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閼氏」是匈奴的皇后嗎?它又該怎樣去讀?

「閼氏」是匈奴的皇后嗎?它又該怎樣去讀?

作者:申向洋,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匈奴國主史稱單于,其妻稱閼氏,但配稱「閼氏」的不一定都是單于的正妻,其妾或諸王妻亦可冠此稱號。有許多史書論及匈奴時,常把「閼氏」看作「皇后」,這種表述其時並不準確。

冒頓單于(網路圖)

《漢語外來詞詞典》則釋作「1.閼氏(yan zhi),匈奴人對己嫁女子的稱呼。匈奴稱紅藍(花)為煙支,即胭脂,出嫁女子用煙支花製成的顏色飾而,因而己嫁女子也稱為閼氏;2.漢代匈奴稱君主的正妻。又作焉提。」《史記·匈奴傳》載:「山(即焉支山)下有紅藍,足下先知不?北方人探取其花染綉黃,按取其上英鮮者作煙肢,婦人將用為顏色,吾少時再三見過煙肢,今日始視紅藍,後當為足下致其種。匈隸名妻作『閼氏』,言其可愛如煙肢也。」《名義考》亦云:「閼氏,匈奴妻號,謂其可愛如煙支。」

《漢書·匈奴傳》云:「單于有太子,名冒頓,後有愛閼氏,生少子,頭曼欲廢冒頓而立少子,乃使冒頓質於月氏。」師古曰:「閼氏,匈奴皇后號也。閼音於連反,氏音支。」閼氏之「氏」讀若「支」,還有另一層含義,在古代經史中,凡國名、族名、爵位、謐號、人名、地名,其本字屬仄聲的往往以首音假借,讀若平聲;以示尊崇之意。比如大月氏等。雖非盡然,但其例非鮮。

關於閼氏並非單于正妻稱謂,有以下幾處證據。《漢書》中有記載: 「始,呼韓邪娶左伊秩訾兄呼衍王二女。長女顓渠閼氏,生二子,……少女為大閼氏,生四子」……「又它閼氏子十餘人。」王昭君和親,嫁給呼韓邪單于,「號寧胡閼氏」。可見呼韓邪單于之閼氏甚多。《後漢書·南匈奴列傳》載:漢宮女王昭君遠嫁匈奴第十四代君主呼韓邪單于(?一公元前31年)。他死後,「其前閼氏子代立,欲妻之,昭君上書求歸(漢),(漢)成帝敕令從胡俗,遂復為後單于閼氏焉。」

王昭君畫像

《史記·匈奴傳》中記載了冒頓單于歸國之後,為了測試自己手下是否始終忠誠於他「以鳴鏑自射其愛妻」的故事;司馬遷在此處稱「妻」而不稱「閼氏」。而在他立為單于後,為了睦鄰,曾應允過鄰邦無禮的要求,「取所愛閼氏予東胡」;司馬遷在此時稱「閼氏」而不稱「妻」,足以說明閼氏不僅是匈奴單于愛人的專稱,還道明了閼氏並非等同於漢人口中的皇后。

胭脂花

著名蒙古史研究專家林干教授在其《匈奴史》、《匈奴通史》兩部著作中,對閼氏一語的解釋相同。書稱「匈奴人稱妻、妾為閼氏;稱母親為母閼氏。閼氏音煙支。」「漢使牧羊族節,閼氏上馬琵琶。」這是明代楊慎《敦煌樂》中的詩句。「閼氏」所指乃明妃,即王昭君。

綜上所述,「閼氏」並非匈奴單于的正妻稱謂,其地位也不同於漢族文化中的皇后,它只是單于老婆的稱謂而已。

參考文獻:

1.司馬遷:《史記》

2.班固:《漢書》

3.范曄:《後漢書》

4.《漢語外來詞詞典》

5.《名義考》

編輯: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趙培文

歡迎訂閱季我努沙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季我努沙龍 的精彩文章:

明末清初江南奴變是怎麼回事,為何會發生大批奴隸暴動反抗?
明代為什麼會出現鹽商屯田,為何說其加強了明朝的軍事力量?

TAG:季我努沙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