換。

不止姓「胡」的蔬菜,蔥、姜、蒜、玉米、菠菜,這些早市上常見的蔬菜和調味品,也都是張騫帶回來的西域物產。






固原市,位於寧夏南部,六盤山北麓的清水河畔,距離長安城僅有300公里,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1983年,在固原市一處北周貴族墓葬中,出土了一把產自波斯的鎏金銀壺,銀壺上的圖案,講述的正是著名的古希臘特洛伊戰爭。與銀壺同時出土的,還有大量波斯銀幣和羅馬帝國的金幣。在墓主人的一枚金戒指上,還鑲嵌著產自阿富汗的青金石。

不同國度的奇珍異寶,勾勒出了當年,寧夏境內絲路貿易的繁榮景象,證明了固原城曾經作為絲路重鎮,舉足輕重的地位。







在固原博物館裡,豐富的珍貴文物上,隨處可見東西方物資交換的印記。在漫長的歲月中,張騫通過絲綢之路帶回來的新物種,也被中原人所接納,漸漸融入了中國的農業體系,如今,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數千年來,這條橫跨亞歐大陸的商路上,一直進行著物產的交換與融合。而今天的寧夏人,也正與世界做著生意。

作為絲綢之路上重要的中轉站,寧夏,承載了新的使命,正在啟程。






故事背景:


歷史上,依託絲綢之路崛起的著名「西夏」,其首都興慶,正是今天寧夏的首府銀川。歷史上的党項人是古老羌族的一支,最早在唐代編成的《隋書》中,就有關於党項人「党項羌者,三苗之後也」的記載。通過依附強大的唐王朝,党項人逐漸積累了自己的勢力。而他們建立的國家稱之為「夏」,則是因為党項人被唐王朝,安置在南北朝時期匈奴人赫連勃勃所建立的夏國故地。由於党項人建立的夏國位於中國的西部,因此便得名「西夏」。西夏位於絲綢之路重要的交通要道,因此積累了大量財富,這使它得以在宋、遼、金,這些強大政權得環伺之下,依然能夠獨善其身。現在「寧夏」這個名字,和西夏之間其實也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在元朝劃定的行省中,

西夏故地設立了西夏中興行省,後來為了以求西夏地區的永久安寧,因此改名寧夏行省,取意「安寧的西夏」,寧夏一名便由此而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鑒 的精彩文章:

活這麼大不容易,你都有哪些差點死掉的經歷?網友:我差點被你們逗死
東方、令狐、獨孤這些複姓究竟是怎麼被消失的?

TAG:看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