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緣起性空:佛學大廈的理論基石

緣起性空:佛學大廈的理論基石

這一講的重點只有四個字:緣起性空。涵義簡單講,萬事萬物都是受因果律支配的、不由自主的、瞬息萬變的聚合體。

抓住這一句,傳世佛經幾千部,卷帙浩繁,你都不用怕,因為佛陀的原創性觀點其實只有這一個。而佛教層層疊疊的理論、戒律、修行方法,要麼建立在這個觀點上,要麼來自對這個觀點的不同理解。

1

本來無一物

上一講談到,苦海無邊,回頭是岸,放下執念,就可以跳出輪迴。要放下的,是對豪宅、美女、金錢名利的執念,把它們看成空無一物。你也許想不通:豪宅和美女明明就在那裡,為什麼說「空無一物」呢?

如果有一天你忽然發現,你一直迷戀的豪宅和美女其實都是你的幻覺,你該有怎樣的感受呢?你也許覺得,這沒關係,再找另外的豪宅和美女就好。但有一位得道高人不斷在身邊點醒你,讓你看到一切豪宅和一切美女其實都是你的幻覺,你也許就會大徹大悟了。

「心無義」強調修鍊內心,讓內心對外界事物不生執念,但並不否認外界事物的真實存在。豪宅是有的,美女也是有的,不執著也就是了。這是普通中國人很容易接受的道理。但如果說豪宅和美女都是幻覺,都不真實,這就很讓人想不通了。

我們可以參考一下《六祖壇經》裡邊神秀和慧能的兩個偈(jì)子。

神秀說的是「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不使惹塵埃」,慧能說的是「菩提本非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他們的老師弘忍大師認為慧能說出了佛法的真意,於是悄悄把衣缽傳授給他,禪宗從此分裂為南北兩派。

當然,這只是這件大事過於簡略的概括,兩個佛偈也不是最原始的版本。這裡我先從簡、從俗,等講到《六祖壇經》的時候再仔細說。

我們現在只要想想慧能為什麼要說「本來無一物」。

難道菩提樹不存在嗎?難道明鏡台不真實嗎?如果按照神秀的佛偈,這些當然都是真實存在的東西。修行者需要心比金堅、勇猛精進,不能有一絲一毫的懈怠。就像打掃房間,每時每刻都要掃,只有這樣,才能讓房間保持一塵不染的狀態。

但慧能偏偏要說那個房間根本不存在,一個不存在的房間當然不可能被弄髒。那麼同樣道理,一座不存在的豪宅和一位不存在的美女怎麼可能讓你念念不忘呢?

如果你說豪宅和美女看得見,摸得著,怎麼可能不存在?佛教的各宗各派對這個問題做出過各種解釋。

最接近本源的解釋是說,所謂不存在,並不是真的不存在,而是說一切事物都沒有自性,都不能自主,都是由很多元素通過各種機緣暫時聚合,又迅速消散的產物。

我們可以看一朵雲,這朵「雲」只是我們為了方便起見給某一團水蒸氣取的名字,它在實質上並不是獨立的實體,而是很多水蒸氣的分子因為各種緣故暫時聚攏在一起,這就是佛學所謂的「緣起」。

這些水蒸氣分子一邊聚、一邊散,風稍微大一點就散光了;或者遇到冷空氣,凝結成水珠,變成雨水落下來;從來沒有一個穩定、實在、能自主的形態,這就是佛學所謂「性空」。

「緣起性空」,這就是佛陀歷盡千辛萬苦之後終於悟出的那個「道」。佛學的各種理論、戒律、修行方法,都是從「緣起性空」這四個字上生髮出來的。

「緣分」這個很通俗的詞就是從「緣起性空」這個高大上的佛學概念來的。

你和你喜歡的人能不能修成正果,這不取決於你們的努力,而取決於你們之間的緣分。「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這就是說,你對你的愛情,乃至命運,都是不能自主的,一切都是由緣分在替你做主。

如果你和某人有緣,戀愛結婚,生兒育女,這就意味著你們組建了一個家庭。但是,世界上真有「家庭」這樣一種東西嗎?如果說有,它能做得了自己的主嗎?它是確切不變的嗎?顯然都不是。

這就是說,「家庭」是沒有「自性」的,僅僅是一些因緣使你和你的配偶聚合在一起。

因緣和聚散永遠不停,所以家庭里的人口時增時減,時多時少。

如果只剩下你一個人,「家庭」還存不存在呢?

如果說存在的話,你在未婚的時候不也是一個人嗎?

未婚的時候是你一個人,喪偶之後還是你一個人,憑什麼前者就不是家庭,後者就是家庭呢?

合理的解釋就是:家庭是一種虛幻的東西,因為某些因緣而生,卻沒有自性,不能長存不變,所謂「緣起性空」。

2

看山不是山

現在你可以試著用「緣起性空」的眼光重新看看萬事萬物,你會發現眼光一變,全世界就立即改觀了。雲不再是雲,山不再是山。

宋代禪宗大師青原惟信有一段很著名的話,說自己在參禪之前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參禪之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後來功力深了,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

很多人理解這段話,都是從人生境界的角度出發,但如果從佛學的角度來看,「看山是山,看水是水」,這是普通人的感受。

當你知道「緣起性空」的道理以後,山在你的眼裡就不再是山了,而是無數石頭、土壤、植物的短暫聚合體,瞬息萬變,彈指間就死掉了幾棵樹,彈指間又碎掉了幾塊石頭。

我們只是出於溝通和理解的便利,才把這一團變動不居的,由無數各式各樣的東西臨時排列成某個形狀的「集合」叫作山。

你能見到的任何事物其實都不是單個的事物,而是由若干事物排列出來的集合,而無論是排列物還是排列方式都在瞬息萬變。恆常不變的狀態是不存在的,這就是「無常」這個概念最本質的涵義。

於是我們看到,任何事物,在空間上看,都是無數元素的集合;在時間上看,那些元素都在不斷地增減和變化。所以,一個叫「山」的東西是不存在的,一切名詞都只是我們為了溝通和理解的便利而創造出來的。

這些名詞一經創造,人們就錯誤地認為一個名詞總會對應一個事物,那麼名詞既然是確定的,它所對應的事物也就應該是確定的。這樣一來,人們對全世界的理解從根子上就都錯了。

我們用今天的知識來看,「緣起性空」揭示出了一個很嚴峻的語法問題。名詞概念雖然是我們理解世界的必要工具,但這種工具有著很大的缺陷,會嚴重歪曲我們對世界的理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如是心齋 的精彩文章:

TAG:如是心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