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晚清最悲涼的一首詩,用血淚道出亡國的無奈,作者卻是「賣國賊」

晚清最悲涼的一首詩,用血淚道出亡國的無奈,作者卻是「賣國賊」

在晚清那個特殊的年代裡面,我們的國家陷入到了無止休的割地賠款和喪權辱國的境況之中。那個時候的當權者和老百姓對於國家的預期已經降到了一個極點,慈禧太后玩弄權勢搜刮民脂民膏,國內民眾一片民族情緒低迷。這種氛圍在馬關條約簽訂以後爆發到了極致,中國被小日本打敗了,賠償白銀2億兩,還要割去台灣和澎湖列島。

在這種情況下誕生了一首最悲涼的詩,這裡面每一句都是用血淚道出亡國的無奈,曾經一度引起後世的共鳴。但是誰也沒有想到,這個作者卻是我們耳熟能詳的賣國賊,他就是李鴻章。

在我們的印象中,李鴻章是一個不斷簽賣國條約,還搞出了國際品牌的大奸臣。馬關條約是他簽的,辛丑條約也是他簽的,中國的主權被他給賣光了。但是這只是在課本上面他的形象,誰也沒有想到,在馬關條約以前李鴻章是被譽為能與俾斯麥和拿破崙相媲美的19世紀三大偉人之一。

在晚清歷史上有四大名臣:曾左胡李,李鴻章就是最後一位頂樑柱。他與恭親王奕欣一起興起了洋務運動,創辦福州船政,建立北洋水師,還弄出了江南製造廠。他的北洋和張之洞的南洋撐起了大清國的半邊天,硬生生的把大清國從世界上最落後的一個國家提升到了當時的世界第七的位置,就連俄國也被我們甩在了身後。

大清國也憑藉李鴻章的北洋水師甚至排到了世界第四的軍事大國位置,西方列強再也不敢隨意的侵入中國,當時李鴻章給了中國人一個幻想:我們似乎正在大國崛起。但是他畢竟只是在大清朝腐朽的機器上面更換螺絲,在骨子裡面的扶手和保守並沒有觸動。最終甲午一戰他的北洋水師全軍覆沒,中國花了30年以來所弄的洋務運動被日本的君主立憲制度打了個灰飛煙滅。李鴻章一手建立起來的北洋水師沒了,成為總有中國人唾棄的目標,甚至還被迫以戰敗的屈辱去簽訂這個賣國的條約。

遙想當年李鴻章剛剛出山的時候曾經寫了一首詩,那可是大氣磅礴古來罕見,「一萬年來誰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年輕人的熱血和英氣盡顯無疑。但是在簽了馬關條約以後,他被拔去三眼花翎褫奪黃馬褂,由世界最受矚目的偉人變成了中國歷史上的恥辱。接著辛丑條約又是陪去4.5億兩白銀,又是李鴻章去簽字,他所有的精氣神被這個時代消耗光了。面對這個無法拯救的世界,他寫下了一首絕命詩,也是晚清最悲涼的一首詩。

「勞勞車馬未離鞍,臨事方知一絲難。三百年來傷國步,八百里外弔民殘。秋風寶劍孤臣淚,落日旌旗大將壇。海外塵氛猶未息,諸君莫作等閑看。」

這是何等的悲傷,何等的凄涼!一個原本是偉人的秋風寶劍孤臣淚,他為那箇舊時代殉葬了自己的青春和榮辱,他也用自己的生命為那個時代獻唱了一首輓歌。在那樣的年代裡面,所有人的才華都是不可為的,即使像李鴻章那樣的大才,他也最終淪陷在封建的大潮裡面無法自拔。我們今天的強大和富足來之不易,我們應該勿忘歷史,記住曾經發生的一切,好好珍惜現在的生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赤松子聊文化 的精彩文章:

孫悟空真的不近女色?原著的細節揭露了答案,原來他連孩子都有了
孫悟空肉身金剛不壞,但卻有個致命弱點,結果差點被一妖怪打死

TAG:赤松子聊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