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食 > 這些老掉牙的點心,你吃過幾個?

這些老掉牙的點心,你吃過幾個?

吃慣了芝士蛋糕和法棍的我們大概不會知道,我們老祖宗小時候吃的點心雖然看起來其貌不揚,甚至有點土裡土氣,但裡面卻包裹著綿長的歷史和親切的記憶。

薩其馬

「 薩其馬 本系滿語。據元白尊兄(啟功教授)見教:《清文鑒》有此物名,釋為 狗奶子糖蘸 。薩其馬用雞蛋、油脂和面,細切後油炸,再用飴糖、蜂蜜攪拌沁透,故曰 糖蘸 。唯於 狗奶子 則殊費解。原來東北有種野生漿果,形似狗奶子,最初即用它作薩其馬的果料,入關以後,逐漸被葡萄乾、山楂糕、青梅、瓜子仁等所取代,而狗奶子也鮮為人知了。」——王世襄《餑餑鋪 薩其馬》

這些老掉牙的點心,你吃過幾個?


《燕京歲時記》中寫道:薩其馬乃滿洲餑餑,以冰糖、奶油合白面為之,形狀如糯米,用不灰木烘爐烤熟,遂成方塊,甜膩可食。

據考證,山東沂水縣當地人自雍正年間開始就有人製作這類豐糕。相比漢族點心,滿洲點心品種較少,以奶製品為主,而薩其馬就是其中一種。

峰糕

這些老掉牙的點心,你吃過幾個?


「蜂糕也是北平特產,分黃白兩種,味道是一樣的。是用糯米粉調製而成,呈微細蜂窩狀,故名。質極鬆軟,微粘,與甜麵包大異其趣。內羼少許核桃仁,外裹以薄薄的豆腐皮以防粘著蒸器。蒸熱再吃尤妙,最宜病後。」——梁實秋《雅舍談吃》

蜂糕是一種滿漢全有的點心,屬於發麵,裡面沒有奶和奶油,就是發麵加糖,裡面會放果料,果料多了就叫八寶蜂糕。在九九重陽節那天有吃蜂糕來助登高之興的習俗。

翻毛月餅

這些老掉牙的點心,你吃過幾個?


「北方的翻毛月餅,並不優於江南的月餅,更與廣式月餅不能相比,不過有一種山楂餡的翻毛月餅,薄薄的小小的,我認為風味很好,別處所無。大抵月餅不宜過甜,不宜太厚,山楂餡帶有酸味,故不覺其膩。」——梁實秋《雅舍談吃》

標準翻毛月餅應是半斤一個,最初是源自慈禧太后的六十大壽。因為小點心小氣,所以御廚就做了如此一個大月餅。簡直像是防身武器,月黑風高路遇歹徒,隨手一扔,不砸死,也砸暈。

翻毛月餅很難做,烤得再好的也有縫兒,就跟哥窯瓷器一樣,所以當時能做好的除了御膳房,民間的就只有致美樓。

勒特條

這些老掉牙的點心,你吃過幾個?


「勒特條是滿洲人打獵時攜帶的一種乾糧,形狀像四方竹筷子一般粗細,只有筷子一半長,用奶油蜂蜜和面,壓得瓷實,不脆不碎,順在箭壺夾層,或是揣在懷裡,既不佔地方,又不妨礙操作......到了民國,進餑餑鋪買勒特條的,只有在旗的人士,一般年紀輕點兒的,不但沒見過,恐怕連聽都沒聽過呢!」——唐魯孫《北平的餑餑鋪》

這應該是最老的滿洲點心了。勒特條是用面和上奶油、白糖,再油炸出來的,抵餓耐放。清朝覆滅後,滿洲旗人坐吃山空,後來連進餑餑鋪的錢都沒了,漢人很少吃勒特條,以致最終消失了。

茯苓餅

這些老掉牙的點心,你吃過幾個?


「《淮南子》: 千年之松,下有茯苓。 是一種地下菌,生在山林中松根之下。李時珍說: 蓋松之神,靈之氣,伏結而成。 無端給它加上神靈色彩,於是乃入葯,大概吃了有什麼神奇之效。北平前門大街正明齋所制茯苓餅最負盛名,從前北人南遊常攜此物饋贈親友。」——梁實秋《雅舍談吃》

最早的茯苓餅是用來治病的,因為茯苓利水,像浮腫的人就可以多吃茯苓餅。關於茯苓餅的制食法,早在800年前的南宋《儒門事親》中就有記載:茯苓四兩,白面二兩,水調作餅,以黃蠟煎熟。不過這種蠟煎的餅並不好吃,後來經改良後甜香味美,連慈禧都愛吃。

薄脆

這些老掉牙的點心,你吃過幾個?


