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透《黃帝內經》八大養生智慧,把握健康人生
《黃帝內經》被稱為千古第一奇書,是中國傳統醫學四大經典著作之一,是我國醫學寶庫中現存成書最早的一部醫學巨著。
人生不滿百年,最值得珍惜的,就是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歲月是一首歌,
精力足才能唱得悠揚
生命是一幅畫,
身體好才能畫得漂亮
《黃帝內經》是中國最早的醫學典籍,被稱為「醫之始祖」,凝聚著先人養生、護生的智慧。
讀懂《黃帝內經》,參透8大養生智慧,活出精氣神兒!
飲食養生
《黃帝內經》說:「高梁之變,足生大丁,受如持虛。」
老話說「病從口入」,飲食是影響健康的關鍵。
人要「善耕種,節飲食」,地之五穀不能捨棄。對於中老年人來說,飲食要做到少油少鹽,有粗有細,分餐多次,多吃新鮮的水果蔬菜。
順時養生
《黃帝內經》說:「智者之生也,必須順四時而避寒暑。」
中國傳統文化講求天人合一,劉明素老師認為「順氣,是學習中醫的第一要務」,順氣就是順應四時天氣。
每一個季節有它的氣機特點,「天氣」與人體發生作用的過程不同。養生要順應四時變化。
春吃甘,脾平安。
夏吃辛,養肺金。
秋吃酸,護肝膽。
冬吃苦,把腎補。
運動養生
《黃帝內經》說:「生病起於過用。」
生命在於運動,適度運動對健康有積極作用。但運動不能過量,要根據自身體質基礎,以適合自身為原則。
運動不足或運動過量,都會引起「勞傷」。對於中老年人來說,散步、太極都是首選的運動項目。
經絡養生
《黃帝內經》說:「經絡者,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
經絡是運行氣血、聯繫臟腑和體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
脈象經絡里蘊含著大學問,人體感受寒邪,使陽氣滯澀,寒邪客留於經脈之中而形成痛症。
劉明素老師說:「疏通經絡是最重要的養生方法之一,經常刺激按摩穴位十分有益於身體健康。」
氣血養生
《黃帝內經》說:「氣血以並,陰陽相傾。」
血虛,則不能營養經脈,就會出現疼痛,這叫「血虛則痛」。
氣和血是滋養人體的寶貴物質。養生,歸根到底就是養氣血。劉明素老師說:「養氣血就等於養命。」
肝主疏泄、主藏血,養氣血的關鍵在於養肝,春季是養肝的最佳時節。
平衡養生
《黃帝內經》說:「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
「人過四十,陰氣自半」,劉明素老師指出:「《黃帝內經》的養生觀念與《周易》的陰陽觀念相通,人體也有陰陽虛實,疾病也有陰陽虛實。」
中國古代用陰陽觀念來體察萬事萬物,因此中醫對於人體健康特彆強調陰陽平衡。
養生重在避免陽氣與陰氣的過度損耗,通過午睡、食補等方法調節人體自身的陰陽平衡。
未病養生
《黃帝內經》說:「未病先防,既病防變。」
身體就像一台精密的儀器,生病之前,身體總會給我們發出一些信號。
中醫主張「治未病」,在今天已經得到社會各界的普遍認可和大力支持!養生要注重細節,切莫讓小病變成大病。
情緒養生
《黃帝內經》說:「怒傷肝,喜傷心,憂傷肺,思傷脾,恐傷腎,百病皆生於氣。」
百病皆源於氣,整天心情不好的人,身體當然不會好。人活在世上,保持精神之燈明亮,自然就能避免各種病症侵擾。
養生,必須調理好自己的情緒。情緒好,整個身心都好。劉明素老師說:「最好的心情,就是最好的養生。」
掃碼,了解更多傳統文化精品課程
中醫養生,本質上是一個積累精氣的漫長過程,既需要妥當的方法,也需要精妙的智慧。
曲阜中醫藥學校客座教授、醒筋道創始人劉明素老師指出:
《黃帝內經》是一本無價經典,但是很多人讀不懂,或者讀懂了用不上,這就需要掌握中醫的幾個要素。
中醫是文化,治病是科學。《黃帝內經》則是集中醫文化與治病科學的大成經典。養生,就是保持「天真」與「志閑」,以此為法則,讓五臟各有所主。
適當的運動與日常的勞動,對人的健康來說至關重要。天氣與地氣的增長,是人體真氣通暢活潑的根本條件。
充分領會這些基本的智慧,也就把握住了養生的關鍵。
|劉明素老師查閱中醫典籍
劉明素老師出身書香門第,中醫世家,追隨祖父研習中國傳統醫學,首重經典,深入淺出,把精深的中醫思想用平易的日常語言表達出來;同時躬行實踐,注重經典和生活相結合。
劉明素老師結合多年來研讀《黃帝內經》的心得和實踐,精心錄製了20節音頻課程:
《黃帝內經》20講
(點擊進入課程頁面)
課程詳情
點擊試聽
身體健康是人生最大的財富,沒有了健康,其他一切都是空談。學習中醫養生,不只是為了自己受益,還能福及自己的父母、配偶和孩子。
跟隨劉明素老師學習《黃帝內經》,領會中醫養生智慧,讓我們重新認識自己的身體,積極把握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 億課精品課程推薦 ·
20堂課
領悟中醫養生智慧!


※《道德經》經典25句,你都知道什麼意思嗎?
※人一生必讀的經典,許多名人都讀過
TAG:詩詞世界 |