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城漢墓里最有名的六大稀世珍寶,令人眼花繚亂!
滿城漢墓是西漢中山靖王劉勝及其妻竇綰之墓。是中國目前保存最完整、規模最大的山洞宮殿。墓全長約52米,最寬處約38米,最高處約7米,由墓道、車馬房、庫房、前堂和後室組成,竇綰墓和劉勝墓的形制大體相同。兩墓的墓室龐大,隨葬品豪華奢侈,共出土金器、銀器、銅器、鐵器、玉器、石器、陶器、漆器、絲織品等遺物1萬餘件。
其中包括「金縷玉衣」、「長信宮燈」、「錯金博山爐」等著名器物。下面一起跟館長欣賞墓里最有名的六大稀世珍寶,有件還入選中學課本了!
金縷玉衣。劉勝的玉衣共用玉片2498片,金絲重1100克;竇綰的玉衣共用玉片2160片,金絲重700克,分為頭部、上衣、褲筒、手套和鞋五大部分,其製作所費的人力和物力十分驚人。其二者之間的主要區別是竇綰的玉衣上有耳朵。圖上為劉勝的金縷玉衣。
錯金博山爐。其高26厘米,足徑9.7厘米,爐身似豆形,通體用金絲和金片錯出舒展的雲氣紋。盤上部鑄出峻峭起伏的山巒,山間神獸出沒、虎豹奔走,小猴蹲踞在高層峰巒或騎在獸身上,獵人巡獵于山石間。二三株小樹點綴其間,刻划出了一幅秀麗山景和生動的狩獵場面。「這件國寶實際上是作為香薰、薰爐用的,象徵傳說中的海上仙山——博山,因而得名。」
錯金博山爐的主人——中山靖王劉勝,漢武帝劉徹同父異母的兄長,當時出了名的閑散王爺,遠離朝政,只愛風花雪月,美人美酒,跟電視劇《琅琊榜》里的紀王爺倒是有點像。不過,他比紀王爺可奢侈多了。錯金博山爐精美華麗,絕對是一件舉世聞名的珍寶。
透雕雙龍白玉璧。其高25.9、壁外徑13.4厘米,玉質晶瑩潔白,造型生動,製作精美,為漢代玉壁中一件不可多的的藝術珍品。 同類器型的漢代玉壁,只見此一件,彌足珍貴。
長信宮燈高48厘米,宮女高44.5厘米,重15.85千克。通體鎏金,顯得燦爛而華麗。銅器上的鎏金工藝在戰國時期已出現。銅器經過鎏金處理後,表面金碧輝煌,而且經過鎏金後對於銅器的保護也起著很重要作用。這件出土的長信宮燈就是最好的見證。
銅燈燈體的一些部位,有九處刻有銘文,共計65個字。長信宮燈上部燈座底部周邊刻有「長信尚浴,容一升少半升,重六斤,百八十九,今內者卧」的銘文,仔細觀察,其字跡稍嫌潦草,可能是後來才刻上去的,故「長信尚浴」似乎並不是此燈的最初所有者,最初的所有者應當是先刻上去的,且字跡比較工整,所以燈體上6處「陽信家」字樣的銘文說明宮燈原本是屬於陽信夷侯的劉揭之家。該宮燈還有「長信」字樣,為竇太后居所長信宮中使用,故名「長信宮燈」。
長信宮燈一改以往青銅器皿的神秘厚重,整個造型及裝飾風格都顯得舒展自如、輕巧華麗,是一件既實用、又美觀的燈具珍品。
朱雀銜環杯。其高11.2、寬9.5厘米,器形為朱雀銜環站在兩高足杯之間的獸脊上。通體錯金,鑲嵌綠松石,朱雀嘴裡含著的玉環可以轉動。滿城漢墓出土的六大稀世珍寶,則被入選中學課本!
鎏金銀蟠龍紋銅壺。其高59.5厘米、腹徑37厘米,重 16.25公斤,整器為漢代銅壺的典型樣式,造型優美,紋飾綺麗,金銀交錯,黃白相映,具有極強的視覺衝擊力。蓋面飾三隻鎏金夔鳳,蓋緣飾鎏銀捲雲紋,蓋面立有三個均勻分布的鎏銀捲雲形片狀鈕。壺通體用鎏金、鎏銀工藝裝飾,紋飾金銀相映,富麗堂皇,十分漂亮大氣。
THE END
這些滿城漢墓里的稀世珍寶,充分體現了古代中國勞動人民的勤勞和智慧!令人折服!!
◆
世界那麼大
剛好在這個小小的對話框里
遇見你們
全球博物館
開闊你的視野
晚安


TAG:全球博物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