「不知道為什麼,北京的老豆腐現在見不著了,過去賣老豆腐的攤子是很多的。老豆腐其實並不老,老,也許是和豆腐腦相對而言。老豆腐的佐料很簡單:芝麻醬、腌韭菜末。愛吃辣的澆一勺青椒糊。坐在街邊攤頭的矮腳長凳上,要一碗老豆腐,就半斤旋烙的大餅,夾一個薄脆,是一頓好飯。」——汪曾祺《豆腐》

薄脆比油餅薄,很脆,長方形,可以直接拿起來吃,也可以夾燒餅里吃。這種吃食從唐朝就有,以前宮廷菜里也出現過。由於又薄又脆的特點,所以在唐朝時它還有個名字叫「見風消」,意思就是薄脆很怕風,一颳風就沒了。

《北京瑣聞錄》中記載,清康熙十二年(1673)康熙微服私訪到圓明園,路過西直門廣通寺,在憶祿居的薄脆大加讚賞,後傳旨進奉,薄脆更加聞名遐邇了。老北京有「西直門外有三貴:火絨金糕大薄脆」的俗語。

缸爐

這些老掉牙的點心,你吃過幾個?


「有所謂 缸撈 者,有人寫作 乾酪 ,我不知究竟怎樣寫法。是圓餅子,中央微凸,邊微薄,無餡,上面常撒上幾許桂花,故稱桂花缸撈。探視婦人產後,常攜此為饋贈。此物鬆軟合度,味道頗佳,我一向喜歡吃,後來聽一位在外鄉開點心鋪的親戚說,此物乃是聚集簸籮里的各種餑餑碎渣加水糅合再行烘製而成。然物美價廉不失為一種好的食品。」——梁實秋《雅舍談吃》

原來的餑餑鋪在開業開爐時,要拿點兒油和面放爐子里試面、試爐,那試爐出來的小點心就讓夥計當工作餐吃了,後來逐漸形成一個品種

。缸爐沒有什麼特殊的材料,就是面加糖,高級點的再加點桂花糖。遼寧省遼陽地區有種改良的缸爐叫蔥花缸爐,有椒鹽和蔥香味,更為好吃。

藤蘿餅

這些老掉牙的點心,你吃過幾個?


「藤蘿餅。……仲春,紫藤盛開,紫雲累累,攀藤繞架,香滿庭除,這是吃藤蘿餅最恰當的時節。藤蘿餅有店制、家制兩種。店制以北京的老式餑餑鋪為最佳。所做的翻毛藤蘿餅、玫瑰餅層層起酥,皮色潔白如雪,薄如蟬翼,稍一翻動,則層層白皮,聯翩而起,有如片片鵝毛,故稱翻毛。這種餅在所有老式餑餑鋪所制糕點中亦稱上選。」——金雲臻《餖飣瑣憶》

過去每到春季,北京人都喜歡用花和面製作應時食品,藤蘿餅就是典型。清末的《燕京歲時記》中載:「三月榆初錢時采而蒸之,合以糖面,謂之榆錢糕。以藤蘿花為之者,謂之藤蘿餅,皆應時之食物也。藤蘿餅酥皮層次豐富,口味香甜適口,酥鬆綿軟,具有濃郁的鮮藤蘿花清香味。

花糕

這些老掉牙的點心,你吃過幾個?


「至於花糕,則是北平獨有之美點,在秋季始有發售,有粗細兩品,有葷素兩味。主要的是兩片棗泥餡的餅,用模子製成,兩片之間夾列胡桃、紅棗、松子、縮葡之類的乾果,上面蓋一個紅戳子。貼幾片芫荽葉。」——梁實秋《雅舍談吃》

標準花糕有九層,因為「九九重陽」,每層餡料都不同,棗泥、豆沙、五仁兒、百果...... 這「九層」是指五層餅加上四層餡料的總數。

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重陽》:「前一二日,各以粉面蒸糕遺送,上插剪綵小旗,摻飣果實,如石榴子、栗子黃、銀杏、松子之肉類。又以粉作獅子蠻王之狀,置於糕上,謂之獅蠻。」除了用來孝敬老人,送晚輩還有步步高升之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