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崇禎殉國時,擁兵幾十萬的左良玉在哪?究竟是為什麼

崇禎殉國時,擁兵幾十萬的左良玉在哪?究竟是為什麼

左良玉這個人,名為官軍,實乃土匪。連張獻忠在私底下都罵他太能搶了,比大西軍這種正牌流寇都狠!他要去不當去賊,都可惜了他的土匪天賦……

就是這樣的一個流氓玩意,在崇禎後期硬是憑藉亂世,慢慢坐大,坐擁武昌、九江,號稱擁兵八十萬,變成了事實上的軍閥。當然了,刨去隨軍的軍屬,能打的人其實沒多少。但是有也比沒有強,崇禎要被李自成打死的時候,就下詔讓左良玉進京勤王。畢竟左良玉雖然不是個好東西,但他還是當時的六大軍事集團之一,崇禎也不得不倚重他。

儘管之前崇禎就向全國發出了勤王旨意,但眼看大廈將傾的軍閥們沒幾個真的去拯救他們的君王,其中自然包括擁兵80萬號稱100萬的左良玉。

在晚明的高級將領中,左良玉屬於人品最差者之一。左良玉本是遼東前線的中下級軍官,因為受到侯恂——也就是著名文人、李香君的男朋友侯方域的父親——的賞識,很快升到高級將領行列。

左本人也有幾分本事,他曾在松山戰場表現不俗。後來調回關內與農民軍作戰,曾兩次大敗張獻忠,並一箭射中張的肩膀。但在和李自成作戰時,卻不是李的對手。

左良玉生活在一個不折不扣的亂世,他明白,作為一個職業軍人,保存自家實力是頭等大事當左良玉還只是個中級官員時,他就以保存和發展自身實力為第一要義。當他駐守懷慶時,因與上司意見不合,「因是生心,緩追養寇,多收降者以自重」。對上司的檄調,如果可能傷及自身利益,那就採取陽奉陰違的辦法,能不聽就盡量不聽。

所以,這也就能理解,為什麼崇禎孤城死守,他卻在武昌穩坐不動了。

左良玉這個人其實也很悲劇。他本身就是個混不吝,他的部下比他更混!自從開封與李自成作戰失敗後,左良玉的精銳喪盡,以後招攬的軍隊大多是明朝各地的潰軍和流民,各成體系,和當年起義軍的三十六營差不多,部下只是奉左良玉為盟主而已。所以當李自成大軍攻打北京時,他選擇按兵不動,也就可以理解了。

明末之所以會是這種亂象,跟崇禎有莫大的關係,從搞倒魏忠賢的那一刻開始,明朝的權力制衡就徹底被打亂,皇帝這一支的力量遭到嚴重削弱,至於崇禎後期,文官難以制約、武將難以制衡,雖然自己個干著急,卻無法挽救大明的危局

多次自毀長城的行為,也斷送了崇禎最後的希望,無論是盧象昇的孤立無援、力戰而死;還是孫傳庭被逼出戰,敗亡潼關,或者說再早一些的袁崇煥,同樣都是間接或直接死於崇禎之手

待到恍然大悟之時,也已為時已晚,無可奈何的崇禎,也只能在景山自縊之前,以血為墨,發出「文臣人人皆可殺」和「諸臣誤朕」的感慨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千秋萬代 的精彩文章:

張作霖的後代怎麼樣了?都生活的怎麼樣
漢朝滅亡後,劉備稱帝合法嗎?一目了然啊!

TAG:千秋萬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